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目的分析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则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Child-Pugh分级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TBIL、ALB、γ-GT、AFP水平差异及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和VEGF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展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4个月两组间Child-Pugh分级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肝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TBIL、γ-GT、AFP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CA125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肿瘤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疗效优于TACE单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V-DNA阴性HBV相关性肝癌病例的疗效和预后。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术前1周、术后1周及2周的肝功能(ALT、AST、TBil、GGT)、血清HBV-DNA,随访并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TACE术后1周均出现肝功能损害(ALT、AST、TBil和GGT升高),观察组ALT、AST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2周两组ALT、AST、TBil和GGT均有下降,且观察组ALT、AST、TBil和GGT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5.72%,高于对照组的16.0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2.14%和58.93%(p<0.05),观察组HBV激活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结论:对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例采用ATCE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改善TACE导致的肝功能损害,降低HBV的激活率,延长病例1年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超选择性TACE。治疗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给予艾迪注射液80 ml加0.9%氯化钠5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仅行常规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治疗组在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Karnofsky评分、血清AFP浓度下降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无差异。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扬  谭岩  刘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03-104
目的探索微创治疗与DC-CIK细胞治疗肝癌原发性肝癌患者24例确诊病例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24例进行TACE,术后1个月,行冷冻消融,术后一个半月应用DC-CIK治疗。结果患者半年生存率为91.67%。1年生存率91.67%。经TACE治疗后ALT、AST、Tbil在术后显著性上升,AFP水平显著性下降,CT下坏死病灶内可见碘油沉积,24例患者无完全坏死病例。经氩氦刀治疗后肝功能无统计学差异变化,AFP水平下降,CT表现20例肿瘤完全坏死,4例肿瘤残存,经免疫细胞治疗后ALT、AST、TBi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AFP明显减低,CT下2例患者肿物明显增大,2例患者维持稳定,2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结论 DC-CIK细胞治疗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可有效的降低AFP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1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介入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治疗。以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及肝功能好转情况,CT平扫及增强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肝功能好转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以及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艾迪注射液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rans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动脉栓塞术(nanscathcter arterial infusion,TAI)是目前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和肝转移癌的首选方法.其治疗疗效常以肿瘤大小、肿瘤供血、甲胎蛋白(AFP)变化和生存期来评价。我们对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vrth factor,VEGF)和“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umor spccific growth factor ,TSGF)进行检测,并与其他近期疗效评价指标相互比较,探讨其作为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及适用条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1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介入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治疗.以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及肝功能好转情况,CT平扫及增强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肝功能好转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以及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艾迪注射液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颖  高明发 《安徽医药》2017,21(2):330-33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病例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人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周、术后1周及2周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HBV-DNA,随访并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TACE术后1周均出现肝功能损害(ALT、AST、TBil和GGT升高),观察组ALT、AST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2周两组ALT、AST、TBil和GGT均有下降,且观察组ALT、AST、TBil和GGT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5.72%,高于对照组的16.04%(P<0.05).术后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2.14%和58.93%(P<0.05),观察组HBV激活率为5.36%,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 对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例采用TACE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改善TACE导致的肝功能损害,降低HBV的激活率,延长1年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组在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30ml静脉注射、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只给予常规处理。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肝功能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晚期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明达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723-1723
肝癌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我院对6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肝癌时已无外科手术指征.目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是公认的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TACE是将营养肿瘤的肝动脉栓塞使癌结节局部缺血坏死或抑制肿瘤生长,在切断肿瘤供血的同时也会部分减少正常肝组织的血供,原发性肝癌多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患者往往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TACE治疗又会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害,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肝功能衰竭.因此肝癌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的同时保护肝功能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杨建军  党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23-2424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肝癌,仅次于胃癌、肺癌,居第3位。目前,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是原发性肝癌应用最广、疗效最佳的非手术疗法。为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sVEGF、IGF-Ⅰ和AF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了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中三者水平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时冰  陈海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79+81-79,8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2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43例患者肿瘤缩小,14例患者肿瘤大小无变化,有效率为92%,5例患者肿瘤增大或数目增多,无效率为8%;2年以上生存率为84%;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多于肝动脉灌注治疗的并发症。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及肝动脉灌注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积极有效的首选治疗,选择良好的介入方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翔  刘景丰  曾永毅 《海峡药学》2009,21(4):105-107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用阿拓莫兰等护肝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用阿拓莫兰等护肝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两组均在TACE术前3d~术后5d用药,并在TACE术前及其后第二天,第五天抽血检测肝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TACE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ACE术后第二天两组患者TBIL、ALT、AST等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五天实验组ALT、AST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五天对照组ALT、AST仍高于术前(P〈0.05);两组方案对TACE术后肝细胞合成指标降低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TACE引起的患者肝功能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可减轻TACE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经门静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共49个癌灶,行经门静脉介入化疗(TPCE),对肿瘤行化疗栓塞术.结果 28例中成功施行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26例共46个病灶.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平均肝功能Child评分分别为(9.8±2.4)分、(9.3±2.1)分和(8.1±1.9)分,治疗后1个月、3个月AFP>400μg/L的患者比例及AFP测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综合B超和CT结果示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肿瘤病灶的完全毁损率分别为86.4%、94.9%.结论 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对TACE疗效不佳的肝癌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进行入院治疗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人。观察组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具体方案为碘化油10ml+表阿霉素50mg+羟基喜树碱10mg+5-氟尿嘧啶1g+造影剂;对照组应用肝动脉栓塞疗法(TAE)进行治疗,具体应用的药物有表阿霉素50mg+羟基喜树碱10mg+卡铂80mg。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FP含量变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FP含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累计生存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比肝动脉栓塞疗法(TAE)更有效、更安全、效果更好,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付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51-305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3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56例肝硬化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FP、CA125、CA199的水平.结果:两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67.3%、80.8%、51.9%,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1%.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25I-抗AFP抗体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同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测定125I-抗AFP抗体在体内生物学分布特点。方法治疗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经肝动脉灌注125I-抗AFP结合TACE和静脉滴注CD3AK细胞综合治疗,并检测125I-抗AFP抗体在病人体内的各生物学分布指标。对照组20例仅予TACE治疗。结果125I-抗AFP抗体在血中放射活性半衰期约为20h,尿放射活性半排量为94h,瘤/肝比平均值为2.1±0.6。导向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为61.9%(13/21)比25.0%(5/20),1年累计生存率比较亦为61.9%比25.0%(5/2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25I-抗AFP抗体经动脉给药后125I滞留在肝肿瘤内时间较长而起持续内照射作用,与TACE和免疫治疗联合,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何美文  张宁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517-2518
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80%以上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受肿瘤过大、肝功能欠佳影响,失去手术机会[1].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集化疗和血管栓塞于一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2-4],但由于化疗药物大多为免疫抑制剂,常造成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多次重复介入治疗[5-6];而且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很高,即便多次介入治疗仍会有残余癌灶而造成复发[7].因此,如何减少TACE的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是当前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难点.我院应用适形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中的护肝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ACE治疗,治疗组在常规TACE后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介入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恶心、呕吐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ACE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给予配合用药复方甘草酸,对于保护患者的肝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