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伟  哈少平  景金霞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37-1139
目的 探讨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日本大耳兔18只36眼,术中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右眼巩膜瓣层间植入生物羊膜(单层)为单层羊膜组,左眼术中将生物羊膜折叠后双层包裹巩膜瓣(上皮面背对巩膜瓣)为双层羊膜组,观察2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兔眼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维持时间、前房深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第7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 8.36±1.56) mmHg(1 kPa=7.5 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6.74±1.16) mmHg,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4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10.27±2.42) 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7.97±1.48) mmHg,2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2).术后第7天、第14天双层羊膜组眼压控制较单层羊膜组更理想.术后第30天双层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61.1%,明显高于单层羊膜组的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P <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方法较单层植入方法在不改变手术方式、不增加手术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羊膜对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增殖指标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研究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Fb)增殖规律及羊膜的抗增殖作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模仿人眼滤过手术方式行兔眼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切开前房前巩膜瓣下植入5mm×6mm大小的羊膜,术后1,2,3,4wk取兔眼滤过道标本,作AgNORs及HE染色,比较羊膜眼和对照眼FbAgNORs染色颗粒数量、眼压、滤过泡变化。结果:不同手术区羊膜眼FbAgNORs颗粒数显著低于对照眼,羊膜抑制率为10.8%~59.5%,羊膜眼眼压低于对照眼,术后3,4wk差异有显著性;羊膜眼滤过泡保持时间1~4wk,对照眼为1~2wk。结论:羊膜可以有效抑制滤过道Fb的增殖活性、延长眼压下降和滤过泡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位置植入生物羊膜对滤过泡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45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小梁切除术后球结膜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B组为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15眼)。C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15眼)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mo,A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1.80~21.22mmHg,B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2.48~21.52mmHg,C组术后眼压平均波动为10.60~28.48mmHg,术后6mo条件成功率A、B、C三组分别为93.3%,86.7%,66.7%。结论:生物羊膜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条件成功率。球结膜下植入羊膜操作简单,条件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同时加固了球结膜,减少薄壁滤过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F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4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以及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24个月.结果 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4眼,Ⅲ、Ⅳ型滤过泡6眼;眼压: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3.2±2.7)mmHg,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6±3.1)mmHg.,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高眼压兔模型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殖作用。方法20只(40眼)健康同种系新西兰大耳白兔后房注入160Uα-糜蛋白酶诱导建立高眼压模型。随机选10只兔,一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另一眼行小梁切除+单层生物羊膜植入术(单层羊膜组);另10只兔一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4×103g.L-1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的棉片3min(MMC组),另一眼行小梁切除+双层生物羊膜植入术(双层羊膜组)。分别在青光眼术后1d、3d、7d、14d、21d、28d空气栓塞法处死兔1~2只,取滤过泡周围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在眼球壁手术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及手术区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数。结果术后1d、3d单层及双层羊膜组炎症细胞较其余组多,7d后开始减少,各时间点单层与双层羊膜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MMC组手术区炎性细胞数较单层、双层羊膜组及小梁切除组少(均为P<0.05)。术后1d、3d4组手术区成纤维细胞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d后单层及双层羊...  相似文献   

6.
羊膜与SK GEL生物胶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勤  袁志兰  孙红 《眼科新进展》2007,27(2):106-109
目的探讨保存人羊膜组织、sKGEL生物胶(交键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6只,每组兔的单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羊膜,B组术中植入SKGEL生物胶,C组术中无植入物。观察各组滤过泡的形态、内部结构及维持时间。结果A、B组滤过泡的形态及维持时间均优于c组。病理切片显示滤过空腔的保持与植入物有关,术后12周时A、B组眼空腔仍维持较好.c组眼瘢痕形成明显。结论保存人羊膜、SKGEL生物胶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均可减轻手术区滤过腔瘢痕的形成,安全有效。[眼科新进展2007;27(2):106—109]  相似文献   

7.
羊膜植入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羊膜植入防止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12例15眼原发及继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将羊膜植于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 15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3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 羊膜植入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进一步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羊膜与干扰素α-2b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纤维增殖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日本大耳兔30只(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2组右眼(30眼,为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层间植入生物羊膜,组A左眼(15眼,为干扰素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组B左眼(15眼,为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3d、5d、7d、14d、30d、60d观察各组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维持时间、前房深度等指标,并于术后3d、7d、14d、30d、60d分别处死2组各3只动物,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观察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等情况。结果术后7d,羊膜组眼压为(9.95±2.15)mmHg(1kPa=7.5mmHg),对照组眼压为(12.27±1.95)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组眼压为(10.14±2.27)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羊膜组与对照组、干扰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组滤过泡形态均以Ⅱ型为主;术后5d、7d、14d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占有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羊膜组早期炎症反应重于其他2组,术后3d光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于羊膜植入区;术后7d电镜下可见滤过通道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干扰素组术后早期光镜和电镜下仅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和干扰素α-2b均能降低眼压和延长滤过泡保留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生物羊膜作用优于干扰素α-2b,但是植入陈旧生物羊膜手术区炎症反应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眼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成品生物羊膜和晶状体前囊膜的疗效.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随机选取每组兔的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A组术中植入成品生物羊膜,B组术中植入晶状体前囊膜,C组术中无植入物.术后1d、7d、14 d、28 d观察眼前节反应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并测量术眼眼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升高,三组术后7d、14 d、21d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相比较,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两组术后7 d(7.17±0.22) mm-Hg、(7.79 ±0.16) mmHg(1 kPa=7.5 mmHg)、14 d(7.54±0.47)mmHg、(8.76±0.81) mmHg、21 d(11.81±0.74) mmHg、(14.03±0.25) mmHg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前房反应眼数及滤过泡类型的眼数比较:A、B组术后1d、3d、7d、14d前房反应眼数均较C组多,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1d、7d、14 d、21 d功能性滤过泡的数量较C组多,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早期滤过道均通畅.有功能滤过泡的维持和植入物有关,术后28 dA、B组滤过道均完全开放,A组成纤维细胞少,但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可见囊膜边缘变钝,未见淋巴细胞浸润,C组术区可见瘢痕组织填塞滤过道.结论 兔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成品生物羊膜、晶状体前囊膜均能安全、有效降低眼压,抑制或减轻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而成品生物羊膜降眼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再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33眼)青光眼再手术病例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a,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的(33.18±5.7)mmHg降至术后的(15.23±3.3)mmHg,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a眼压控制率为94%(31/33),保持功能性滤过泡27眼(82%);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6眼)和浅前房(4眼)。结论: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用于青光眼再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陈旧生物羊膜抗纤维增殖作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选日本大耳兔30只,共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中右眼(30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层间植入陈旧生物羊膜,组A左眼(15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组B左眼(15眼)仅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并于术后3,7,14,30,60d分别处死两组中各3只动物,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观察羊膜降解时间、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计数。结果:羊膜组早期即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羊膜组炎性细胞数目、成纤维细胞数目,术后3,7,14d均高于其它两组。羊膜大致在14~21d内降解。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陈旧的生物羊膜诱发了兔眼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岳钟  宋森  冯丽  杨倩  李威威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81-1682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42例42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NVG的患者。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出血、虹膜新生血管及滤过情况。结果: 术后6~12mo,34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6例症状缓解,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NVG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3.
羊膜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岚  刘杏  张平  林健贤 《眼科学报》2005,21(2):126-131
目的:探讨羊膜在实验动物兔抗青光眼手术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纯种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小梁切除加羊膜移植术组,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分别于手术后第1、2、3、7、14、28、60d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并发症情况,术后1、2、3、4周和2个月处死相应组兔子,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羊膜降解时间,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和炎症细胞计数。结果:眼压值在各观察点除术后第一天差异有显著性外(P=0.041,P=0.021),其余时间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羊膜组术后并发症与另两组比较未见增多;滤过泡存留时间约1个月;羊膜降解时间约3~4周。成纤维细胞计数羊膜组[(0.0205±0.01235)个/单位面积],与小梁切除术组[(0.0673±0.03830)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0.05),与丝裂霉素组[(0.0292±0.01085)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22>0.05);而炎症细胞数羊膜组[(0.4402±0.1708)单位面积]与小梁切除术组[(0.2944±0.08876)个/单位面积]和丝裂霉素组[(0.041±0.02131)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67,P=0.002<0.05;t=4.81,P=0.004<0.05)。结论: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其降解时间约3~4周,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作用,可以提高降压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其手术区炎症反应重可能为种属间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局部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的方法来保持滤过道的开放,但药物可引起并发症.研究证实,聚乳酸己内酯(PLCA)材料制作的静电纺丝膜可作为负药载体以达到药物缓释的目的,但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负载曲安奈德(TA)静电纺丝膜在兔眼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化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其表面超微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采用前房注射卡波姆法制备单眼青光眼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新西兰白兔均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眼.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PLCA静电纺丝膜组和羊膜组在术中于巩膜瓣下分别植入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PLCA静电纺丝膜或羊膜.TA组术眼术毕在结膜下注射40 mg/ml TA溶液而术中不植入任何植片,单纯小梁切除术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2、4、8和12周测量术眼眼压,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变化;于术后12周制备术眼滤过泡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查各组术眼滤过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制备的PLCA静电纺丝纤维直径为0.5 ~1.5 μm,呈空间立体网状结构,而TA/PLCA静电纺丝膜结构与PLCA静电纺丝膜相近,可体外缓释药物14d.单纯小梁切除组术眼滤过泡于术后8周前全部消失,术后12周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8只眼均存在功能性滤过泡,PLCA静电纺丝膜组中维持功能性滤过泡者5只眼,羊膜组和TA组中分别为4只眼.术后12周各组术眼的眼压明显不同,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术眼眼压最低,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术眼眼压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术后12周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术眼滤过道存在,滤过腔表面上皮化;PLCA静电纺丝膜组、羊膜组、TA组术眼滤过腔存在微小空隙,可见周围组织增生,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滤过腔消失,组织增生呈瘢痕化. 结论 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具有纳米级微观结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较好.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植入可明显抑制手术区滤过腔瘢痕化,可能是TA抑制瘢痕作用与静电纺丝膜支架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10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同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和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视力:有7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0眼视力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P〉0.05)。眼压:术前(34.48±6.35)mMHg,术后(14.23±4.57)mmHg(P〈0.01)。滤过泡:全部病例出现功能性滤过泡95眼,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结论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丝裂霉素C、可拆除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18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前房(前房角)变化及手术后滤过泡情况。随访3~18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3.96±8.16)mmHg(1mmHg=0.133kPa),术后眼压为(14.62±3.53)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意义(t=11.82,P<0.01)。手术前、后视力及视野无明显改变。术后16眼均形成滤过泡,其中I型6眼,Ⅱ型11眼,Ⅲ型1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便宜和具有可重复性的新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双瓣形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双瓣形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及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0例48眼, 术后随访1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1mo,1a平均眼压分别为11.8±25,12.2±2.1mmHg,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a均为功能性滤泡,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及早期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改良双瓣形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讨羊膜移植在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的抗瘢痕化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 15只 ,双眼行非穿透性滤过手术 ,术中随机选取一眼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术眼眼内反应、滤过泡形态和功能 ,并行角膜内皮活性染色、眼球组织切片及滤过区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 10天时 ,全部术眼可见弥散隆起的滤过泡 ,第 14天时 ,滤过泡存留有 6眼 ;对照组术后 5~ 7天开始出现滤过区局限 ,第 10天时仅有 3眼存留滤过泡 ,第 14天仅有 1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组织学检查显示滤过区纤维组织形成少 ,但局部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滤过区见大量纤维瘢痕组织形成。所有术眼前房反应轻微 ,角膜内皮活性染色及眼球组织切片未见异常。结论 :羊膜组织对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有抗瘢痕形成作用 ,且对兔眼组织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与MM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0例(57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32眼和丝裂霉素组25眼,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2~0.4g/L,时间2~4min,随访1a,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术后1~2wk内MMC组视力下降者占45%,而羊膜组视力下降者仅占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性脉络膜脱离。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且并发症较应用MMC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