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219例败血症中早期表现不典型的败血症50例予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5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生后3d内发病者多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为多见,出生3d后发病者多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细菌药敏试验未有结果前或住院时采用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有结果后根据临床及药敏试验作相应调整。结论该病临床上表现极不典型,如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拒乳、腹胀、嗜睡、反应差、抽搐及黄疸进行性加重等现象应高度疑诊。血培养阳性可以明确病因诊断。尽早选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且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后果严重,目前仍无有效的预测方法。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哭闹声弱体温异常等,而后迅速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闹、不动,未成熟儿表现为体温不  相似文献   

4.
王辉  杨波 《中国医药》2014,(3):400-40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06例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特点、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表现为反应差、体温异常、黄疸退而复现或加重、少吃、呼吸窘迫.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2%(67/106),排名前5位的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4.5%)、大肠埃希菌(16.0%)、溶血性葡萄球菌(13.2%)、金黄色葡萄球菌(7.5%)、肺炎克雷伯菌(7.5%).耐药菌占30.2%(32/106).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均达100.0%;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0~37.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峻.应重视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吴梦晖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45-845
目的:进一步认识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5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大多数(94.3%)临床表现轻微且不典型,10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5%的病例黄疸为唯一症状及体征。原发感染灶以皮肤脓疱(31.4%)、脐炎(23%)为主。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较敏感。结论: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黄疸,皮肤脓疱,脐炎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用药首选头孢唑啉或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69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曼君  王琍琍 《安徽医药》2008,12(2):154-15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9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黄疸(占29.0%),反应差(占23.2%)、咳嗽(占20.3%);其中0-7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为反应差,8-28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为黄疸。血培养检出细菌6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占49.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7.2%),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几乎全部耐药,而对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0%,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7株(占10.1%)、6株(占8.7%),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以黄疸、反应差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要点。方法选取耒阳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4例败血症患儿,其中足月64例,早产60例,对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感染途径和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败血症均在出生后1周为最高;早产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足患儿以皮肤和脐部为主;足月儿临床表现为体温高、纳差、黄疸,早产儿临床表现为体温波动、少哭、少动、黄疸;早期诊断以血细胞计数升高、CRP升高、血小板减少、血糖变化和临床表现为诊断要点;此病对多种抗生素存在较高的耐药性,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进行选择。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应注意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确诊,并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①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②以体温异常(43.6%),少哭、少吃、少动(57.7%),皮肤黄疸(66.7%)为主的临床表现。③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占87.2%。④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为80%以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O%。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选择抗生素,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的围生期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 2011 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4例新生儿GBS败血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发病率、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 影像学检查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分娩的新生儿早发型 GBS 败血症发生率为0.02% ,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 GBS 败血症发生率为0.12%,其中早发型0.08% ,晚发型0.05%。早发型多以呻吟、气促等呼吸窘迫症状为临床表现,61.9% 需呼 吸支持;晚发型多以发热、精神反应差为临床表现,53.8% 合并化脓性脑膜炎。 晚发型 GBS 败血症各种抗生素使用总时间 (DOT)与抗生素使用时间(LOT)显著长于早发型 GBS 败血症,且万古霉素使用率显著升高。结论:新生儿GBS感染危害严重, 对孕妇进行孕中、晚期 GBS 感染筛查非常必要,尤其是胎膜早破、有早产倾向者。应重视 GBS 败血症围生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 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查,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 GBS 败血症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1-2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为84.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0.8%,均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新生儿脐炎、皮肤感染、新生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肠炎等所致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困难,病死率高,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1]。本文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与预后的关系,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现将2000年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对这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检验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吐沫、咳嗽、拒乳/吮乳差、体温异常、反应差、呕吐、腹泻以及皮肤脓疱等,与其他症状相比,黄疸症状患儿较多(P0.05);患儿的合并症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脐炎、肺炎、脓疱疮、脑膜炎(化脓性)、脑病(缺氧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颅内出血;药敏结果为: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舒巴坦、头孢菌类(第三代)、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头孢吡肟类抗生素有着高度的敏感性;经综合治疗后,97例治愈,3例自行出院(失访)。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综合治疗(抗生素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6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的变化,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择本院NICU2006~2012年收治的17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6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新生儿败血症首发表现以黄疸、体温异常、拒奶、呕吐的等非特异性表现主,病原菌构成分类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为首位(56.4%),其次是大肠埃氏菌(14.1%);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及苯唑西林耐药均达85%以上,所有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耐药达50%~70%。结论对无明显诱因的黄疸和(或)伴有体温异常、拒奶、呕吐等一般症状,应高度警惕败血症,及时行血培养;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两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接收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共计60例为观察组,同时筛选同期接生无感染婴儿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数值;同时记录观察组败血症患儿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败血症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指标与未感染患儿的差别,同时观察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两项指标的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百分比以及C反应蛋白指标与未感染新生儿相比显著升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两项指标对比差异同样显著;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指标与未感染组中的数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常规分析与CRP指标往往显著高于正常值范围,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昏迷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其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刺激不起反应或具有病态的反射活动,但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心跳、血压、体温都存在。对昏迷的临床观察包括对病史的了解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肺炎188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 ,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故诊断有一定困难。通过 188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和X线分析与探讨 ,以期提高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新生儿肺炎 188例 ,男 12 5例 ,女 63例。日龄最小 1d ,最大 2 8d ,平均 2 2d。 1~ 7d发病的 97例(5 1 9% )为A组 ,8~ 2 8d发病的 91例 (48 4% )为B组。1 2 临床表现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体征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感染中毒症状 ,如口吐白沫、拒乳等最多见。体温正常者占 60 % ,少数病例体温偏…  相似文献   

17.
梅玮 《淮海医药》2012,30(3):244-245
目的了解本院日龄3 d以上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对168例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感染途径: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2)临床表现:体温异常(38.1%),少哭、少吃、少动(60.1%),皮肤黄疸(66.1%)。(3)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4)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100%耐药,敏感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对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泰能)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以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治疗可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病例16例,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发病时间、首发症状、血小板、CRP、1,3-β-D葡聚糖、血培养结果感染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与治疗中、治疗后的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1,3-β-D葡聚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发病日龄为生后5~36 d,平均(14±5.5) d;喂养不耐受、频繁呼吸暂停、反应差、发热是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常见首发症状;多数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1,3-β-D葡聚糖增高,抗真菌治疗7 d后多数患者血小板可恢复正常,治疗2~3周后C反应蛋白、1,3-β-D葡聚糖可恢复正常,应用氟康唑、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血小板减少、1,3-β-D葡聚糖增高可考虑早期真菌感染,氟康唑仍为首要治疗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一线药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期的危重病症之一,病死率极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反应差,有的患儿体温不升,呼吸困难,发绀,皮肤花纹,痰中带血(排除人为因素),或血性分泌物从口鼻流出。我科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肺出血患儿45例。现将抢救过程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特点,本文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3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