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腹末梢血与静脉血在2型糖尿病筛查诊断中的偏性,为2型糖尿病筛查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末梢血与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判定糖尿痛、空腹血糖受损阳性率,并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2种血检测结果偏性.结果:空腹末梢血检测2型糖尿病阳性率5.64%,空腹血糖受损阳性率8.32%,空腹静脉血检测2型糖尿病阳性率3.53%,空腹血糖受损阳性率5.64%,末梢血与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一致率87.66%,偏差率12.34%;末梢血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判断一致率76.26%,偏离率23.74%,静脉血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判断一致率81.43%、偏离率18.57%.结论:末梢血或静脉血检测结果均不足以作为糖尿病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代谢受损的敏感性并与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方法对4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时检测FBG和HbA1c,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A1组:FBG<6.1 mmol/L,计336例,A2组:FBG 6.1-6.9 mmol/L,45例,A3组FBG≥7.0 mmol/L,19例。结果 (1)400例人群中,HbA1c≥6.0%,88例,异常率为22.0%;FBG≥6.1mmol/L,54例,异常率13.5.%,HbA1c的异常率高于FBG,P<0.05。(2)A1组HbA1c>≥6.0%,29例,占8.6%;A2组HbA1c≥6.0%,41例,占91.1%;A3组HbA1c≥6.0%,18例,占94.7%;(3)400例人群中,HbA1c≥6.0%或FBG≥6.1mmol/L,93例,异常率23.3%%。结论 HbA1c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异常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查有助发现更多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方法:对涡阳县5个社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首先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监测,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诊断标准者,择日做OGTT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对确诊糖尿病前期患者辨证分型。结果: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877例,确诊糖尿病前期110例,其中IFG人群35例,IGT人群50例,IFG合并IFG人群25例;气滞痰阻型31例,气虚痰湿型51例,阴虚气滞型13例,其他证型15例。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2.54%,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气虚痰湿型所占比例最高,为46.36%。  相似文献   

4.
量子共振法对2428例体检人群胰腺疾病的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量子共振法对人群中胰腺疾病和早期糖尿病的筛查。方法使用重庆天基权量子医学发展研究院生产的TJQQ-Ⅲ型量子共振检测仪对2428例体检人员进行胰腺及其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等。所测指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2428例受检者胰腺指标异常437例,占18.0%。其中419例(95.9%)为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异常,以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和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异常占多数(95.0%)。异常值的增高与血糖的增高呈正相关(r=0.998,P0.001);其中-8值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升高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是1.37倍和3.0倍。结论量子共振检测可作为胰腺炎、胰腺癌及胰岛素抵抗阶段和早期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并可作为疾病随访观察的一种手段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筛查对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糖尿病筛查的特定人群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筛选出糖尿病风险患者。结果 350例患者检测出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者共有47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3.43%;检测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者共有44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2.57%;检测出空腹血糖含量≥7.0 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6.5%者共68例,占全部筛查人群的19.43%;空腹血糖单项测定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单项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测定结果与两个单项测定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6,6.1225,P0.05)。结论采用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筛查糖尿病,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筛查率,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压与血糖常规检测项目在人群慢性病筛查中的测量偏性,为人群筛查结果的科学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5808例样本与检测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前后2次血压测量值、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清的空腹血糖检测值,采用χ2检验比较血压和血糖测量结果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检测阳性判定率的差异。 结果第1次测量的收缩压值[(134.04±18.95)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23±11.04)mmHg]均高于第2次测量的收缩压[(131.35±17.50)mmHg]与舒张压[(78.85±9.93)mmHg]。第1次测的高血压阳性率(39.91%)高于第2次测的阳性率(34.61%)。静脉血测量的空腹血糖值[(5.39±1.15)mmol/L]高于手指末梢血测[(5.32±1.13)mmol/L],静脉血检测出的空腹血糖受损率(8.73%)、糖尿病阳性率(6.23%)均高于手指末梢血的空腹血糖受损率(7.83%)与糖尿病阳性率(6.15%)。 结论第1次测量的血压值、高血压阳性判定率高于第2次测量的,血压测量时最好连续测量2~3次,并取平均值,避免一次血压测量结果引起的判断偏差;静脉空腹血检测出的空腹血糖受损判定率与糖尿病阳性判定率均高于手指末梢血的,在手指末梢血检测出的空腹血糖处在临界值附近时,最好再次检测静脉血清的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高危人群筛查适宜而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首钢四个社区的16 056例T2DM普查人群,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值(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筛查T2DM患者及高危人群。结果 (1)以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 mmol/L,2 h PG≥11.1 mmol/L,筛出T2DM患者2 011例(12.52%),T2DM高危人群4 334例(26.99%)。(2)按2010年ADA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T2DM患者:单检测Hb A1c≥6.5%灵敏度为53.41%,漏诊46.59%;单检测FPG≥7.0 mmol/L灵敏度为49.98%,漏诊率50.02%。糖尿病高危人群:Hb A1c≥6.0%或FPG≥6.0 mmol/L灵敏度为69.4%。(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与OGTT诊断糖尿病相关的FPG最佳切点为6.1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和90.3%;Hb A1c最佳切点为6.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4.5%。与OGTT诊断T2DM及高危人群相关的FPG最佳切点为5.7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和87.2%,Hb A1c最佳切点为6.0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3%和77.4%。(4)若采用联合筛查T2DM以FPG≥6.1 mmol/L或Hb A1c≥6.2%作为标准,灵敏度可达到85.3%,同时有较好的特异度78.9%;以FPG≥5.6 mmol/L或Hb A1c≥6.1%联合筛查T2DM及高危人群作为标准,灵敏度74.4%,特异度71.5%。结论 Hb A1c与FPG联合测定是一种筛查诊断T2DM及糖尿病高危人群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建议对5.6 mmol/L≤FPG≤7 mmol/L或Hb A1c≥6.1%的人群应行OGTT,以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筛查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将"治未病"思想融入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早发现、早干预、早防变。方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行餐后2h末梢血糖监测,血糖达7.8~11.1mmol/L者,择期行OGTT试验,抽取餐后2h静脉血确诊为IGT患者。结果:共监测754人,其中287人行OGTT试验,确诊IGT患者105例,糖尿病患者69人。结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IGT的筛查,并对筛查出的IGT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八段锦的培训及中药免煎颗粒的干预,延缓其向糖尿病的转变,甚至逆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指端末梢血与用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果的可比性以及用末梢血检测HbA1c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311例研究对象同时取末梢血与静脉血,用PDQPLUS全自动HbA1c分析仪检测HbA1c,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12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末梢血HbA1c结果做血糖控制水平分析。对15例T2DM患者在全天不同时间段取末梢血检测HbA1c,与早晨空腹时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用指端末梢血与用静脉全血检测HbA1c的结果相关性显著(r=0.9888,Y=0.122+0.977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27例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有27.6%控制理想,32.3%控制一般,40.1%控制效果差。同一天不同时间段用末梢血做HbA1c检测的结果与早晨空腹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P=0.36、P=0.33、P=0.22、P=0.24、P=0.42)。结论用末梢血可以代替静脉全血检测HbA1c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浙江省台州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社区脑卒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家脑防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的筛查标准,对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某街道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对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评估。结果 共调查社区居民2 633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 127人,检出率42.80%,脑卒中粗患病率2.85%,男性粗患病率4.30%,女性粗患病率2.17%。筛查总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前四位是血脂异常59.44%、缺乏运动58.75%、高血压54.99%、糖尿病16.98%。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前四位是血脂异常84.83%、高血压81.54%、缺乏运动76.75%、糖尿病33.01%。脑卒中高危人群11项危险因素暴露率均明显高于非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26.81、561.15、263.38、359.27、287.53、164.00、130.94、34.89、103.16、19.76、11.17,P均<0.05)。...  相似文献   

11.
曹卫华  李福玲  郭英  惠宗光  李琰琳 《护理研究》2007,21(22):1995-1997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早期预报方法,评价糖尿病风险评分与糖调节受损(IG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从潍坊市城区35岁~70岁人群中抽取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脂;FPG≥5.6mmol/L者测定餐后2h血糖(2hPG);并用修正的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评分。[结果]从2000例研究对象中共筛选出糖尿病病人85例,检出率为4.25%;IGR病人353例,患病率为17.65%;新纳入IGR组和IGR-1组糖尿病风险评分分别是9.7分±2.8分,10.6分±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风险评分分值与病人FPG水平呈正相关(r=0.65,P<0.001)。[结论]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可作为大规模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的评价方法且简便、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用药依从性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统一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量表于2015年5月-9月对四川省8个社区16 892名年龄≥40岁的居民进行面对面筛查,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数据库,通过结构化的随访表,记录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三大危险因素的治疗情况和治疗依从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危人群随访期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用药依从性对高危人群随访期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 893例,筛查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率分别为50.1%、49.2%、5.1%,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随访期末时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治疗率分别为24.8%、25.0%、7.9%,治疗依从率分别为27.8%、25.5%、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值比(odds ratio,OR)=2.13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8,4.147),P=0.02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DPP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胶体金法)与RPR和TPPA的差异。方法用DPP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分别检测高危人群245例全血、血浆、100例手指末梢血,同时245例高危人群的血清用RPR和TPPA方法检测。结果 DPP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检测全血、血浆和指血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与TPP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25、1.5、0.0,P>0.05);全血、血浆和指血的非梅毒特异性抗体与RP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125、0.083、1.125,P>0.05)。DPP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为94.3%~100%,特异性为78.6%~98.9%,准确性为92%~99%。结论 DPP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临床筛查和确诊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69名特定人群,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独以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筛查出的糖尿病风险人群为743人,占总检测人数的8.6%;单独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等于6%筛查出的糖尿病风险人群为627人,占总检测人数的7.2%;联合两种检测进行筛查,以两个指标中任何一个超过切点的都筛出来,可筛查出943人,风险筛出率为10.9%;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单个指标进行糖尿病风险筛查,都会有一部分可疑人群无法筛出,二者联合应用,可以筛查出更多处于糖尿病风险的可疑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DPP(R)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胶体金法)与RPR和TPPA的差异.方法 用DPP(R)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分别检测高危人群245例全血、血浆、100例手指末梢血,同时245例高危人群的血清用RPR和TPPA方法检测.结果 DPP(R)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检测全血、血浆和指血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与TPP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25、1.5、0.0,P>0.05);全血、血浆和指血的非梅毒特异性抗体与RP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125、0.083、1.125,P>0.05).DPP(R)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为94.3%~100%,特异性为78.6%~98.9%,准确性为92%~99%.结论 DPP(R)梅毒筛查和确证检测试剂操作简单、快速,结果 准确,可作为临床筛查和确诊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叶凤英 《护理学报》2010,17(20):57-58
总结快速指血糖测定在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与体会。采用罗氏血糖仪对560例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输液前进行快速指血糖测定,将血糖值〉7.8 mmol/L暂定为糖代谢异常,次晨抽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结560例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中,随机血糖〉7.8 mmol/L的186例,其中血糖在7.8~11.1 mmol/L的118例,血糖〉11.1 mmol/L的68例,第2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64例,发病率11.4%;122例为糖耐量异常(21.8%)。说明应用快速指血糖测定能够及早发现症状不明显的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针对性依据,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于景德镇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参检者进行T2DM筛查。分析T2DM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正常、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另分析T2DM高危人群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参与本次筛查的1000名社区居民经临床诊断明确为T2DM患者420名,非T2DM患者580名,其中包括血糖正常302名,糖尿病前期278名;而T2DM患者中高危200名,非高危患者220名。高危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SBP、DBP、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者BMI、腰围、SBP、DBP、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前及血糖正常者,且糖尿病前高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高危患者及非高危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项评分均低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T2DM患者因素较多,糖代谢异常为T2DM高危人群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将糖代谢指标作为筛查及预防的重点,同时予以健康管理干预,以降低高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义马矿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①于2004-01/12对义马煤业集团下属的某居民区常住职工及家属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调查。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②用本院糖尿病诊治协作组自行设计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调查表,调查纳入对象的年龄、性别、疾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高危因素、体力劳动强度、家庭经济状况等。③测量纳入对象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的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均常规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④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四表格或行×列χ2检验。采用多类结果的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纳入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居民2000人,资料完整者1015人进入结果分析,男659人,女356人,平均年龄(51±9)岁。<40岁94人,40~49岁409人,50~59例313人,60~69岁149人,70~79岁50人。②男性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t=3.06,2.74,P<0.01),糖尿病检出率也高于女性(χ2=5.066,P<0.05)。血糖异常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尿病。③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F=10.30,11.73,P=0.000)。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以50~59和60~6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糖尿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χ2=66.6131,P=0.000)。④糖代谢异常情况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曾有血糖升高检出率的增高而加重(χ2=17.9683,19.9540,12.6355,P<0.01),少体力活动和高血脂人群以空腹血糖受损最多见。⑤血糖异常影响因素多类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均为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95%CI:0.0128~0.0243,P=0.000;95%CI:0.2352~0.5258,P=0.000;95%CI:0.0020~0.0112,P=0.04;95%CI:0.0005~0.0119,P=0.031;95%CI:0.0208~0.0594,P=0.000;95%CI:1.4185~3.7153,P=0.000)。结论:①义马矿区居民以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最高,血糖水平存在性别差异。②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在50~69岁时最高,糖尿病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③在各种糖尿病危险因素中,以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力活动少、高血脂史对血糖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护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明子  徐靖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9-881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比例及其足部护理状况。方法方便取样,选择10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采用Semmes Weistein 5.07/10g单尼龙丝检查患者压力觉,128兆音叉测定患者震动觉,两者相结合筛查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同时应用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CSSD70)以及病历回顾等方法了解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患者目前足部自我护理状况。结果101例患者中86例(85.1%)为高危,正常者仅为15例(14.9%)。高危患者中压力觉异常者为61例(60.4%),振动觉异常者为85例(84.2%)。压力觉和振动觉得分均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5,r=0.27,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28,r=-0.40,P<0.01)。高危组和正常组患者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总分和各模块得分无显著差异。患者每天检查双脚,穿鞋前检查鞋内异物及不应赤脚行走,不穿有破洞、打补丁的袜子等方面的知识较欠缺,行为不健康。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比例相当高,存在生活习惯、治疗情况、生存技能、治疗目标和疾病知识等方面问题较多,足部护理状况令人担忧,提示应加强住院患者的筛查、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萍  张丽莎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01-1202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耐量试验的适时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检出率和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先后对两个社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检出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IFG)、糖耐量低减者(IGT)检出率均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χ2=7.61 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筛查检出率和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