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翠萍  王胜武  李丽 《中国医药》2012,7(9):1173-1175
目的 研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13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肺损伤程度分为4组:无肺损伤组(35例)、轻度肺损伤组(26例)、中度肺损伤组(18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根据治疗结果不同分为3组:治愈组(86例)、3d内死亡组(22例)、3d后死亡组(31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患者又分为3组,重度肺损伤治愈组(8例)、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22例)、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30例).统计分析第1、3、5、7、9天各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中毒后第1天,重度肺损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与无肺损伤组、轻度肺损伤组和中度肺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总数:(9.2 ±3.0)×109/L、(9.6±3.6)×109/L、(10.3±4.7)×109/L比(18.6±7.6)×109/L;中性粒细胞数:(7.1±2.8)×109/L、(7.5±3.7)×109/L、(8.0±3.8)×109/L比(16.1±6.9)×109/L,均P<0.05].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毒后第1天:(9.8±3.8)×109/L比(24.0±7.1)×109/L比(16.0±6.2)×109/L,(7.7±3.5)×109/L比(20.9±6.3)×109/L比(13.9±5.7)×109/L;中毒后第3天:(9.6±3.9)×109/L比(22.0±7.2)×109/L比(16.2±6.6)×109/L,(7.5±3.4)×109/L比(19.0±6.4)×109/L比(13.9±5.7)×109/L,均P<0.05].中毒后第3天,重度肺损伤治愈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与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和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7.2)×109/L比(16.4±6.5)×109/L比(9.5±4.7)×109/L;( 19.0±6.4)×109/L比(14.2±5.6)×109/L比(7.8±4.5)×109/L,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程度越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越多;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在3~5d内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停药后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1例46岁女性患者,因术后颅内感染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1次/8 h。用药第13、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用药前的10.61×109/L分别降至1.79×109/L和1.00×109/L。立即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d。改变治疗后4 d,血白细胞计数升至6.95×109/L。改变治疗后6 d脑脊液白细胞数由首次用药后15 d的8×106/L升至56×106/L,再次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1次/8 h,rhGM-CSF剂量未变。用药6 d颅内感染治愈,遂停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7×109/L和1.65×109/L。第8天停用rhGM-CSF后为5.75×109/L,第15天为4.56×109/L。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药物谁主沉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何谓白细胞减少症? 1.1白细胞减少症的回顾 临床上,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占循环中白细胞的比例最高,它的升高或降低直接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增减.因此,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时,往往同时有白细胞减少[1].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1岁,右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放化疗后,2012年7月2日因Ⅳ度骨髓抑制:白细胞(WBC)1.4×109/L;中性粒细胞(N)0.4×109/L;血红蛋白(HGB)98g/L,血小板(PLT)10×109/L,收治入院,入院时患者乏力,双手臂及左大腿上3处瘀斑,大小约3cm×5cm,胃纳一般,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男、女职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差别。方法采集医院在册男女职工328名的肘静脉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测标本进行血细胞检测。结果男职工白细胞水平为(6.97±1.40)×109/L高于女职工的(4.89±0.8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性别差异,易感程度不一样,环境因素对女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在高白细胞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27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结果单采后患者白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采前,急性白血病组由(228.44±116.10)×109/L下降到(167.80±105.38)×109/L;慢性白血病组由(270.52±114.49)×109/L下降到(214.52±94.69)×109/L,两组单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措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王璟 《首都医药》2000,7(11):51-51
所谓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的时候,就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而其中主要是粒细胞的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则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计数低于1×109/L,而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或完全缺乏时,称粒细胞缺乏症.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特定药物在不同患者中,通过不同机理,引起外周血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选择性减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血液学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启祥  许海林 《中国药业》2011,20(11):52-53
目的观察沙格司亭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探讨优化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4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普通提升白细胞的药物,治疗组患者使用集落刺集因子类药物沙格司亭,每隔一段时间对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定白细胞数目,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5 d,10 d,15 d的白细胞数量分别为(3.83±0.76)×109/L,(4.21±0.49)×109/L(,4.54±1.10)×109/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司亭疗效明显,可作为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例17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3次/d)和阿米卡星(0.4 g,1次/d)。用药6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0.9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6×109/L。用药第13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6×109/L。第14天停用阿米卡星,继续原剂量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用药第28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6×109/L,中性粒细胞0.3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停用头孢美唑钠,更换为万古霉素粉针0.5 g,1次/8 h静脉滴注。更换药物后第7天,血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0.6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7×109/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1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及外周血白细胞的测定,并与50例拟诊为冠心病而冠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8.46×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5.75×109/L)熏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0.701%)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6.25×109/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0.631%及3.54×109/L);冠心病分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WBC、N%及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WBC、N%及N亦增加,但P>0.05;急性心梗组的WBC及N又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WBC及N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而急性心梗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冠脉狭窄程度及狭窄范围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结论白细胞的变化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资料 徐某,男,46 岁,2011 年3 月于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既往有多次输血史.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2 × 109/L,红细胞(RBC)0.59 × 1012/L,血红蛋白(HGB)19g/L,血细胞比容(HCT)0.06,血小板(PLT)13 × 109/L.  相似文献   

12.
清开灵注射液致白细胞减少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精神病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清开灵治疗时出现白细胞减少。例1,1名30岁女性因偏执性人格障碍长期服用文拉法辛(150mg/d)及富马酸喹硫平(0.2mg/d)。入院后第3天,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查WBC 5.7×109/L,给予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次日WBC 3.2×109/L,继续滴注清开灵5d后,WBC 2.0×109/L。停用清开灵后第6天,查WBC 4.7×109/L。此后多次复查WBC均正常。例2,1名35岁女性因患"双相情感障碍"入院,2个月后伴发"上呼吸道感染",查WBC 7.8×109/L,给予清开灵注射液30ml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维C银翘片2片,3次/d。第5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查WBC 3.1×109/L。停用清开灵,1周后复查WBC 5.8×109/L。随访3个月WBC均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白细胞计数与AMI急性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AMI患者入院后当日进行外周血WBC计数,观察急性期主要心脏事件及临床预后。结果WBC≥12×109/L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WBC<12×109/L的患者高。结论白细胞升高与AMI临床预后有关,是判断AMI急性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1例47岁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头孢甲肟联合甲硝唑治疗。用药3天后白细胞计数急剧下降,从入院时的7.53×109/L降至1.75×109/L。考虑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立即停药,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1周后白细胞升至4.58×109/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升血合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开始化疗时即给予升血合剂干预,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6.31±1.25)×109/L与对照组(6.25±1.17)×109/L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4.13±0.94)低于观察组(5.92±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合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减少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因白细胞数通常60%~70%为粒细胞,所以大多数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1],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理化损伤、严重感染、毒素、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性机制所致。为了明确病因,我院对89例正常体检人群白细胞减少者行骨髓穿刺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及骨髓象特点,查找病因,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与血白细胞计数的关联性, 以期为职业性噪声性健康损害提供新的人群研究证据。方法 2009年委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工厂157家, 噪声作业工人14 396名, 结合职业健康检查, 选择其中同时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和纯音听力的噪声作业人员3 508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 969人, 女539人。同时调查收集其一般信息、职业接触史、听觉系统疾病史等资料。噪声性听力损失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别采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 与白细胞偏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均提示, 噪声性听力损失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听力正常组[(7.15±0.06)×109/L比(6.91±0.03)×109/L、(6.94±0.07)×109/L比(6.79±0.04)×109/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01, F=5.618、P=0.018);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服用吗替麦考酚酯(MMF)和硫唑嘌呤(Aza)导致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策略。方法肾移植术后白细胞减少症31例;服用MMF22例,Aza9例。将白细胞减少症分为4度:轻度:WBC〈4×109/L;中度:WBC〈3×109/L;重度:WBC〈2×109/L;极重度:WBC〈1×109/L,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处理措施:(1)轻、中度白细胞减少(21例):MMF和Aza减量到1/2或停用MMF或Aza,换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口服升白细胞药物。(2)重度白细胞减少(5例):停用MMF或Aza;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3)极重度白细胞减少(5例):停用MMF或Aza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大剂量应用rhG-CSF;预防感染、加强支持治疗等。结果轻、中度白细胞减少21例:治愈21例(100%)。重度减少5例:治愈5例(100%)。极重度减少5例:治愈3例(60%),死亡2例,死于多部位感染1例,死于伤口感染大出血1例。结论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后绝大多数白细胞减少可被逆转,最有力的手段是大剂量应用rhG-CSF,停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6,(3):622-626
目的:分析肺癌肿瘤放化疗对患者白细胞水平及其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Ⅱ~Ⅲ期肺癌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放化疗组(n=42)、放疗组(n=38)和化疗组(n=40)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4组患者或体检者治疗前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情况;分析治疗不同时间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与院内感染持续时间的关系;并进行肺癌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放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组治疗前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放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放化疗组治疗10、15和30 d的白细胞水平分别为(3.24±1.13)109/L,(2.41±1.16)109/L和(1.12±0.48)109/L,低于放疗组分别为(3.96±1.25)109/L,(3.62±1.43)109/L和(2.46±1.38)109/L和化疗组为(3.74±1.61)109/L,(3.23±1.48)109/L和(2.48±1.52)109/L;放化疗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为0度和Ⅰ度的患者比例亦均低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其减少为Ⅱ度患者的比例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P<0.05);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1.43%,显著高于放疗组为7.89%和化疗组为10.0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与其院内感染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2,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放化疗、住院时间、照射体积以及KPS评分值;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放化疗以及住院时间。结论:肿瘤放化疗可降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而诱发患者院内感染;放化疗是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为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90例,患儿感染病原类型为:细菌性感染患儿30例,病毒性感染患儿30例,无感染患儿30例。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测,对于临床表现为发热、气促、喘息的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在患儿入院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降钙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指标,比较三组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三组患儿的检测指标分别为: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0.52±0.22)ng/m L、C反应蛋白(28.55±3.22)mg/L、白细胞计数(16.78±2.43)×109/L:病毒感染组降钙素原(0.18±0.06)ng/m L、C反应蛋白(9.45±2.65)mg/L、白细胞计数(10.45±1.34)×109/L:无感染组降钙素原(0.07±0.02)ng/m L、C反应蛋白(5.21±2.10)mg/L、白细胞计数(6.54±2.13)×109/L。三组患儿的检测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的指标,且P<0.05统计差异显著;病毒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患儿的指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采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诊断感染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