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断的在AIH基础上发生PLC的患者总计13例,总结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肝硬化情况、AFP水平、肿瘤分期、患者的治疗选择及生存时间。结果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首次诊断PLC的平均年龄为61.8岁,肝癌发病率为2.3%。92.3%(12/13)的患者有肝硬化,其中Child-Pugh B级肝功能者10例。多数患者AFP不高,AFP200 ng/ml者1例,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为(3.1±1.9) cm(1.5~8.5 cm)。保守治疗3例,其余患者采用TACE、消融、肝部分切除、肝移植等单独及联合治疗,1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结论 AIH相关PLC往往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多数较差,多数患者AFP不高,肿瘤分期较早,相对其他治疗,肝移植可能更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进展期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进展期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行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55例行TACE联合内科保守治疗(TACE+保守治疗组);比较2组24 h止血效果和死亡原因的差异。结果 TACE+保守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出血停止的比例分别为83.6%和64.1%(P0.05),在死亡原因及中位生存期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进展期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行TACE治疗虽然近期止血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但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7例儿童PLC相关资料。结果在我院确诊的27例PLC的患儿中,有18例(66.7%)为HBV感染者。有18例存在肝硬化基础,其中失代偿期12例。22例有不同的肝病背景,但另外5例无任何肝病基础。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11例,C级1例;临床肝癌巴塞罗那(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A期8例,B期3例,C期14例,D期2例。27例中行肝切除术的仅有2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者3例,行射频消融术者3例,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较好。结论 27例PLC儿童基础疾病大多数为慢性乙型肝炎(67%),有肝硬化基础者更易发生。儿童PLC恶性度高、进展快,致其手术切除率低。防止感染HBV,积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加强高危人群肝癌的筛查和监管,对于儿童PLC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B超和CT检查分成肝癌合并肝硬化(A)组和无肝硬化(B)组,均给予TACE治疗,在治疗结束后3月观察近期疗效,随访观察生存率。结果在治疗后3月,B组完全缓解率为38.3%,显著高于A组的18.3%(P0.05);B组血清白蛋白为(36.8±4.2)g/L,显著高于A组的(33.2±3.5)g/L(P0.05);随访3年,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3.5(11.3,55.3)月,显著长于A组的18.58(9.1,26.8)月(P0.05),3 a生存率为33.3%,显著高于A组的13.3%(P0.05)。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前,了解是否存在肝硬化是很有必要的。对存在肝硬化患者需要加强保肝,预防肝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途径介入疗法 (下称双介入法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 6 5例 ,对其中 34例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对照组 ) ,31例行 TACE和分次多点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 (双介入法 ,观察组 )。全部病例定期做 CT检查和 AFP测定 ,观察肿瘤客观疗效。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肿瘤客观有效率 (CR+PR)分别为 35 .3%、6 4 .4 % (P<0 .0 5 ) ;AFP下降幅度分别为 5 6 .1%、78.6 % (P<0 .0 5 ) ;2年存活率分别为 5 0 %、6 1.3% (P<0 .0 5 )。结论 双介入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 ,优于单纯应用 TACE。  相似文献   

6.
杜峰  尹先哲  周延平 《山东医药》2006,46(16):57-57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单纯TACE易发生肿瘤转移和复发。2000年4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TACE、门静脉介入化疗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肝癌患者4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4例患者均根据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影像学及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男30例、女14例。肿瘤直径3~5cm者20例、5~10cm者16例、大于10cm者8例;9例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分级A级8例,B级16例。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变及肝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变及肝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变(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晚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例为80岁,男,临床诊断为肝硬变(失代偿期),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B超示肝硬变并大量腹水、肝缩小.AFP20ng/mL.另1例69岁,男,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晚期),B超为肝硬变癌变并腹水AFP593.4ng/mL.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用C14呼气试验来检查这两例患者的Hp并进行分析.结果以上2例患者经C14呼气试验检测Hp,其结果均为阳性,并且Hp阳性的肝硬变、肝癌患者易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及肝昏迷.结论根据以上结果证明,Hp与肝癌、肝硬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柴梅 《山东医药》2012,52(45):63-64
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TACE治疗,予以肝动脉化疗和碘油栓塞;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治疗前后两组均行甲胎蛋白(AFP)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变化、碘油沉积情况及其充填面积占肿瘤总面积的百分率;并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AFP降低(P<0.05);总有效率(75.48%)显著高于对照组(60.38%)(P<0.05).观察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75.47%和54.72%;对照组分别为83.02%、54.72%和37.74%,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TACE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行TACE治疗者.  相似文献   

9.
自制肝复康胶囊辅助治疗HCC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肝复康胶囊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血清学、活组织检查确诊为HCC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50例,其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差异(P>0.05),入院后A、B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两组均予常规治疗,A组加服肝复康胶囊,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的生存率、血清AFP下降率及各项免疫因子水平等均优于B组。结论TACE术后口服肝复康胶囊,可提高HCC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力,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崔瀚之  朱蕾  王宇 《山东医药》2010,50(32):47-48
目的比较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与单纯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劣。方法 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3例行单纯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B组43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联合TACE。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15、30和50 d监测并记录各组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AFP下降明显(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对于不适宜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疗效确切,对机体损伤小[1],但术后转移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TACE治疗中晚期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CA19-9及谷氨酸转移酶(GGT)对疗效的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均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诊断标准,且属于国际抗癌联盟(UICC)肝癌TNM分期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患者.男68例,女18例,年龄60 ~78岁,中位数年龄64.8岁.其中弥漫型肝癌18例,结节型42例,巨块型26例.TNM分期:Ⅱ期26例,Ⅲ期60例.排除已有肝内外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32例PBC相关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2例,首次诊断HCC的平均年龄为(67.7±8.9)岁。其中30例有肝硬化,Child-Pugh B级16例。22例的肿瘤为单发,最大肿瘤直径为(3.5±2.1)cm,仅6例甲胎蛋白(AFP)400 ng/ml。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A期、B期各11例,C期、D期各5例。女性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男性(P=0.010)、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高于男性(P=0.015)。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白蛋白较ANA阴性者低(P=0.001)。9例患者仅给予保守治疗,其余患者单独或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肝脏部分切除治疗。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期和仅给予保守治疗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BC相关HCC多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肿瘤以单发常见,AFP水平大多不高,BCLC分期较早。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肝脏部分切除等治疗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初次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并分析其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TACE术后4 w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疗效佳组)43例及对照组(疗效不佳组)23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VEGF、糖类抗原(CA)199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外周血血液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估;对外周血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VEGF及AFP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以380.5 pg/ml为截点值,术后VEGF水平判定TACE治疗效果的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86.05%,曲线下面积为0.87,优于AFP。观察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AFP呈正相关(r=0.754,P<0.01)。结论 VEGF水平对于判断老年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具有一定价值,可用于临床辅助判定TACE术后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心理智能测验研究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并发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情况,了解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SHE的影响,并探讨心理智能测验能否作为判断TACE治疗后SHE变化的指标.方法:用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y)与数字广度试验(DSp)3种心理智能测验对8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及50例对照进行检测,其中48例患者在TACE治疗后2周进行复查.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各项心理智能测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81例患者中共检出SHE 20例(24.7%).患者组TACE治疗前后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因学习效应的影响,对照组2周后复查的成绩明显优于第1次.结论:SHE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心理智能测验因存在学习效应,不宜作为判断某种治疗对SHE影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大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超声造影引导下RFA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除1例发生肝脏衰竭,积极治疗抢救无效死亡外,余47例均手术成功。与术前比较,47例术后AFP、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9/47)和61.7%(29/47),中位生存期11.5个月,平均生存期13.8个月。[结论]TACE联合超声造影引导下行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世居藏族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世居藏族乙肝病毒(HBV)的基因型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78例世居藏族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乙肝病毒DNA定量及其肝功能、两对半、肝纤维化指标、AFP、CEA、腹部B超等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世居藏族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主要以B型和C型为主,78例患者中B型41例,C型37例,B型和C型构成无统计学差异。C型患者HBVDNA定量、肝功能各指标、肝纤维化指标、AFP、HBe-Ag阳性率、CEA阳性率、肝硬化发生率、肝癌发生率、脾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型患者(P<0.05~0.01)。结论世居藏族乙肝病毒基因型以B型及C型为主,C型患者肝硬化、肝癌发生率及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要高于B型患者,故在临床对C型世居藏族乙肝患者应加强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对原发性肝癌(PH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CD8及甲胎蛋白(AFP)、患者临床综合指标及机体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PHC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CE+中药组和单纯TACE组;TACE+中药组于TACE术后第2天给予清肝化瘀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持续4w,于4w末再次采集清晨空腹血10ml,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4w静脉血中NK、CD3、CD4、CD8及AFP水平,观察患者病灶变化、肝外转移及卡氏功能状态(Karno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结果TACE+中药治疗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纯TACE组,KIX5评分也显著高于单纯TACE组;TACE+中药组治疗后肝外转移率26.7%,显著低于单纯TACE组的肝外转移率43.3%。结论清肝化瘀口服液配合介入治疗肝癌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20例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自1990-2003年共有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TACE介入治疗,评估和随访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79.2%(95/120)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88.3%(55/120)肿块缩小;78.2%(79/101)AFP明显下降;生存期延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87/120)、48.3%(58/120)和1130%(36/120)。结论TACE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使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成为适应手术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肝动脉关注化疗栓塞术(TACE)与放疗联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TACE与放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6,(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及γ-GT、AFP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TACE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3-DCRT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客观缓解率(OR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γ-GT、AF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肿瘤进展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次要原因。结论在TACE基础上联用3-DCRT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但与单纯TACE比较,在γ-GT、AFP的影响上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