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通过积极心理认知干预的对策,可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留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900名贫困地区学生进行调查,对比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结果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中欠佳为26.1%,严重为6.7%;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9.2%(χ~2=37.782,P0.05)和2.3%(χ~2=11.476;P0.05);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t=6.273)、对人焦虑(t=4.004)、孤独倾向(t=7.325)、自责倾向(t=2.681)、过敏倾向(t=3.229)、冲动倾向(t=7.811)6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均高于非留守小学生(P0.05)。结论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特定的外在环境影响导致形成消极的心理认知影响其行为所致。通过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监测关注,可以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军  沈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64-265
目的了解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取赣南地区3个县市300名留守学生,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学生。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结论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依安县4~6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现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依安县2所小学360名学生,其中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按1∶1选取,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收集齐齐哈尔市依安县4~6年级留守与非留守儿童180对。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告诉谁、父母不在家的心情、身边好友个数及了解留守儿童与否问题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教育状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与父母间关系、放学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在校成绩及是否参加补习班问题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教育方面受到严重忽视。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7):149-151
目的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山西省长治市5所学校207名留守学生和210名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不及非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年龄差异。结论心理测量技术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从家庭、学校、自身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卢芸  余应筠  朱焱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413-1415
2011年《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9.57%,明显高于全国的20.84%,留守儿童数量位列全国前十[1].留守初中生不仅面临与父母聚少离多、缺乏沟通的问题,而且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可能存在逆反、情感冲动等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笔者于2012年10月对贵州省某县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旨在了解当地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家庭影响因素,为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初中留守学生在缺少父母照顾和关怀下,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对此,班主任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获得有益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情绪稳定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测验”量表对延边地区七所朝鲜族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计3319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854名,非留守儿童146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情绪稳定方面出现差异,女孩的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明显低于男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情绪稳定得分均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留守儿童情绪属于不稳定状态。结论: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留守儿童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有群体,他们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偏差。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鹰潭市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鹰潭市2所中学的7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学生435名,曾留守学生111名,非留守学生229名;对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的《留守初中生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24.1%,曾留守初中生为15.3%,非留守初中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9,P=0.000);虚拟自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关心程度"、"与监护人的思想沟通"、"监护人对你的教育问题"、"性别"和"父母在外打工地域",这5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1.1%。结论应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67,自引:11,他引:56  
目的 了解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教育对策。方法 以福建省沙县、福清、泉州3个地区的284名中学“留守孩”和281名中学非“留守孩”为研究对象。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并结合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留守孩”的有关情况。结果 有30.3%的中学“留守孩”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留守孩”的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症状检出率显高于非“留守孩”。“留守孩”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由谁带养无显相关,而与带养人的化程度呈显负相关。结论 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有留守经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9—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3个市(县)中抽取4所中职学校,使用SCL-90量表调查有留守经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黔南民族地区有留守经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915人(57.44%);有留守经历与无留守经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在躯体不适感(χ~2=4.956,P=0.026)、人际关系敏感(χ~2=13.244,P0.01)、恐怖(χ~2=5.078,P=0.024)、强迫(χ~2=8.032,P=0.005)、偏执(χ~2=6.890,P=0.009)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57, 95%CI:1.26~1.96)、学业压力大(OR=2.22, 95%CI:1.54~3.20)、留守初始年龄7岁(OR=1.38, 95%CI:1.07~1.76)、同辈看护(OR=2.61, 95%CI:1.55~4.39)是影响有留守经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同伴关系和睦(OR=0.30, 95%CI:0.14~0.67)、师生关系和睦(OR=0.60, 95%CI:0.38~0.97)是影响有留守经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有留守经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值得关注,尤其是女生、留守初始年龄7岁及看护类型为同辈看护的中职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就业压力以及社会媒体的不良影响而容易产生某种程度甚至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连续性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对本学院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达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小学生348名,初中生575名。运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923名调查对象中去除MHT量表7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83.97%。其中留守儿童203名,数据显示心理健康状况正常176名(86.70%),心理状态欠佳23名(11.33%),心理问题较严重4名(1.97%)。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非留守儿童,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恐怖倾向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初中生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在独生与非独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差异,探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未受地震影响的经济水平、外出务工情况具有代表性的某县548名农村初中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心理健康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将初中生分为高心理弹性高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组、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非留守儿童组、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组、低心理弹性低社会支持组(内含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4组,不同组别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0,P<0.01)。高心理弹性高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非留守儿童组、中心理弹性中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组、低心理弹性低社会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能很好地预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4~9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的方式,对农村4~9年级512名留守学生进行调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性别、年级不同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的状况也有所差异,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以及监护人的不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读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儿童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调查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部某市4 65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有留守学生1 420名,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76%(轻度18.10%,中度2.75%,重度0.92%),17.14%(轻度14.23%,中度2.38%,重度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朋友数量在3个以上与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OR=0.62,95%CI=0.39~0.99,P<0.05),学段和班级氛围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OR值均>1,P值均<0.05);未寄宿留守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是寄宿留守学生的1.69倍(OR=1.69,95%CI=1.21~2.36,P<0.05).结论 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年级、是否寄宿、朋友数量、班级氛围是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应积极构建利于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多元责任体系,给予更多支持和关爱.  相似文献   

17.
赖运成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90-1595
留守经历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留守时间、性别、生源地、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为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重视农村生源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经历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留守经历大学生安全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方式, 为留守经历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并提出教育对策.方法 选取江西省3所中学279名留守.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同时进行日常生活状况调查.结果 以留守学生的焦虑总分为因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自变量有性别、平时回家的感觉、与同学的关系、父母的关心程度、心理话倾诉对象及为初二年级等进行了回归方程(F=8.562,P=0.000),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04(P=0.000),-0.202(P=0.004).-0.178(P=0.006),-0.149(P=0.030),-0.147(P=0.022),-0.125(P=0.049)等.结论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较多,应该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安徽省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北城乡7所普通中学3421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682名.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 MSQA)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检出率(14.22%)高于非留守学生(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检出率(13.64%)高于非留守学生(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MHT测验得分与其MSQA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躯体活力下降(β=1.456,P=0.001)、情绪问题(β=1.096,P=0.000)、社会适应困难(β=1.011,P=0.006)呈线性回归关系.安徽地区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况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活力下降、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导致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留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