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32例空腹血糖〉16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发现11例夜间血糖持续高水平为基础胰岛素不足;18例03:00以前血糖正常,03:00以后逐渐增高,为黎明现象;3例在00:00~03:00出现低血糖,后血糖开始增高,为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Somogyi效应)。  相似文献   

2.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何要监测不同时点的血糖?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  相似文献   

3.
E问医答     
《糖尿病之友》2012,(6):74-74
网友“爱吃糖”问:晚餐不吃主食,是否有助于控制空腹血糖?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养维 答:严格说每餐均应吃主食,这样有利于保证营养及血糖稳定。晚餐不吃主食未必有助于控制空腹血糖,因为空腹血糖主要受肝脏葡萄糖输出决定。晚餐不吃主食,易造成夜间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空腹血糖不利。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10例糖尿病病人在医生夜间低血糖后,次日清晨空腹、餐后血糖水平以及血皮质醇、生长激素浓度,并与其未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对照日比较,结果发现夜间低血糖对次日空腹及餐后血糖没有影响或仅有很小的影响。提示糖病病人高血糖的原因主要是“黎明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之一:“苏木吉”现象 措施:监测夜间(尤其是凌晨)血糖,确认夜间曾有低血糖发作,而后导致次日空腹血糖反跳性增高,即所谓“苏木吉”现象。通过适当减少晚餐前口服降糖药(或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空腹血糖即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 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结果 显示,夜间低血糖多发生在22:00~2:00,与平均血糖及晚餐后3 h血糖负相关,晚餐后3 h血糖4.7 mmoL/L时发生夜间低血糖几率达50%.  相似文献   

7.
前两天,消化科请笔者去给一位晚期肝硬化患者会诊。据患者主管医生介绍: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本次入院以后,血糖一直不太稳定,空腹血糖正常,但多次查餐后血糖均高,最高达14.6mmol/L,而且经常在后半夜出现低血糖反应,为此,患者不得不每天半夜起来加餐,以防止发生夜间低血糖。综合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8.
比较甘精胰岛素及人NPH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状况。结论:二种胰岛素均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甘精胰岛素组降低空腹血糖作用略强,且低血糖风险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比较甘精胰岛素及人NPH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状况。结论:二种胰岛素均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甘精胰岛素组降低空腹血糖作用略强,且低血糖风险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分别测定37例T2DM患者8:00、16:00、0:00血皮质醇以及空腹血糖。结果:T2DM患者血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8:00、16:00(P〈0.05),0:00(P〈0:01);且T2DM患者8:00、0:00血皮质醇浓度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存在皮质醇分泌的紊乱并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54岁,患糖尿病15年,伴高血压4年,曾患过心肌缺血。多年来我的空腹血糖总是在7.0~8.0mmol/L,尽管经常在晚上调整胰岛素剂量和用药,但都没有效果。而且早餐时也经常发生低血糖,而夜间24:00、凌晨3:00都在7.0mmol/L左右,我个人认为是“黎明现象”,但无法纠正,心中很是担忧,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为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常见原因有: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时,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血糖控制后而未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或进食量不足;注射混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比例过大,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相似文献   

13.
分别测定37例T2DM患者8:00、16:00、0:00血皮质醇以及空腹血糖。结果:T2DM患者血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8:00、16:00(P〈0.05),0:00(P〈0:01);且T2DM患者8:00、0:00血皮质醇浓度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存在皮质醇分泌的紊乱并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监测空腹血糖是很多“糖友”的日常功课。空腹血糖能够反映前天晚上的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清晨,从而有助于判断药物的远期疗效;另外还可以间接反映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从而有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5.
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并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可以出现糖代谢紊乱(69.4%),明显多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低血糖,空腹高血糖及餐后2h血糖升高均可能出现。结论: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CGMS对19例DM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分析DM患者血糖特点。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r=0.92,P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晚餐后2h,6:00~〈11:00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2.0%)的时间段,而61.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00~〈6:00。依信息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比例由75.8%上升至92.2%,低血糖发生率由3.4%降至1.2%。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地评估血糖漂移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GMS对19例DM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分析DM患者血糖特点。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r=0.92,P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晚餐后2h,6:00~〈11:00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2.0%)的时间段,而61.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1:00~〈6:00。依信息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比例由75.8%上升至92.2%,低血糖发生率由3.4%降至1.2%。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地评估血糖漂移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区别于正常的血糖波动 正常人的血糖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三餐后食物吸收形威三大高峰,黎明期间(4:00~8:00)形成一个小高峰,夜间(1:00~3:00)由于距离进食时间较长,这个时间段的血糖最低。正常人的空腹血糖通常稳定在3.9~5.6mmol/L,餐后1小时内血糖最高,但一般不超过7.8mmol/L。同一天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0~3.0mmol/L,不同日之间的血糖波动幅度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时发生夜间未察觉低血糖的情况及与睡前血糖或晚餐后血糖的关系。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07—2008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血糖达标后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低血糖(血糖≤3.9 mmol/L)发生率为79.5%,较严重的低血糖(血糖≤2.8 mmol/L)发生率为52.3%,其中86.0%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患者均无诉不适。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列联系数rp=0.26,P<0.05),晚餐后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p=0.15,P>0.05);当睡前血糖处于4.0~9.9 mmol/L时,夜间低血糖或较严重低血糖的持续时间百分比并无差异(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未察觉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监测睡前血糖较晚餐后血糖更能反映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血糖4.0~9.9 mmol/L时,不主张通过刻意提高睡前血糖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糖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 322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173例(53.73%),低血糖组病死率为48.55%(84/173),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重型肝炎的肝衰竭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