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8例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早锻炼、晚负重等综合治疗方法,可减少局部并发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能量劈裂骨折(Pilon)的适宜手术方法、手术时机。方法 对1998~2004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Ⅱ型骨折35例,Ⅲ型21例;21例行国外骨折内固定技术(AO)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6例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19例行分步和延期两阶段分步治疗(ORIF)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4个月。结果 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24例,良20例,优良率78.6%。术后并发症包括创面不愈合4例,术后感染2例,延迟愈合1例,关节退行性变10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计划,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条件,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胫骨Pilon骨折不同时间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4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根据伤后至手术时间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8例。三组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A组手术时间为伤后6h内,B组为伤后6h~6d,C组为伤后7~14d。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完全愈合率、复位满意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A组与C组骨折愈合时间相当,分别为(11.55±3.24)周、(11.16±3.44)周,短于B组(14.20±3.68)周(P0.05)。三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53%与7.89%,低于B组28.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A、B、C组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47%、84.21%、8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Pilon骨折患者伤后6h内及7~14d软组织无明显肿胀,伤口张力小,该时间窗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利于骨折复位与愈合及并发症的减少,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7.7±12.29)mL和骨折愈合时间(26.7±1.94)周,均低于对照组的(137.8±21.16)mL和(30.7±2.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Ⅱ型、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24例Ⅱ型、Ⅲ型Pilon骨折.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Ⅱ型11例,Ⅲ型13例.开放性骨折8例,其中有7例急诊即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术,1例急诊清创跟骨牵引,20天后Ⅱ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闭合性骨折16例均于伤后4~15天(平均9.25天)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有步骤地进行主动 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有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5.7个月.按Burwell-Charnley(1965)放射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1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按Tometta等(1993)评价标准评价:优9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 Pilon骨折是踝部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我们主张适度延期手术,手术入路、固定方法应个体化决定,同时要注意微创操作原则,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步骤地进行主动 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使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9例Pilon骨折,依据Ruedi-Allgower分型,分别用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随访9~18个月,根据Olerud评定标准:优9例,良18例,差2例。结论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很多,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严重Pilon骨折(Ruedi—Allgower分型Ⅲ型)患者全部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治疗,术后行石膏托外固定6~8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48个月(平均25,3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4.8个月。踝关节功能按Mazur等的评分标准,优7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蜘%。结论对严重的Pilon骨折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应严格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术中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对骨折端予以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坚持生物学固定的原则,骨缺损区应足量植骨,避免术后发生Ⅱ期塌陷。  相似文献   

9.
胫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999—2008年手术治疗Pilon骨折47例进行随访,所有病人均随访12~23个月。采用BAIRD等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优31例,良10例,可6例,手术优良率为87.2%。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住内固定对于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0例/组),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空心螺钉组及切开复位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空心螺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Neer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7.5%及37.5%,切开复位组高于空心螺钉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骨折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术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