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近年来解脲支原体(Uu)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我们从1996年9月至1997年10月对208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了Uu的分离培养。结果显示:Uu阳性数为1022例,总阳性率49.02%,其中以21~30岁、31~4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50.04%~50.51%)。在Uu阳性患者中,尿道炎62.15%、不育症59.26%、阴道(宫颈)炎58.64%、流产(死胎)50%、前列腺炎44.44%、无症状者22.76%。本研究表明Uu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性病门诊107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宫颈炎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进行了检测。发现泌尿生殖道CT感染48例,Uu感染21例,阳性率分别为45.71%和48.84%。CT或Uu阳性同时感染淋球菌(NG)者16例,混合感染率为14.95%。结果提示,乌鲁木齐市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中CT和Uu的感染率较高,并且混合感染在性传播疾病(STD)中也常见。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与支原体的关系,对60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阴道宫颈分泌物进行了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支原体阳性率为33.0%,其中Uu为26.0%,Mh为4.5%,Uu+Mh为2.5%。Uu感染显著高于Mh和Uu+Mh混合感染(P<0.01)。同时对198例支原体阳性者做了真菌、淋球菌及滴虫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15.2%、10.1%和7.1%。结论: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次为真菌、淋球菌、滴虫。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PCR和培养法对1697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Gc与Ct和分离培养Uu、Mh、Tv和Cd。结果显示:患Gu106例,Gc、Ct、Uu和Mh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0.56%、24.52%、41.50%和16.03%,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NGU940例,Gc为5.31%、Ct39.68%、Tv为3.72%、Cd为12.23%,男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Uu和Mh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0.21%和19.04%,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Cp患者651例,Gc为18(2.76%)、Ct为187(28.73%)、Uu为139(21.35%)、Mh为55(8.45%)、Tv为1(0.15%)、Cd为18(2.76%)。我们发现不同病种患者存在混合感染,Gu患者,其Gc+Ct、Gc+Uu混合感染阳性率比NGU高,而NGU与Cp患者,其Ct+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比Gu高。我们认为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提供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初步了解女性泌尿生殖感染与支原体的关系,对60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阴道宫颈分泌物进行了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支原体阳性率为33.0%,其中Uu为26.0%,Mh为4.5%Uu+Mh为2.5%,Uu感染显著高于Mh和Uu+Mh混合感染(P〈0.01),同时对198例支原体阳性者做了真菌,淋球功及滴虫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15.2%,10.1%和7.1%,结论:Uu  相似文献   

6.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门诊111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进行了检测。发现泌尿生殖道NG感染47例。CT感染35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14例,阳性率分别为42.34%、31.53%和12.61%;PCR阳性者共74例(66.67%);其中二项阳性20例、三项阳性1例,共占28.38%(21/74);三项均阴性37例(33.33%)。结果提示武汉市性病高危人群CT、UU感染率较高,二者之和已超过淋病;且混合感染在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也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进行比较。方法 用上述二种方法同时检测116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拭子。结果 PCR检测阳性46例,培养阳性45例,培养阳性的45例中PCR阳性42例。若以培养法为对照,PCR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4%。PCR和增减法检测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R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  相似文献   

8.
何雯  宦秉瑜 《广东医学》2000,21(6):503-503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体培养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性病门诊的233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作淋球菌(NG)、支原体(UU及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NG阳性24例(10.8%),UU阳性129例(57.8%),MH阳性34例(15.2%),而血浆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达26.5%,药敏试验UU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尿生殖道易发生混合感染,应加强病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以利  相似文献   

9.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门诊111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进行了检测,发现泌尿性殖道NG感染47例。CT感染35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14例,阳性率分别为42.34%,31.53%和12.61%,PCR阳性者共74例(66.67%)其中二项阳性20例,三项阳性1例,共占28.38%(21/74),三项均阳性37例(33.33%),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PCR和培养法对1697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Gc与Ct和分离培养Uu、Mh、Tv和Cd。结果显示:患Gu106例,Gc、Ct、Uu和Mh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0.56%、24.52%、41.50%和16.03%,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NGU940型,Gc为5.31%、Ct39.68%、Tv为3.72%、Cd为12.23%,男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Uu  相似文献   

11.
336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妇科门诊336例拟诊为女性急慢性生殖道感染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结果221例阳性,阳性率60.5%。其中Uu和Mh双阳性42例,占阳性例数19%;Mh阳性18例,占阳性例数8.1%。提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门诊的528例初诊为泌尿道感染患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Ct)与解脲脲原体(Uu)检测。结果显示:179例为淋球菌阳性,其中PCR检测Ct阳性71例,阳性率为39.7%,Uu阳性77例,阳性率为43.0%;在39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Uu阳性率为53.3%(186/349),Ct阳性率为27.2%(95/349)。本研究表明应用PCR检测Ct与Uu具有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门诊的528例初诊为泌尿道感染患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Ct)与解脲脲原体(Uu)检测。结果显示:179例为淋球菌阳性,其中PCR检测Ct阳性71例,阳性率为39.7%,Uu阳性77例,阳性率为43.0%;在39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Uu阳性率为53.3%(186/349),Ct阳性率为27.2%(95/349)。本研究表明应用PCR检测Ct与Uu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为临床泌尿道感染病因学诊断与治疗提供定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PHA法对29个铁路地区7549名健康人和昆明铁路分局1003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了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生殖道支原体流行范围相当广泛,所有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Uu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10%,GMI为1:3.59;Mh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66%,GMT为1:4.41。揭示了我国铁路人群Uu和Mh感染的基本特点,为我国(尤其铁路系统)制定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症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性传播疾病(STD)高危人群中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指导STD防治。资料和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技术检测了90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结果59例男性患者中21例阳性,31例女性患者中14例阳性,总阳性率为38.9%。结论山东地区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感染有较高的流行。该方法灵敏、特异、简便、快速,有助于衣原体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丁艺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25-125
目的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对500例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00例患者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感染289例,总阳性率为57.8%,其中解脲支原体单项阳性213例,阳性率为42.6%,人型支原体单项阳性16例,阳性率为3.2%,混合感染60例,阳性率为12.0%。289例支原体感染的药敏结果中敏感率最高的是交沙霉素(95.15%),其次为强力霉素(88.58%),中介度最高的是司帕沙星(68.51%),而耐药率最高的为左氧氟沙星(76.47%)、阿奇霉素(76.13%)及罗红霉素(69.55%)。结论对于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应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索溶脲脲原体(u.u.)经母体泌尿生殖道传播给胎儿的情况,u.u.感染与胎儿身长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85例足月妊娠(38-40周)孕妇行宫颈粘液u.u.培养,同时B超检测其胎儿身长。结果 85例孕妇宫颈粘液u.u.培养阳性率为42.4%,u.u.培养阳性组孕妇的胎儿身长(352.4±12.7mm)明显低于 u.u.培养阴性组(367.6±15.3m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表明u.u.可经母体泌尿生殖道上行传播给胎儿,u.u.感染与胎儿身长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车林浩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36-1237
目的: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支原体的感染及药敏状况。方法:采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1556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生殖道拭子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检出支原体阳性804例,阳性检出率51.7%。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564例,阳性率36.2%;人型支原体(MH)阳性52例,阳性率3.4%;UU+NH阳性188例,阳性率12.1%。药物敏感率分别是:强力霉素74.1%,交沙霉素91.8%,氧氟沙星5.7%,红霉素45.3%,四环素61.4%,环丙沙星23.9%,阿奇霉素44.3%,克拉霉素85.3%,原始霉素98.0%。结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疾患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将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当作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的常规项目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支原体的感染及药敏状况。方法:采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1556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生殖道拭子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检出支原体阳性804例,阳性检出率51.7%。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564例,阳性率36.2%;人型支原体(MH)阳性52例,阳性率3.4%;UU+NH阳性188例,阳性率12.1%。药物敏感率分别是:强力霉素74.1%,交沙霉素91.8%,氧氟沙星5.7%,红霉素45.3%,四环素61.4%,环丙沙星23.9%,阿奇霉素44.3%,克拉霉素85.3%,原始霉素98.0%。结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疾患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将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当作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的常规项目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张虹 《中华医护杂志》2007,4(9):784-786
目的调查湖南长沙地区来长沙第四医院就诊的男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抗生素的耐药率、流行趋势及年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1160例本地男女性尿道炎患者进行Uu和Mh检测及药敏试验,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370例,总阳性率31.9%;其中Uu单独阳性282例(76.2%);Mh单独阳性12例(3.2%);Uu、Mh混合感染76例(20.6%):女性阳性率34.9%;男性阳性率23.3%;女性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x^2=13.700);年龄分布显示90%以上的患者在20—40岁范围内;且Uu和(或)Mh每年感染增长幅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独Uu感染的临床治疗宜首选强力霉素;单独Mh感染首选交沙霉素;而Uu和Mh混合感染则首选克拉霉素。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以Uu为主,单独Uu和Mh感染以及二者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存在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单独感染分别以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