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临床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CT静脉造影诊断,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从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筛选出其中30例作为该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患者的研究资料,在临床诊断中给予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静脉造影技术,以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或"金标准"),给予所有患者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观察这两种手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并将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后的特异度、敏感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文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将多普勒超声诊断作为金标准,经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诊断的特异度、敏感性结果分别为100.00%(30/30)、96.67%(29/30),下肢静脉造影受CT技术方法的一定限制,股深静脉血栓未能准确显示。结论在临床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CT静脉造影诊断,特异度、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检查,回顾分析不同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静脉造影检查显示40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示有38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总体诊断特异性与灵敏度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价值较高,具有无创优势,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筛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深静脉造影诊断,以深静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的真实性和收益指标,并比较2种方法诊断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超声确定诊断51例,深静脉造影确定诊断52例;以深静脉血栓为金标准,超声诊断真阳性48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真阴性25例,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89.28%,符合率为91.25%,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6.21%,2种诊断方法检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造影与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测效果无差异,超声诊断敏感性、特异度、符合率和预测值均处于较高水平,真实性、收益和可靠性均较高,可作为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徐佳 《双足与保健》2017,(10):83-83
目的探讨并分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被疑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较,分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作用。结果 CT血管成像检查,50例患者中仅4例正常,46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表现为左侧25例,右侧20例,双侧1例。将此次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98%,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中诊断价值显著,相较于其他诊断方式,可以及时了解、观察其血液流通、管腔狭窄等情况,该种检查方式无创伤、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行价值。方法对200例2014年3月—2018年9月在该院进行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情以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测并以此为标准,判断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的敏感性、阴性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对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2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和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测的结果表明采用2种检查结果对比,其中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的敏感性为特异性为81.5%。结论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比较准确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检出,但是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根据结果分析危险因素,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累计静脉66例,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累计静脉62例,两者检查效果基本相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3.94%;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发热、吸烟、静脉血管史等。结论:临床中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比较高,操作比较简便,安全性也比较突出,能够重复检查进行确诊,找出形成疾病的危险因素,提升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拟诊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行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应用三维处理后,测量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并与DSA比较。结果:Neuro DSA CT与DSA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为79.2%(Kappa=0.71,P0.01),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对颈内动脉各级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瑜  周荣斌 《中医正骨》2012,24(4):22-2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剐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2例下肢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500 ng·L-1为深静脉血栓阳性,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阳性28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24例.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5,P=0.000),灵敏度91.7%,特异度93.9%,准确度93.4%.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F=121.960,P=0.000);且术后第7天时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时(P=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机械性阻塞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从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与DSA检査结果进行比较,对CT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 CT检查发现,90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患者82例,其中左侧39例,右侧41例,双侧2例,与DS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期扫描的平均CT值与标准差分别为(98.34±15.7)HU,(15.79±2.38)HU,高于Ⅱ期(P0.05)。结论将CT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中,其诊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管腔狭窄及血液流动等情况,对患者创伤极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采取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纳入时间,纳入50例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全部患者均行超声诊断,将X线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形态、血流动力学以及回声特点等进行密切观察。结果在50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行超声诊断的价值为:有24例患者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灵敏度为85.71%(12/14)、特异度为100.00%(11/11),其准确度为92.00%(23/25)。在急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栓部位的血管直径较宽,血管内壁十分清晰,均以低回声为主,血栓部位血流量较少;亚急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管直径粗细不同,血栓部位出现等回声、强回声情况,血流量较少;慢性期超声诊断的特点为:血管直径较小或类似正常,血栓部位出现高回声、等回声情况,血流量逐渐类似正常。结论对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超声诊断,其诊断结果具有高准确性,诊断时需根据患者超声特点进行相应诊断,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8%,只有1例患者股深静脉血栓没有显示出来。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与下肢深静脉超声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平舆县中医院的12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以肺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单一与联合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3.00%、92.50%、72.00%、97.89%,高于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的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对急性肺栓塞诊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CT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确诊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排除肾动脉狭窄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行DSA检查前均已行超声检查和CTA检查。比较超声检查和CTA在两组患者中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情况,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超声对诊断肾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67.50%,特异度为89.66%;而CTA对肾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96.55%。结论:超声检查和CTA都能作为肾动脉狭窄的筛查手段,其中CT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12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2名高年资中级职称医师评估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行分级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名医生对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75。本研究共显示1188个冠状动脉阶段,可诊断者共1079个(90.82%),其余109个(9.18%)均不能诊断。256层螺旋CT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准确率为84.17%,特异度为84.21%,灵敏度为84.15%,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脉造影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95。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图像质量高,对主动脉节段影响可清晰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数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的诊断结果,并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血栓发生部位:右下肢21例,左下肢48例,双下肢16例;发病类型:25例急性血栓,40例亚急性血栓,20例慢性血栓;发病血管分类:37例中央型血栓,27例周围型血栓,21例混合型血栓;栓塞程度:完全栓塞型36例,不完全栓塞型49例;CDUS与DSA的检查结果相吻合,诊断符合率是95.29%(81/8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性,可重复性,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下肢静脉疾病疑似病例240例(共285条肢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静脉顺行造影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正确率为100.00%,特异度为98.60%,敏感度为96.84%,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占比5.96%,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比20.35%,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比54.04%,单纯性静脉曲张占比18.60%,先天静脉畸形占比1.05%。结论静脉顺行造影能够明晰患者额下肢静脉疾病症型,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疑似冠心病诊断患者69例影像学资料。对冠脉主干和分支部位采用显示及狭窄评估,以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冠脉血管分支两种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同,特异度与灵敏度达到1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差,对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成像质量较高,与冠脉血管造影相比具有便捷无创等优点,且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较准确,对临床冠心病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00例,分别行CD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标准,CDI与其比较,探究CD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结果:CDI对股深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及腓静脉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4.21%、78.94%、92.85%、69.69%、40.00%,特异度分别为68.42%、89.47%、92.85%、92.85%、66.66%、70.00%,准确率分别为76.31%、84.21%、92.85%、68.18%、5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60%、79.16%、93.33%、56.97%、62.50%。结论:CDI可作为LEDVT的初步筛查诊断,可作为DSA禁忌病例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科学的评估其特异度和灵敏度,为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并发DVT形成的患者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德庆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住院的老年髋部周围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患者105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当日、术前1 d和术后1 d、3 d、7 d、14 d进行常规的D–二聚体的检测,同时入院当日或第2天、术后3 d、7 d常规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B超)检查,对D–二聚体持续增高且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未发现血栓形成的患者,进一步行双下肢诊断性静脉造影检查。D–二聚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值≥500μg·L~(-1)为阳性,500μg·L~(-1)为阴性。评价D–二聚体诊断DV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D–二聚体测定检测值≥500μg·L~(-1)(阳性)95例,未发生DVT 94例,占该组比98.95%,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例,占该组比1.05%,D–二聚体测定检测值500μg·L~(-1)(阴性)10例,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占该组比100%,总体:发生DVT患者0.96%,未发生DVT患者9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测定检测灵敏度为1.1%,特异度为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鉴别老年髋部周围骨折围手术期DVT形成患者的特异度高,灵敏度不高,不适合作为早期的诊断指标,但临床上对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需要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需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CDUS诊断资料,对其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病变血管特征、侧支形成以及血流、继发静脉瓣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就治疗前、后改变情况、健肢相应血管特征进行对比,同时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US对患肢的髂外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胫前后静脉、单发栓塞、多发栓塞的探查效果与DSA的探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肢、患肢治疗后的病变部位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瓣膜功能不全、血管内膜异常、管内回声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DSA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同时可为临床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提供参考,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操作的优势,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