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贲门癌误诊为失弛缓症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误诊为失弛缓症二例刘新梅一般认为,食管下端呈鸟嘴状狭窄多为贲门失弛缓症,实际上并非全如此。我院曾遇到1例食管贲门癌,1例胃底癌累及食道下段,钡餐检查均表现为食管下端鸟嘴状狭窄,而首次检查均误为贲门失弛缓症,现报道如下,以飨读者。例1女,24岁。...  相似文献   

2.
小儿贲门失弛缓(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小儿贲门失弛缓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其中12例手术证实)贲门失弛缓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食管钡餐检查显示:(1)食管下端鸟嘴样改变和不能松弛的狭窄;(2)食管轻~重度扩张,其内可见分泌液和钡剂潴留;(3)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通常可见3级蠕动波。结论: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首先采用超声检查,诊断贲门失弛缓症38例,同时进行了X线钡剂食管及胃肠造影,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结果: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失弛缓症的食管管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管壁厚度亦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蠕动明显减弱,甚者消失,扩张的食管腔内见有潴留的内容物。结论: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取代传统的X线钡剂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晚期食管癌狭窄、纵隔淋巴结增大侵犯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和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腐蚀性食管狭窄及食管破裂、食管-纵隔瘘、食管-气管瘘等病变的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2例;食管癌并食管-气管瘘1例;纵隔内淋巴结增大侵犯食管导致食管狭窄10例;贲门失弛缓症18例;食管癌术后狭窄5例及腐蚀局限性食管狭窄2例;食管胸腔瘘1例、食管-纵隔瘘1例;60例均采用数字多功能X线机透视引导,其中部分病例同时采用胃镜下置入导丝放置支架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恶性狭窄永久性植入支架33例;良性狭窄暂时性置入支架27例,暂时性置入支架均在3-28 d安全取出;支架留置以后98%(59/60)患者的摄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简捷、安全、有效,对提高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是一个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肌层切开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业  王锦光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165-165,228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始于19世纪末,食管贲门黏腊外肌层切开术目前是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8月应用电视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复习小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0例X线钡餐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后经手术证实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0例患儿中有32例胸片可见膈上出现疝囊,吞钡后呈囊状、漏斗状或葫芦状,膈上可见胃粘膜及食管一胃环。当腹压增高时疝囊明显,减小时可消失,并多伴有食管持续反流;14例胸片心影后方可见软组织包块影,有时有气液面。吞钡后胃的部分突入胸腔,贲门位置有11例位于膈下,3例位于膈上;4例食管短而直,贲门位置在胸7—8水平。60例患儿中有1例合并食道狭窄,2例合并有贲门失弛缓症。结论:食管裂孔疝有典型的X线征象,X线检查可以明确不同类型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30例,其中胃食管反流病21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加Toupet胃底折叠17例,单纯Toupet式胃底折叠4例;贲门失弛缓症9例,行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结果 本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30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15 ml.住院时间6~16 d.29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食管测酸、测压均恢复正常范围.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后存在轻度的反酸、烧心症状,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又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均经内科短期治疗后缓解.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显露好、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30例共34次食管CT扫描,其中食管癌23例,食管癌术后复发1例,食管静脉曲张和贲门失弛缓症各1例,钡餐疑食管外压性病变,经CT扫描,其中2例分别为右位主动脉和左主支气管压迫,另2例CT扫描无异常,经随访检查为正常。笔者分析了相应食管疾病的CT表现,重点讨论了食管癌的CT扫描方法及诊断,认为CT扫描是钡餐和胃镜检查的重要辅助方法,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判断有无转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且可以随访观察疗效,指出食管癌管周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不宜作为能否手术切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忠兵 《人民军医》2004,47(10):611-614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其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吞咽困难、体重减轻、餐后反食、夜间呛咳和胸骨后疼痛等。食管吞钡检查可发现贲门鸟嘴样狭窄和食管扩张,LES压力测定显示静息压力升高,吞咽引起的反射性LES松弛失调、减弱或消失。此病并非罕见,但我国目前尚缺乏大批人群发病率的统计资料。1997~2003年,我们收治贲门失弛缓症200例,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3,其中20~40岁者占57.04%。  相似文献   

10.
国产支架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治疗中的应用(附5例报告)马贵王志纯张德昌刘布克食管内金属支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各类食管狭窄的治疗,其中食管恶性狭窄的支架治疗是较好的适应症,国内外已有报道[1~5]。而应用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国内文献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5岁。反复呕吐、吐隔夜食30余年,透视见右纵隔影显著增宽。吞钡见食管扩大近10cm,内有大量潴留物,胸3平面见-长约6cm之液平,钡剂絮样沉积,贲门呈鸟嘴样狭窄,钡剂不能进入胃内。X线诊断:贲门失弛缓症。于2002年1月30在我科行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成形术。常规口咽黏膜麻醉,经口置入0.35黑泥鳅导丝通过贲门入  相似文献   

12.
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直径3.5-4.5cm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透视监视下应用大球囊对3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扩张治疗。结果:34例中1次扩张治愈32例,2例扩张2次治愈。术后随访24—35月,吞咽困难缓解率100%,l例有轻度食管返流症状,无l例复发。结论:利用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延明  高萍 《人民军医》1999,42(10):572-573
1984~1998年,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63例,其中58例得到随访,并就各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时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8例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13~62岁,平均33岁。病程10个月~27年。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42例与精神因素有关,呕吐41例。食管钡餐造影贲门呈鹰嘴样改变30例,萝卜根样28例,食管中度以上扩张52例。43例术前行食管镜检查,粘膜有炎症改变37例,其中散在表浅溃疡12例,贲门狭窄致进镜困难4例。1.2 手术方法 均在全麻下左侧开胸,10例采取经典的Heller…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联合胃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由神经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顽固。治疗方法较多,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内镜下扩张和外科手术治疗。我院自2002年5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贲门失弛缓症5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下行Heller加胃底折叠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癌误诊为贲门失弛缓症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性,60岁。吞咽不畅8个月,胸骨后痛、呕吐1月余。体检;上腹部压痛,余无明显异常。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均阴性。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段扩张,下段呈鸟嘴样狭窄,边缘光滑。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给予内镜下探条式扩张治疗2次,症状缓解。3个月后症状再发,伴进行性消瘦。胃镜检查见食管近端扩张,贲门部狭窄,管壁有僵硬感,胃镜不易通过,行深挖式活检,病理报告为贲门低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可回收防反流食管加膜支架治疗食道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9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电子胃镜引导下置入可回收食道加膜支架,18天后取出支架并且复查胃镜及钡餐。结果全部病例支架置入一次成功,术后均不同程度感胸骨后疼痛,能忍受,用止痛药能缓解。无1例支架移位,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8天顺利取出支架,无咽下困难。复查胃镜通过无明显阻力,食道钡餐示狭窄均有改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8个月电话随访,均未出现咽下困难。结论食管加膜支架置入后作用于食道的扩张力均匀,持久,不易引起食管破裂,该手术安全、简便,且国产支架费用相对低廉,易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可回收食管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临床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在DSA监视下经口腔置入Z型双喇叭口覆膜金属内支架,28d左右进行食管造影并回收内支架。结果16例中1例于术后2周支架脱落入胃腔内,经取出重新放置成功;所有病例在28d左右顺利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1、1.5年出现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好转。所有患者无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结论可回收食管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由于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或松弛不完全为特点。2003年4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胃镜辅助腹腔镜胃底折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135例贲门痉挛和2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年龄为11~71岁,按食管管径分为四度。一度贲门痉挛4例,二度51例,三度71例,四度9例。二度贲门失弛缓症9例,三度12例,四度4例。作者从食管宽径、形状、第一口钡剂能否顺利入胃、食管狭窄段形态、食管运动机能、钡剂排出和排出时钡流宽窄等方面叙述了两者的鉴别。贲门痉挛:一度患者食管宽2~2.5厘米,钡剂通过无障碍,蠕动正常,远段食管狭窄段轮廓光滑,钡剂在贲门之下有暂短性停留,此期患者X 线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及松弛不良造成,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均为降低LES的紧张性和阻滞性以缓解症状。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外科肌松解术、球囊导管成形术和贲门支架成形术。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近年来使用的新介入治疗法,具有较好的优势和疗效,将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