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香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茅Cymbopogen citratus(DC.)Stapf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Folin-Ciocaltea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有量。通过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时间为5 h,提取率为1.30%。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7种成分,以开链单萜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占76.98%,总多酚含有量为70.72 mg/g(没食子酸当量)。而且,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明显优于其5种主要单体成分(香茅醇、香叶醇、香茅醛、芳樟醇和乙酸香叶酯)。结论香茅叶挥发油主要由开链单萜类化合物组成,并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鉴定挥发油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还原力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3.1±1.2)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89.74%)、甲基丁香酚(2.67%)及去氢白菖烯(2.12%)等。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榄香素为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斜叶黄檀香材总挥发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分析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及还原力评价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2.9±1.1)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69.89%)、甲基丁香酚(20.45%)、1,2-二甲氧基-4-N-丙烯基苯(2.68%)、芳樟醇(1.40%)及去氢白菖烯(1.10%)等。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及还原力的能力,其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两粤黄檀香材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榄香素,其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柱果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柱果绿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成分分析,同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用酶标仪测定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比较.结果:从柱果绿绒蒿的挥发油中鉴定了47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1.866%;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BHT.结论:柱果绿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为十六烷酸(27.653%)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6.330%);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湘西山莓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抑菌作用,为山莓叶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莓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确定其中化学成分与相对百分含量。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评价山莓叶挥发油清除自由基能力,刃天青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试五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结果:鉴定山莓叶挥发油1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7.54%,其中酚类及含氧衍生物63.55%,烃类19.79%,酯类2.54%,醛类1.66%。山莓叶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呈量效关系,但效果弱于芦丁和Vc,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杆菌、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等五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痢疾志贺杆菌MIC为15.6μg/mL,效果明显好于卡拉霉素标准品。结论:山莓叶挥发油体外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弱,对痢疾志贺杆菌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石香薷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RAP法,考察石香薷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和Fe2+离子的还原能力。结果:石香薷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2-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Fe2+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石香薷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石香薷发挥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酸模叶蓼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评价酸模叶蓼体外总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结果:将测定结果与6-羟基-2,5,7,8-四甲基苯并二氢吡喃-2-羧酸(trolox)及阳性对照没食子酸丙酯(PG)、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进行比较,发现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均比BHT强,比PG和BHA弱。结论:酸模叶蓼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3种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甲醇提取物次之,石油醚提取物几乎没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沙棘不同组织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6,(2)
目的比较沙棘不同组织部位叶、茎和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铜离子还原能力法(CUPRAC)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沙棘叶、茎和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并比较其不同组织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沙棘叶、茎和果实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低于没食子酸,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有效量(IC50)分别为217.8、350.5和739.2μg/m L;沙棘叶、茎和果实的Cu~(2+)的还原能力Trolox当量(TEAC值)分别为0.146、0.133和0.057μg/m L。结论沙棘叶、茎和果实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抗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叶茎果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腊梅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的方法分离和鉴定腊梅花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通过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体系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滤纸片法检测其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6.06%),Elixene(14.65%),β-榄香烯(9.26%)和β-荜澄茄油烯(6.42%);腊梅花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反应180 min后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仍为52.08%),但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一般(反应18 h后清除率仅为16.38%);抑菌实验显示其对常见的6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腊梅花挥发油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忍冬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成药》2015,(5)
目的分析忍冬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忍冬果实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25%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忍冬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3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85%,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反式-2-己烯-1-醇、亚油酸、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而且25%挥发油对ABTS、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忍冬果实挥发油以酸类、萜类、醇类为主,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藿香蓟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藿香蓟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95%乙醇将藿香蓟挥发油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4,0.8,1.2,1.6,2.0 g·L-1)溶液,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藿香蓟挥发油对ABTS+·,DPPH·的清除能力及对铁离子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2.0 g·L-1>1.6 g·L-1>1.2 g·L-1>0.8 g'L-1 >0.4 g·L-1,其中对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最高可达64.63%,但对DPPH·清除能力较弱,仅为19.61%.结论:藿香蓟挥发油具有较强的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清除DPPH·能力较弱,同时其抗氧化能力均与其浓度有关,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马缨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马缨丹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用95%乙醇将马缨丹挥发油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4,0.8,1.2,1.6,2.0 g·L-1)溶液,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检测各不同浓度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马缨丹挥发油对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可高达52.50%;但对DPPH·清除能力较弱,清除率仅为21.05%;同时其还原能力也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马缨丹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较弱,但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能力和还原能力,其能力强弱与其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和还原活性评价实验,研究藏药雪灵芝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分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回流提取雪灵芝粉末,浓缩的乙醇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各部分分别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法,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分别测定各部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结果:雪灵芝醇提物的4个萃取部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分清除DPPH·,ABTS+·及还原Fe3+的能力均比二氯甲烷与石油醚部分强。结论:雪灵芝提取物清除能力与提取物样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及还原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4.
滕坤  张海丰  臧皓  沈鹏  孙佳明 《中草药》2019,50(18):4384-4388
目的研究藤梨根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能力为指标,测定藤梨根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藤梨根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藤梨根甲醇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6.275±1.464)mg/mL和(29.826±1.309)mg/mL;通过紫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初步鉴定了19个化学成分。结论藤梨根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羟基和不饱和双键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叶人字草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方法:用75%乙醇提取结合聚酰胺纯化制备三叶人字草总黄酮,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和柠檬酸作阳性对照,测定三叶人字草总黄酮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对Fe3+和Cu2+的还原能力和对Fe2+和Cu2+络合能力,综合评价其抗氧化作用.结果:三叶人字草中总黄酮的含量为(3.26±0.36)%(n=3),具有清除自由基,且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和金属络合能力.其对DPPH·,ABTS+.、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Fe3+还原、Cu2+还原、Fe2+络合以及Cu2+络合的IC50分别为7.84,2.384,26.48,1.878,24.67,7.67,77.67,70.15 mg·L-1,且均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三叶人字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黔产盾叶唐松草Thalictrum ichangense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盾叶唐松草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分别采用DPPH·法和MTT法研究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6%;在300 mg·L-1时,挥发油对DPPH·清除率为(61.2±2.1)%,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为(56.0±6.8)%。结论: 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四十四烷(Tetratetracontane,25.82%)、3,5-二烯豆甾烷(Stigmastan-3,5-diene,16.39%)、二十八烷(Octacosane,14.96%)等。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对MCG-80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草苁蓉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丰  臧皓  沈鹏  滕坤  阮洪生 《中草药》2018,49(2):382-388
目的考察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正丁醇萃取部位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并初步确定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能力、亚铁还原能力实验(FRAP法)为指标,检测草苁蓉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D-半乳糖诱导衰老大鼠为模型,考察草苁蓉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大鼠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草苁蓉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草苁蓉正丁醇萃取部位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且在亚铁还原实验的FRAP测定中表现良好;与模型组比较,草苁蓉正丁醇萃取部位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DA、SOD、CAT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表现为MDA水平降低,SOD、CAT活性升高,并回调到正常水平以上,其体内抗氧化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经液质联用分析从草苁蓉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其中14个为苯丙素苷类(PPGs)。结论草苁蓉正丁醇萃取部位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为PP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清除自由基试验初步研究芜菁籽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脱脂,水提,除蛋白,脱色,醇沉等方法提取多糖。利用4种常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即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总还原能力等来衡量芜菁籽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并与维生素C(Vc)进行对照。结果:芜菁籽多糖提取率为2.34%,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能力与浓度之间有很好的量效关系,浓度越大,抗氧化活性越强。其中芜菁籽多糖的总还原能力较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弱。结论:芜菁籽多糖具有天然抗氧化能力,在以芜菁籽为原料开发多糖类功能食品方面有较现实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