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暑病人血浆中热应激蛋白(HSP70)及其抗体水平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中暑病人热应激蛋白 (HSP70 )及其抗体水平变化和其在中暑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blot法 ,测定血浆HSP70水平 ;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技术测定血浆HSP70抗体滴度。结果 HSP70在高温中暑组为 42 11.2± 12 86 .2 (积分光密度 )、重症中暑组为 4137.8±12 0 7.5 ,与对照组 (6 0 43.5± 135 4.8)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中暑病人HSP70抗体水平在 1∶10、1∶2 0、1∶40阳性率分别为 5 4.1%、48.9%、2 1.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6 .7%、13.8%、0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SP70水平的下降和HSP70抗体的出现在中暑发生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路面养路工人血浆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 ,HSP70 )抗体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对不同路面养路工人进行常规体检 ,并采用Westernblot ELISA检测不同稀释度血浆中HSP70水平。结果 养路工组白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各种疾病检出率比对照组增加 ;血浆HSP70抗体总阳性率 (38 71% )较对照组 (2 5 6 4 % )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两组之间不同稀释度的血浆HSP70抗体阳性率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按不同路面类型分组 ,各组养路工血浆HSP70抗体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其顺序为水泥路工、砂石路工、混合路工和沥青路工。结论 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养路工人职业病危害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血浆中HSP70抗体可能参与了这一危害过程。因此 ,血浆HSP70抗体有可能作为评价养路工人职业病危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蛋白70与高温中暑的发生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温中暑患者热应激蛋白 70 (HSP70 )测定的临床意义 ,了解其在热应激与热适应中的作用 ,应用 West-ern blot法 ,测定了 74例高温中暑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和 9例病人治疗前后血浆中的 HSP70水平。结果表明轻症中暑组 HSP70水平为 45 5 0 .1± 1838.1,重症中暑组为 4137.8± 12 0 7.5 ,与正常对照组 6 0 43.5± 135 4.8比较 ,各组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但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9例病人病愈出院前 HSP70水平与发病住院时相比略有升高 ,虽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治疗后 HSP70水平的提加值与患者的住院天数呈显著负相关 (r=-0 .849,)。研究提示 HSP70可能在高温中暑的发生和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4):433-434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抗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观察组细分为ACS组和SAP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SV组、DV组及MV组,以冠脉病变分型为依据分为A型组、B1型组、B2型组及C型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浆HSP70水平。比较各组间HSP70阳性表达率,分析冠心病与HSP70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AP组、ACS组)HSP70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ACS组HSP70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SAP组(P<0.05);SV组、DV组及MV组三组间HSP70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组数值最高;A型组HSP70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其它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SP70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是该病症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发病性质、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指导冠心病的临床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溃疡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探讨其与胃溃疡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方法,对48例经胃镜确诊的胃溃疡患者的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行HSP70的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病变部位活检标本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胃溃疡组中有19例(39.6%)为阳性,HSP70在该组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对照组中HSP70阳性表达15例(75.0%),两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70低表达与胃溃疡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HSP70表达减少可能提示了胃溃疡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温作业人群中HSP70抗体水平及血浆中SOD、GSH、MDA等脂质过氧化指标水平,探讨低温作业对人可能的危害与机制。方法 选冷库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保鲜冷库(0℃组) 5 3人,水产冷库(-2 0℃组) 5 3人,另选不从事有毒有害职业的村民5 7人作为对照。用Westernblot ELISA法研究血浆中热应激蛋白抗体表达水平,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SOD、GSH、MDA等生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5 7人中有3人出现血浆HSP70抗体1∶10阳性,阳性率为5 %;而0℃组5 3人中有14人阳性,占2 6%;-2 0℃组5 3人有11人出现阳性(2 .1%)。对照组1人出现1∶2 0阳性(2 %) ,0℃组有8人阳性,占15 %;-2 0℃组也有8人出现阳性(15 %)。0℃组与-2 0℃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浆HSP70抗体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此外,0℃组与-2 0℃组中还各有1人出现1∶40阳性,而对照组没有检出。0℃组与-2 0℃组相比,HSP70抗体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P >0 .0 5 )。对于各生化指标,0℃组与-2 0℃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浆中SOD活性、GSH含量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而MDA含量增高(P <0 . 0 5 )。0℃组与-2 0℃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在冷作业工人中存在着血浆中HSP70抗体水平的升高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
铁路乘警血浆主要热应激蛋白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铁路乘警血浆热应激蛋白(HSP)60、HSP70、HSP90α和HSP90β抗体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进的酶联免疫反应技术测定血浆中热应激蛋白抗体的滴度。结果:182名铁路乘警血浆HSP60、HSP70、HSP90α和HSP90β抗体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5%、22.0%、8.2%和10.4%;高血压组(以140/90mmHg为标准,1mmHg=0.133kPa)乘警血浆HSP70抗体1:10阳性率(40.9%)比对照组(15.9%)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抗体阳性率也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160/95mmHg为标准,4种HSP抗体阳性比例也轻度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年龄分层并以140/90mmHg为标准,30岁以上年龄段HSP70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均增加,但公50-59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HSP70抗体的产生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老年脑梗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变化规律、变化程度及其与病情轻重、梗塞部位、预后的关系 ,将 6 5例 6 0岁以上老年脑梗塞患者分为轻、中、重型三组 ;选择 34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blot法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SP70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在起病后 2 4小时内 ,轻、中、重型HSP70表达水平分别为 (70 8 6 7± 193 5 6 )、(5 85 95± 16 5 39)及 (42 1 18± 12 3 87)积分光密度 ,各组之间比较及其与健康对照组的 (86 0 8± 34 13)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病程延长 ,HSP70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轻型脑梗塞组下降幅度较大而重型脑梗塞组下降幅度较小 (P <0 0 1)。脑梗塞的部位与HSP70表达水平无相关关系。结果提示 ,测定老年脑梗塞患者起病后 2 4小时内HSP70表达水平 ,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脑梗塞、估计病情轻重、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未治疗过的CHD患者615例为病例组,以同性别、年龄(土1岁)进行1:1匹配,共选取615例无CHD且无重要脏器疾病者为对照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HSP60抗体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HSP60抗体与CHD的关系。[结果]CHD组的HSP60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校正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后,与下四分位数HSP60抗体组相比,上四分位数HSP60抗体组发生CHD的危险度是其2.48(95%CI:1.78~3.46)倍;多支病变的危险度是其3.60(95%CI:1.32.9.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60抗体与CHD的发病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提示HSP60抗体在CH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SP70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中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水平。[方法]制备兔抗HSP70抗体 ,建立双抗体夹心法标准曲线 ,鉴定其最小检出限、精确度、回收率 ,并初步应用于检测40例男性健康成人血浆样本的HSP70水平。[结果]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HSP70的最小检出限为10ng/ml,标准曲线在10~1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3份同批血清标本分别重复8次测定 ,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7.6 % ;3份不同批血清分别重复6次测定 ,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12.7 %。血清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抗原 ,测得回收率为85.5 %。对40例男性健康成人(20.0±0.9)岁血浆样本检测 ,其HSP70浓度均值为 (151.0±13.8)ng/ml。[结论]本方法检测HSP70的可测范围广 ,灵敏度和精密度较高变异系数较小 ,表明其灵敏、特异、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基因+1267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HSP70-2基因+1267A/G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人群中存在HSP70-2基因+1267A/G多态性,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冠心病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89%vs51.6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SP70-2基因+1267A/G多态性(AG+GG)基因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G+GG)基因型比AA基因型的OR=2.031,95%CI=1.024~4.026.结论 HSP70-2基因+1267A/G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噪声作业工人血浆热应激蛋白(HSP)70抗体与心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测定噪声作业工人血浆HSP70抗体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PT0抗体水平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结果 心电图异常组HSP70抗体阳性率为35.6%,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15.7%);在排除了常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心电图异常与HSP70抗体之间仍然存在较强联系。结论 血浆HSPT0抗体可能是噪声作业工人心脏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选400例,包括对照组90例,冠心病(CHD)组310例,其中ACS亚组2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93例;对各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外周血浆Resistin浓度检测,分析各组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Resistin水平之间的关系;CHD组中85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类型并行亚组分析。结果.CHD组Resistin水平[(889.1±248.2)pg/m1]明显高于对照组[(261.64±111.9)pg/m1](P〈0.05);CHD组内,ACS亚组Resistin水平[(1260.04±368.0)pg/m1]明显高于SAP亚组[(518.34±128.4)pg/m1](P〈0.05),软斑块亚组血清抵抗素水平[(1097.834±259.69)pg/m1]、纤维斑块亚组[(981.464±107.73)pc,/m1]较钙化斑块亚组[(487.924±98.52)pg/m1]血浆Resisti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浆Resistin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HD患者(尤其是ACS患者)血浆Resistin水平明显增高,并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提示血浆Resistin可能促进易损斑块的形成。血浆Resistin水平结合64层螺旋cT检测可初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5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组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2个亚组,伴MS组(25例)和不伴MS组(7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血糖、血脂和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相关指标,分析MPV与伴有MS的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外周血MPV(11.0±3.5)fl较正常对照组(8.9±0.50)fl明显增高(P<0.05)。伴MS组和不伴MS组的外周血MPV(11.6±5.3)fl和(10.7±5.3)f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MPV与BM I(r=0.371,P<0.01)、SBP(r=0.231,P<0.05)、DBP(r=0.211,P<0.05)、TC(r=0.292,P<0.01)、TG(r=0.268,P<0.05)、FPG(r=0.210,P<0.05)呈明显正相关,而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r=-0.212,P<0.05);随着MS的组分增加,外周血MPV未表现出同步性增高,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微量白蛋白尿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11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MI,FBG,FINS,HbA1c,TG,CHO,LDL和微量白蛋白尿水平比对照组高,ISI和HDL均比对照组低。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普通支架组(Vision)80例,均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组患者术后均正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随访6-8个月,观察并记录再狭窄、主要心血管事件(泵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结果]6~8月中Cypher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0例,2例泵衰竭;其中7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5例,占7.14%。普通支架组发生心脏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2例泵衰竭;其中53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再狭窄7例,占13.2%。Cypher支架组再狭窄率明显少于普通支架组,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论]与普通支架组相比,Cypher支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变化及其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餐后血脂代谢特点以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 48例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 (冠心病组 )和 3 0例老年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均禁食 12h后 ,分别接受脂肪餐负荷试验 ,于空腹及餐后 4h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CH)、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 ,并同时于空腹状态及餐后 4h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用酶联免疫标测法 (ELISA)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餐前及餐后 4hTG(P<0 0 1)、CH(P <0 0 5 )、LDL -C(P <0 0 1)、PDGF(P <0 0 1)、vWF(P <0 0 1)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HDL -C(P <0 0 1)显著低于对照组。餐后 4h与餐前比较 ,TG、CH、LDL -C值明显上升 ,而HDL -C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冠心病组PDGF、vWF值在餐后 4h上升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人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餐后血脂更能反映老年人的代谢水平。餐后血脂代谢异常对血小板活化起促进作用 ,血小板反复活化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8.
李颢 《现代保健》2014,(26):55-57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23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 A组)64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 B组)59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与A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9.52±9.44)μmol/L vs(12.65±6.09)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20.23±9.79)mg/L vs(12.44±5.78)mg/L]、高密度脂蛋白[(1.06±0.33)mmol/L vs(1.31±0.37)mmol/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6,95%CI(1.060,1.176), P=0.000]。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498-3499,350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HD)组的患者及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调查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是否吸烟。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判断狭窄程度并累积积分。结果冠心病组睾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1.45)vs(4.58±1.12)μg/L,t=5.071,P=0.000)];CHD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睾酮为CHD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睾酮与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可能也是老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预防老年男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同时也应关注血清睾酮降低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