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济南市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方法死亡数据来源于济南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济南市统计局和济南市公安局年度报表。死亡原因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对2012年济南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济南市居民2012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42.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4.48/10万,在全死因的构成比为24.70%;死亡率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69.65%;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50岁之后明显增加。男/女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为1.80。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不同,白血病是少年儿童组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占该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的40.00%。肝癌是青壮年组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占该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的14.74%。肺癌为中、老年组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分别占各自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的21.36%和27.28%。结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威胁济南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为今后恶性肿瘤的防控重点,50岁以上为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2.
段旺吉 《疾病监测》2008,23(7):442-444
目的 分析甘肃省榆中县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及死亡情况。方法 对全县1997-2006年所有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编码、分类、汇总和统计,按性别、年龄和恶性肿瘤类别分别计算死亡率。结果 1997-2006年全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97.79/10万,居各类死亡原因的第2位。男女性别比为1.57∶1。在恶性肿瘤死亡的年龄分布上,40岁组保持在较低水平,40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增高。10年间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82.90%。从主要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死亡率以消化道肿瘤为主,肝癌和肺癌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榆中县居民的重要死因,尤其是胃癌、肝癌和肺癌。应加强农村恶性肿瘤防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防癌意识。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卢湾区1993~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一  徐静依 《疾病监测》2005,20(9):495-499
目的分析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及趋势,为制定地区肿瘤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4年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993~2001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2002~2004年的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恶性肿瘤YPLL(潜在减寿年数)及YPLL'(标化减寿年数)。结果1993~2004年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总体趋势有所上升,且一直占死因顺位的第二位。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性比值比为1.34~1.55。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居前6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12年间,白血病、肠癌、乳腺癌上升趋势明显,而胃癌、食管癌、肝癌则有所下降。YPLL分析结果显示,1993~1996、1997~2000、2001~20043个时期对卢湾区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为肝癌(标化YPLL分别为2855.77、2701.91、1797.39)。结论1993~2004年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等是威胁人群的主要肿瘤,而其他一些癌种如白血病在青壮年人群中的死亡率上升趋势较快,应重点加强人群中这部分肿瘤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该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分析疏附县户籍居民肿瘤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结果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66.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05/10万。 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食管癌(死亡率16.41/10万),占24.75%,随后是胃癌、肺癌、白血病、肝癌,分别占17.82%、6.93%、5.94%、4.95%。 30岁以后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5 ~ 70岁组达到峰值,死亡数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1.78%,7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为全人群死亡第5位死因,食管癌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新疆疏附县恶性肿瘤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萧山区居民1984~2 0 0 3年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系统收集恶性肿瘤死亡资料,用线性回归分析2 0年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结果 萧山区2 0年间恶性肿瘤总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占全死因顺位第三位,调整死亡率10 7 4 2 / 10万;6 0岁以上高年龄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男性食管癌、女性肠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全死因减寿率呈下降趋势;恶性肿瘤对平均期望寿命的损耗为2 5 2岁,去肿瘤人均期望寿命平均可增加3 4 7%。结论 区内6 0岁以上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占全死因减寿率构成比增加,肺癌、男性食管癌、女性肠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针对变化趋势,探索原因,研究对策,降低恶性肿瘤对居民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宁波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中肿瘤发病监测子平台,获取2011—2021年宁波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资料。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结合人口学资料后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分部位发病率并标化。 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根据Segi 1960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 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根据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置信区间衡量上升或下降幅度。 采用频数表法计算平均发病年龄和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1年宁波市恶性肿瘤世标率的上升幅度为3.19%(2.49%~3.90%),其中女性(5.53%)上升幅度高于男性(1.07%),P=0.001;农村地区上升幅度为4.78%,城市地区保持平稳。 分年龄发病情况,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高(14.00%);恶性肿瘤经标化平均发病年龄每年平均下降约0.38岁。 分部位发病情况,男性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肝癌、食管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女性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和肝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降低,女性是重点防控人群,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是重点防控癌种。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死亡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1.8%,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据1990~1992年22个省(市、区)抽样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死因构成调查显示,食管癌粗死亡率17.19/107/(中国人口调查死亡率为15.15/107/),食管癌死亡占全国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16.11%,居于胃癌、肝癌、肺癌之后,列第四位^[1]。比较两组资料,不难发现,食管癌尽管在死因构成比中下降,但其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10年~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的特征和趋势。方法按照肿瘤登记规范,收集整理并分析2010年~2012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报告资料,统计和计算恶性肿瘤粗发病率、标化率、0~74岁累积率和35~64岁截缩率。结果2010年~2012年张家港市共报告新发恶性肿瘤9334人,粗发病率为343.40/10万,标化率192.04/10万,0~74岁累积率为21.77%,35~64岁截缩率为271.25/10万;男性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结论与本市历史资料相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癌成为本市发病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乳腺癌仍是本市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户籍人群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性收集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原卢湾区户籍人群2004年1月—2011年12月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和分析发病率、死亡率、中国及Segi世界人口标化率。应用年均变化百分率计算其年均率值,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共报告新发胃癌1 072例、结直肠癌1 502例、肝癌718例、胰腺癌393例、食管癌218例、胆囊癌207例。以上6种恶性肿瘤共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39.45%,且标化发病率较平稳。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共报告肿瘤死亡病例中,结直肠癌896例、胃癌849例、肝癌593例、胰腺癌357例、食管癌194例、胆囊癌191例。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总体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均随着人群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户籍人群消化系统肿瘤位于恶性肿瘤负担的前列,且恶性程度较高。其中,近年来男性的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女性的结直肠癌和胃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均较为平稳,但呈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开展以恶性肿瘤死亡为重点的死因回顾性调查,分析因主要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及其死亡构成。结果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恶性肿瘤两年平均粗死亡率为90.3/10万,年龄别标化死亡率为97.2/10万;恶性肿瘤是珠海市户籍人群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为21.8%;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9.7/10万和71.6/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u=10.3,P<0.01);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增高的趋势;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其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0.9/10万、18.0/10万、8.7/10万、8.2/10万、8.1/10万。结论珠海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癌种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等。  相似文献   

11.
郝爱华  孟蕾 《疾病监测》1996,11(9):338-340
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1990~1994年恶性肿瘤死因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消化道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三位,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69.60%,是危害监测系统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尤其是肝癌对青壮年威胁较大。肺癌死亡率为8.86/10万,城市死亡率是农村的1.71倍,城乡差异显著(Xsup2/sup=4.77,P0.05)。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肺癌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宫颈癌死亡率城市女性为5.41/10万,农村女性为9.34/10万,农村是城市的1.73倍。农村女性宫颈癌YPLL率为0.78.居第一位,城市女性为O.07,居第八位。因此,宫颈癌的预防对保护农村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2-2006年浙江省居民自杀死亡及相关危险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如英  王浩  龚巍巍  俞敏 《疾病监测》2008,23(6):384-386
目的 分析浙江省近5年来自杀死亡特征及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自杀预防和控制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2002-2006年死亡监测资料,运用ICD-10死因分类,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性别的自杀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浙江省2002-2006年自杀平均死亡率为9.28/10万,农村(11.27/10万)高于城市(5.72/10万),男性(10.33/10万)高于女性(8.19/10万),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34.69/10万。自杀方式以服农药和自缢居多,占80.5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3.59%,自杀发生时间以春夏居多,占55.63%。有40.60%家庭存放农药,随意放置占25.32%。结论 浙江省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自杀预防重点人群为老年人和青壮年,重点地区为农村。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以规范农药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健康教育等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2004-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和城乡年龄别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 方法 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中选取2004-2012年肝癌地区别(东中西部)、城乡别(农村和城市)和 30岁年龄别(12个年龄组)的死亡率数据,共72种组合,用SAS 9.2软件拟合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模型。 结果 根据轨迹模型评价指标,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可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和第2亚组为线性下降趋势,第3亚组为三次项曲线,呈降-升-降的趋势。城市中,东中西部30~、55~和75岁各年龄组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相同,为第1亚组,具有线性下降趋势。农村中,东中西部30~岁轨迹相同,东中西部50~64岁、东部65~69岁和西部65~74岁年龄组的轨迹相同,属于第2亚组,也有线性下降趋势;东中西部75岁及以上,东部和中部的70~74岁年龄组轨迹相同,属于第3亚组,呈降-升-降的趋势。在50~岁年龄组, 农村和城市的肝癌死亡率被划分为不同的发展轨迹,农村在第2亚组,城市属于第1亚组,农村居民肝癌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在农村中部65~岁、东中部70~岁年龄组同样出现了这种趋势,农村肝癌死亡年龄比城市更早进入下一个更高死亡率亚组的发展轨迹。 结论 识别我国不同地区和城乡年龄别肝癌死亡率随年代变化的轨迹,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肝癌防治策略,降低我国肝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Historically, motor vehicle crash (MVC)-related mortality is higher in rural areas than in urban areas. The authors evaluated whether the difference in rural and urban MVC deaths is persisting, and whether the frequency of patients being found dead at the scene,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is increasing. Methods. Fatal Accident Reporting System (FARS) data for 1–977 through 1996 were reviewed. The authors determined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crash deaths occurred, and calculated population-based and vehicle-miles-traveled-based crash death rates. They compared rates for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sults. A total of 875,405 crash death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Both population-based and -vehicle-miles-traveled-based MVC deaths have decreased over the last 20 years, but rural rates remain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rban rates. Dead-at-scene rates may be increasing, and the rural dead-at-scene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urban rate. Conclusion. While MVC death rates are declining, the rural MVC death rate is still higher than the urban rate. Although these data may indicate some positive movement in the area of MVC-related deaths, differences in the rural and urban rates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found dead on-scene remain as issue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5.
朱银潮  王永  李辉 《疾病监测》2019,34(11):1036-1040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使用2004 — 2018年宁波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拟合线性回归来分析宁波市全人群及城市男、女性,农村男、女性4个亚人群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结果宁波市居民伤害标化死亡率从2004年的48.4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26.81/10万,期间各年的标化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β=?0.039,P<0.01)。 伤害标化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74,各年呈明显下降趋势(β=?0.021,P<0.01)。 伤害标化死亡率农村城市比为1.38,但各年无明显变化(β=?0.010,P=0.131)。 伤害死亡居民的中位年龄从2004年的54岁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80岁(β=1.861,P<0.01)。 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在4个亚人群呈下降趋势,跌落在4个亚人群呈上升趋势,中毒和自杀只在农村人群中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宁波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伤害死亡人群的年龄不断上升,城乡地域差异仍存在,性别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部分亚人群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跌落、溺水和自杀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Historically, motor vehicle crash (MVC)-related mortality is higher in rural areas than in urban areas. The authors evaluated whether the difference in rural and urban MVC deaths is persisting, and whether the frequency of patients being found dead at the scene,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is increasing. Methods. Fatal Accident Reporting System (FARS) data for 1-977 through 1996 were reviewed. The authors determined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crash deaths occurred, and calculated population-based and vehicle-miles-traveled-based crash death rates. They compared rates for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sults. A total of 875,405 crash death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Both population-based and -vehicle-miles-traveled-based MVC deaths have decreased over the last 20 years, but rural rates remain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rban rates. Dead-at-scene rates may be increasing, and the rural dead-at-scene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urban rate. Conclusion. While MVC death rates are declining, the rural MVC death rate is still higher than the urban rate. Although these data may indicate some positive movement in the area of MVC-related deaths, differences in the rural and urban rates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found dead on-scene remain as issue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2000;4:7-13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15岁以上居民自评健康期望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如英  潘劲  俞敏 《疾病监测》2010,25(8):665-668
目的分析浙江省15岁居民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及其在城乡和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2008年死因监测资料和浙江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家庭户成员自评健康数据,采用Sullivan方法推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2008年浙江省城乡15岁居民的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分别是57.77岁和54.80岁,健康寿命比重为90.25%和88.86%,城市居民的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健康寿命的比重高于农村。女性的平均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都高于男性,但健康寿命的比重低于男性。结论老年人群、女性人群是防治疾病,减少伤残的重点人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卫生部门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1981~1995年老年人口及其主要死因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国  宋东 《疾病监测》1997,12(6):213-216
为了解山东省城乡老年医学人口学的特点,本文对山东省疾病监测点老年人口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农村;农村老年人口死亡率较城市同期高20%,期望寿命1981年比城市低1.20岁,至1995年城乡差距已趋缩小。目前城市老年人群前三大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而农村近15年一直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死亡居首,死亡率较城市高2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各类死因对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编制蒋氏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 结果 2010年浙江省居民的期望寿命77.29岁,城市居民78.71岁,农村居民76.52岁。对城乡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最严重,去除上述2种死因,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可增加3.53岁、3.06岁,农村居民可增加3.35岁、2.71岁。恶性肿瘤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肺癌影响最大,男性居民因肺癌损失寿命1.02岁,女性居民损失0.47岁。 结论 期望寿命的提高,关键在于肺癌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