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滑导丝辅助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作用和体会.方法 在20例穿刺血管后导丝无法到位的患者,采取超滑导丝辅助操作,研究其可行性及经验.结果 18例患者PC操作成功,其中16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操作,2例桡动脉途径建立成功,但因血管痉挛而放弃.桡动脉途径建立失败2例.撤出鞘管局部加压包扎,改为股动脉途径,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超滑导丝辅助桡动脉穿刺提供了桡动脉穿刺中常见困难的一种解决方法,增加了桡动脉一次性成功穿刺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经股动脉行冠脉成形术是通常采用的经典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血管穿刺部位易出血和产生血管并发症,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手术费用[1].经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的患者不需卧床休息,损伤小,止血方便,恢复快,血管并发症少[2].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1月~12月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1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动静脉吻合造瘘35例,效果满意。现将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3例,28~70岁。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作动静脉吻合造瘘,30例手术成功;5例失败,改用血管吻合线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做端侧吻合。所有内瘘血管通畅,血液量达到正常范围。2手术方法①选择非惯用侧肢体之血管,术前用美蓝或龙胆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布无菌区域,在标记处切开皮肤,用精细器械游离血管,血管口径不同时可用文式钳轻轻扩张,分离出头静脉,将远端静脉结扎,近端静脉以血管夹夹闭;再在桡动脉搏动处向下分离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选择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主要条件.方法 对拟行CABG的216例患者进行Allen试验.超声检测桡动脉、尺动脉及拇指主要动脉(TA),记录管壁情况,测量血流峰值速度,记录桡骨茎突水平及其上方5 cm处桡动脉内径,压迫桡动脉后检测侧支循环情况.对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CABG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216例患者中,Allen试验阳性者39例,超声发现16例患者桡动脉管壁有斑块及/或管腔狭窄,3例患者TA为桡动脉依赖型,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Allen试验假阳性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超声提示197例患者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压迫桡动脉后尺动脉峰速度明显增加,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与其上方5 cm处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内径≥1.8 mm者160例,占81.2%.结论 ①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的选择条件为管壁无钙化斑、无狭窄;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桡动脉远段管腔内径≥1.8 mm.②桡动脉内径测量段在茎突至其上方5 cm内任意位置均可.超声筛查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具有方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莉红 《家庭护士》2009,7(15):1351-1352
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相对来说选择桡动脉为途径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病人即可活动、病人更舒适、可缩短住院日、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不仅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我科于2008年1月-2008年8月为85例病人施行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通过对病人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诊治术的护理对策.方法12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总结其护理体会以及我们自制桡动脉压迫绷带的使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我们自制桡动脉压迫绷带使用方便有效.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手部血管条件观察以及术后拔除鞘管的护理,是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8年6月采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4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42~80岁、平均61岁.选择右侧桡动脉穿刺,造影后显示冠脉正常20例,有狭窄病变28例,其中行支架置入术18例,8例为弥漫性病变选择搭桥术,穿刺失败2例.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病人术前均接受Allen's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依个人习惯我们使用5F桡动脉造影导管。结果 造影成功113例,成功率为94.2%,7例失败(为血管严重痉挛而无法进入导管),局部血肿3例(2.5%),2例(1.7%)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无出血、夹层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的穿刺局部并发症少,病人更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 61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共76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 61例患者病变相关血管重建后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残余狭窄≤10%,无局部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患者不适症状轻.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介入技术的目益普及和发展,桡动脉或股动脉是目前动脉造影及靶血管治疗中最常选用的血管人路,但对于有桡动脉/股动脉穿刺禁忌或本身及途径血管存在严重狭窄、闭塞以及桡动脉/股动脉处存在支架或吻合口等原因无法穿刺,或者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血管严重扭曲影响靶血管治疗中力量的传导或无法提供受力点的患者可以选择经皮肱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12.
同顾性分析25例2005-01/2007-01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取左乳内动脉25例:左侧桡动脉15例,右侧桡动脉6例,双侧桡动脉4例;人均重建旁路3.14(2~4)支.出院后1,3,6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半年1次,术后随访11~35个月,血管通畅率良好,取桡动脉侧无前臂运动障碍及缺血并发症.结果说明自体桡动脉是冠状动脉搭桥理想的第2种动脉移植物,重建血管后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1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2组,每组50例,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股动脉途径相比较,桡动脉途径腰背疼痛、尿潴留、血管迷走反应、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不仅安全、创伤小而且便于护理观察,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前对桡动脉的条件进行评估 ,作为移植血管的筛选 ;对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状况进行监测 ,以防术后出现手部缺血。方法  30例接受用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 ,取左桡动脉 2 8例 ,右桡动脉 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对患者双侧桡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通畅情况进行检测 ,测量在桡动脉受压前后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拇指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的血供情况。术后 10~ 2 0d对尺动脉、拇指动脉、桡动脉掌浅支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 桡动脉受压时 ,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迅速增加 (P <0 .0 1) ,以尺动脉的PSV增加值 >30 %作为血管移植的必备条件 ;桡动脉受压时 ,拇指动脉有血流信号 ,桡动脉掌浅支出现反向血流 ,作为尺、桡动脉间侧支循环完善的标志 ;术后尺动脉流速代偿性增加 ,拇指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由尺动脉供血。结论 彩超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血管桥 (桡动脉 )的筛选及术后对手掌部血运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2种方法的利弊,从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途径.方法通过对15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与16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P《0.05);靶血管闭塞、迷走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穿刺较困难,目前股动脉途径仍为主要途径,暂时不会被桡动脉途径取代.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5例经桡动脉穿刺肝癌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术前根据动脉血管的情况选择病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侧肢体有无疼痛、温度和颜色变化;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是否良好,有无渗血及血肿。本组未发生并发症。从第2次治疗起,每次插管成功后均检查前一次治疗的效果,发现本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行2次治疗后肿瘤血管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3例食指动脉栓塞行局部加压动脉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护理.注射前详细了解病史,及时采血化验生化指标,详细介绍术中注意事项,准确测量桡动脉压;操作中掌握正确的血管解剖部位,注意进针的角度、深度和适宜的固定手法,加压注射时注意合适的压力和速度;注射后严密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和患指感觉.本组无一例并发症,注射后1~2h疼痛消失,7~11d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93年荷兰的kimeneij医师首创经桡动脉做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已越来越被广大医生所接受。经皮穿刺桡动脉的途径,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抗凝等优点。患者无需制动卧床,减少应绝对卧床引起的尿潴留,腰酸,穿刺部位出血的并发症,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生理上生活上不舒适感。我院2007~2009年60例患者选择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桡动脉采血失败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04例行血气分析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桡动脉采血失败与护士的穿刺方法、血管选择、病人个体差异、护患双方心理状态等有关,其中与护士的操作方法最为密切.[结论] 要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护士要调整好心态,熟悉血管解剖位置,妥善固定动脉,掌握进针角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烟窝桡动脉远端穿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9月在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介入治疗途径等分为腕部桡动脉组和鼻烟窝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满意度。结果鼻烟窝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腕部桡动脉组(P 0.05),疼痛程度轻于腕部桡动脉组(P 0.05),患者满意度高于腕部桡动脉组(P 0.05)。结论经鼻烟窝桡动脉远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局部穿刺口无明显疼痛、患者满意度高、护理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