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白介素(IL-2)及其受体(IL-2R)表达的自然情况。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7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2、IL-2R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SLE患者IL-2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IL-2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SLE患者中IL-2R的表达未受IL-2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抗,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和20例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群比较,活动期SLE及非活动期SLE患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且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P<0.01);活动期SLE患血清TNF-α水平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血清TNF-α与sIL-2R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检测SLE患血清TNF-α与sIL-2R水平,可作为监测SLE患病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克隆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细胞的克隆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扫描技术分析了6例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T细胞克隆性。结果:2例SLE患者的Vβ产物来自多克隆T细胞,另4例患者的Vβ9、Vβ2、Vβ1、Vβ2产物均来自寡克隆T细胞。结论:SLE患者T细胞存在克隆性增殖,并有可能是特定的自身抗原所引起的一种特异性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及PBMC仇IL-12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PBMC、PBL和单核细胞,予LPS刺激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水平,用SLEDAI估计SLE的活动性。结果 SLE患者BPMC分泌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低(P<0.01),SLE患者和正常对照PBL分泌的IL-12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LE患者的单核细胞分泌的IL-12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P<0.01)。结论 SLE患者PBMC分泌IL-12水平是降低的,在体外,SLE患者分泌IL-12水平降低是由单核细胞而不是B细胞的分泌能力降低引起的。且IL-12水平可作为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20000038 EB病毒与IL-8关系探讨/甘志彪(深圳市医院检验科)…//陕西医学检验.-1999,14(3).-3~4 选取EB-VCA阳性患者44例,正常对照20例。以乳胶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ELISA法检测IL-8。结果:EB-VCA阳性血清中各组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EB-VCA滴度升高与血清中IL-8水平正相关,44例中仅6例RF阳性.其IL-8水平与同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IL-8可能是EB病毒介导反应的重要参与因子之一。表1参10(穆欣)200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象下降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方法观察有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的血清、去除IgG后的血清对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CFU-GM)、红系祖细胞集落(CFU-E)的影响及SLE患者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①加入SLE患者的血清可见66.7%的正常骨髓CFU-GM、70%的CFU-E集落形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②去除IgG后的血清组CFU-GM、CFU-E的产率高于未去除IgG血清组(P<0.001)。③SLE患者骨髓CFU-GM、CFU-E集落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SLE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与其血清自身抗体抑制造血干(祖)细胞有关,也与其本身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粘附分子和炎性细胞因子与SLE发病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了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同时用放射性免疫法(RIA)检测了血清TNF-α和IL-8的水平。结果表明(1)SLE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且活动期患者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2)SLE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较SLE不伴皮肤血管炎患者显著性升高(P<0.01);(3)SLE患者血清TNF-α与IL-8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CD11a与CD5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54的表达和血清TNF-α、IL-8的水平均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改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采用CA-530凝血仪测定抗凝血酶-Ⅲ抗原及活性(AT-Ⅲ:Ag,AT-Ⅲ:C),蛋白C抗原及活性(PC:Ag,PC: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SLT SPECTRT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凝血功能显著增强(P<0.01),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由于消耗,显著减低(P<0.01)。提示:SLE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血管壁内皮细胞破坏和组织损伤,以及抗磷脂抗体的作用导致其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9.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Southern印迹技术,对15例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CRVβ1-20基因亚家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SLE患者Vβ8,Vβ16基因亚家族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在自身抗原的刺激下TCRVβ基因存在着优势取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U1RNP抗体与HLA-DRB1、DQA1、DQB1等3位基因及单体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63例云南汉族SLE患者进行DRB1、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 抗U1RNP抗体阳性的SLE病人中DQA1*0101及DR15-DQA1*0102-DQB1*0601单体型频率亦显著增高(P=0.040,P=0.000)。结论 云南汉族SLE抗U1RNP抗体的产生与DQA1*0101等位基因及DR15-DQA1*0102-DQB1*0601单体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女性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水平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病情非活动期相比,病情活动期SLE患者神经肽Y水平显著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3个月后,二种物质的水平趋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及sICAM-1,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糖皮质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sICAM-1及糖皮质激袭受体水平的异常,sICAM-1走达升高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B细胞多克隆活化且伴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可调节B细胞的功能且SLE中大多数自身抗体的产生为T细胞依赖性,依据所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Th细胞主要分为Th1、Th2两类[1],人们研究发现SLE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异常[2~5],本研究着重检测SLE患者血清IFN-γ(Th1型细胞因子)以及IL-4、IL-10(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旨在了解其改变情况并初步探讨它们与SLE疾病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共收集2001年3月…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 SLE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探讨新的治疗途径。 一、病例和方法 (一)病例:根据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修订的 SLE诊断标准,随机调查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 SLE患者 35例;其中男 7例,女 28例;年龄 16~ 48岁,平均 29.1岁。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对全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且对患者背景因素进行调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经济情况、损害器官数、病程、药物疗效满意程度、医疗服务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胸膜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SLE患肺胸膜改变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71.9%)、呼吸困难(64.1%)、胸痛(55.5%)等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急性狼疮性肺炎、慢性肺纤维化等。X线检查发现肺部表现多样,除了胸腔积液、肺纹理增多、小点状、网状阴影外,也可有大片状边缘模糊阴影等。结论:SLE患应常规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O)调查了138例SLE患,结果:除偏执外,患SCL-90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缓解期患,患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焦虑、恐怖的因子分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余各与年龄关系不密切,不同病程患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男女患组间差异无显性。结论:SLE患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其程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而与病程长短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皮肤肿瘤     
20001246 bcl-2在增生性瘢痕和溃疡中的表达特征与意义/杨银辉(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创伤研究室)…//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6(4).-302~30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例增生性瘢痕组织和8例溃疡组织中bcl-2的表达。结果表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为100%,其表达量在不同病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为37.5%(3例),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的胞浆中。推论:bcl-2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创伤修复失控密切相关。参…  相似文献   

19.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伴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伴雷诺现象(RP)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4年在我院住院的42例拌RP的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116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与无RP组相比,有RP组出现脱发、肌炎/肌病、心脏受累和肺动脉高压的几率明显增高(分别为56.90%-83.33%,9.48%-23.81%,29.31%-59.52%,1.72%-21.43%,P<0.05或0.01)。γ-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抗RNP及抗Sm抗体的阳性率也明显增高(分别为50.52%-73.68%,68.47%-87.80%,24.04%-70.00%,7.69%-35.00%,P<0.05或0.01)。而两组患者在肾炎、神经系统受累及血液系统受累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125例患者进行了平均2.15年的随访,其中包括全部的1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并发右心衰竭(有RP组)。结论:SLE患者出现雷诺现象提示较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心脏受累和免疫学异常,对伴雷诺现象的SLE患者应注意其心肺状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