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中药鉴别以"形、色、气、味俱全"为重点来把握药材的真伪与品质、炮制的"度"和炮制品质量。从形、色、气、味四个主要方面来仔细观察鉴别中药,才能解决大多数药材品种与质量问题。有些药材通过水试验、火试验能产生特殊现象。这与药材所含的某种化学成分有关,也是常用的经验鉴别方法,鉴别时应注意试验观察。如果炮制不合法度、就会失其固有的形、色、气、味,即使是炒炭药物也不例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固有的气味,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药物的原形。所以说,形、色、气、味俱全是炮制品合格的重要标志,是对炮制操作的要求,也是检验炮制品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的中药材质量既是保证中药药理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根本条件 ,也是中药现代发展的基础。因此 ,对不同历史阶段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的发展特点进行系统分析 ,有助于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1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系统化发展历史回顾1 .1 古代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从中药形成至 1 9世纪前后为古代中药质量控制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药质量控制的特点是以药材的图形、形状、大小、颜色、味、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等特征鉴别药材之真伪。对部分药材亦辅以简单粗糙的理化试验 :如火烧、沉水、水浸、酒浸、荧光、划痕等多种方法 ,针对性地鉴别不…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结合实际治病原则的精髓 ,久为人们所称道。而中药品种经验鉴别的精髓 ,笔者认为应是“辨状论质”。1 “辨状论质”的内涵与特点传统的经验鉴别法是中药业长期以来对中药真伪优劣鉴别实践经验的概括。经验鉴别主要根据药材的外观形、色、气、味直接利用看、摸、闻、尝等方法 ,必要时加用水试与火试法来达到鉴别的目的。任何动、植物药种类都有特定的外观性状及某些特性。所以所谓“辨状论质”是根据药材外观性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来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药材的外表性状与药材的内在质量是有一定联系的。如三七 ,真…  相似文献   

4.
复方三七胶囊由三七、元胡二味中药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适用于跌打损伤等症。由于其处方组成简单且均以原药材打粉入药。参考有关文献 ,对二味中药的显微特征加以鉴别 ,并参考文献资料对方中三七、元胡二味中药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 ,为控制本品的质量提供依据。1 仪器与试药XST- 2生物显微镜 (江南光学仪器厂 ) ,1 1 V- 8紫外光灯 (上海分析仪器厂 ) ,939薄层制板器 (重庆市南岸贝尔德仪器技术厂 ) ,复方三七胶囊 (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制剂室提供 ) ,元胡、三七对照药材 ,人参皂苷 Rb1、Rg1及三七皂苷 R1对照品 (中国药…  相似文献   

5.
还少丹胶囊的TLC鉴别肖铭玉,刘鸿鸣(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630065)还少丹系宋代古方,沿用至今,我们根据《四川省药品标准》处方经剂改研制而成。该制剂由山药、牛膝、茯苓、肉苁蓉、小茴香等15味药材组成,为了有效的控制制剂质量,我们对其组成药材进行了TLC鉴别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制剂中牛膝[1]、肉苁蓉[2]和小茴香的鉴别方法,该鉴别反应灵敏,重现性较好,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创造了条件。药味较多的古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急待解....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改革的新成果,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建立切实可行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标准是中药配方颗粒规范化、国际化的前提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成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本文对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建立、原药材鉴别及化学成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娜  杨诗龙  严丹  彭伟  胥敏  张超  李欣逸  刘玉杰  吴纯洁 《中草药》2015,46(10):1413-1419
粉末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应用广泛,其真伪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对粉末中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别,保证其质量尤为关键。通过查阅文献,在归纳总结现有粉末中药鉴别方法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鉴别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对中药特征的挖掘和拓展应用。随着仿生学技术的发展,性状客观化得以实现,因此提出以"气、味"性状特征为切入点,采用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实现粉末中药鉴别的新思路,并以川贝母粉与浙贝母粉为例,探索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于2020年1月~2020年5月所库存的30味中药材进行调查研究,所有药材均采用中药特征图谱技术与传统鉴别方法进行鉴别,鉴别后,对比中药特征图谱技术与传统鉴别方法对中药材鉴别正确率,以杜仲药材为例,分析图谱的建立以及重复性试验结果。结果鉴别后,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对中药材鉴别正确率显著高于传统鉴别方法对中药材鉴别正确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仲图谱建立中,2号峰为绿原酸,4号峰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其中2号峰峰形较好,前后无杂质峰干扰,分离完全,出峰时间居中,选其作为参考峰,重复性良好。结论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对中药材鉴别正确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药材的可靠性,以达到更好的中药材使用率,具有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鉴别和评价中药质量,更有利于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薄层色谱一标多测方法,快速鉴别少腹逐瘀丸中的多味药材,为控制中成药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鉴别处方中五味药材;一个色谱系统同时鉴别当归、川芎、延胡索3味药材;另一个色谱系统同时鉴别蒲黄、赤芍。结果:方法专属性、重复性、耐用性均符合要求。结论:方法简便、快速,为少腹逐瘀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并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部分动物药材来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国家级标准《中国药典》一部动物药材来源部分更趋完善,保障中药材质量,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方法:根据作者20多年对动物药材及药用动物的研究,结合现代动物分类研究结果,比对新版药典中动物药材来源部分内容。结果:对五倍子、瓦楞子、乌梢蛇、虻虫等15味动物药材原动物的分类地位、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提出了修订建议。结论:动物药材来源的准确性是保障中药质量的关键,作为国家级的中药法典,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吸收、采纳最新科研成果;呼吁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有计划地、系统而全面地开展常用动物药材来源分类与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11.
"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用药经验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因具有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电子感官仪器技术可实现中药性状的客观化表达,一些学者将其表达结果与中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关联分析,证明了"辨状论质"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目前"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尚未被阐释清楚,中药的哪些"状"可真正反映其"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故笔者从"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与历史沿革、"状-质"相关性分析的现代研究及其应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综述,明确了"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于法象思维,梳理了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萌芽、发展、鼎盛、成熟4个阶段;对"辨状论质"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明了该理论在评价药材品质、指导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和药材采收加工等方面的作用。建议后续应加大对"辨状论质"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电子感官仪器、液质联用、生物药效评价等技术,加强中药性状特征的客观化描述,重视中药整体性状与药效的关联性分析,建立中药材"性状-有效成分-药效"相关联的研究新模式,以期为阐明"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提供参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药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技术的山楂气、味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客观化表达山楂气、味,并基于此进行不同产区、不同基源山楂的鉴别区分研究。方法:采集不同产区、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运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不同山楂样品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以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对获取的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区及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电子舌技术能有效区分不同基源的山楂样品。结论: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及不同基源山楂的鉴别区分,其二者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作为气、味鉴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标准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正日渐受到重视,它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对中药材或中药复方进行提取加工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相对明确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严格的一种中药产品,可作为中药的新型“饮片”以及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目前的中药提取物可分为三大类:单味中药提取物,复方中药提取物及纯化提取物,包括活性部位和单体化合物。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它体现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具有原材料、提取工艺、质量控制、中医临床等方面的优势。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将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促进中成药生产分化为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进而形成中药原料提取物产业,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其产生和发展,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是中药现代化,培育新兴产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药基原鉴定特别是对易混淆品种的区分,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难点。同属植物(或近缘品种)、同植物不同部位来源的中药往往化学组成十分相似,这为中药的真伪鉴别,特别是配方颗粒或中成药投料真实性的鉴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人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来源的中药对机体具有补益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人参属多个品种属于易混淆中药,特别是在饮片外观特征消失的成方制剂中易发生混用。近年来,多组学差异表征技术与分子鉴定技术在人参属中药的鉴别及区分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互补性。以人参属多来源中药为例,综述了多组学差异分析技术及分子鉴定技术在品种区分中的应用,以期为易混淆中药的精准鉴别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标准提取物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正日渐受到重视,它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对中药材或中药复方进行提取加工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相对明确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严格的一种中药产品,可作为中药的新型“饮片”以及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目前的中药提取物可分为三大类:单味中药提取物,复方中药提取物及纯化提取物,包括活性部位和单体化合物。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它体现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具有原材料,提取工艺,质量控制,中医临床等方面的优势,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将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促进中成药生产分化为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进而形成中药原料提取产业,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其产生和发展,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是中药现代化,培育新兴产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通量技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草药来源于实践经验,对其本质的认识尚存诸多空白,因而制约其发展,同时也潜在着广阔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高效快速的中草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是挖掘、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宝库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保证药材、饮片、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产品的药效和质量等的关键;同时,中草药中新型药效物质的不断发现,将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提供最主要支撑和保证。本文从认识中草药本质的关键、中草药样品(天然生物样品)高通量制备和高通量结构鉴定与高通量活性筛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创新药物先导物发现的高效率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味”是中药的固有特征属性,与中药成分密切相关,是中药质量的外在体现,也是性状鉴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气味”鉴别的研究概况,发现目前对“气味”鉴别重视程度不高,与现代社会发展相滞后。在目前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前提下,提出应客观化中药性状“气味”,并结合内在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气味”鉴别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品种广泛,存在多基原的情况,质量差异较大,使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因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局限性,对准确鉴别多基原中药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可控,中药鉴定学已成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当前中医药事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要求。DNA基因鉴别是从基因层面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包括DNA分子标记法、核酸探针杂交法和DNA条形码技术,其中DNA条形码技术应用最为广泛。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DNA条形码技术指导原则,建立了动物类采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序列为主,转录间隔区间(ITS)2为辅;植物类采用ITS2/ITS为主,叶绿体psb A-trn H为辅的中药材鉴定体系。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药鉴别提供更高效快速的方法,并且有效地应用于多基原中药材的鉴别中,使中药品种混乱现象得到极大改观。文章首先对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目的及意义、标准片段的选择进行介绍,着重阐述该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中药材的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