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总则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作为指导,而获得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前提是正确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因此,应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诊治。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临床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先采集微生物标本送检,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标本送检流程进行改进,规范标本的储存和运送流程,以降低临床标本的不合格率。方法成立标本流程再造团队,统计2014年1—12月及2015年1—12月的不合格的检验标本,绘制标本采集运送流程,分析临床标本送检的流程,对存在的缺陷环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改进措施,对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存储、交接及运送进行流程优化再造。对比再造流程前后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结果标本不合格率由2014年的2.73‰下降至2015年的2.12‰(P0.01)。结论对临床标本运送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标本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麻疹病人不同标本的麻疹病毒分离结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收集麻疹病人急性期的尿液和咽拭子标本,比较这两种临床标本在B95a细胞中麻疹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今后分离病毒所用标本的收集提供指导,为我国麻疹病毒流行毒株基因型的鉴定提供更多的分离株.采用的方法是以B95a细胞分离麻疹病毒,对标本的运送、储存条件及处理方法进行标准化.结果显示尿标本麻疹病毒分离率为41.17%,比咽拭子高3.5倍.初步提示,为分离麻疹病毒,最好在出疹1~3d采集标本,而且以采集尿标本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测定用于快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到医院住院的儿科、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例,对每例患者同时采集尿标本、痰标本,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尿肺炎链球菌抗原,对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 525例患者中,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12,2%,痰标本阳性率为7.2%;痰培养阳性组患者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92.1%,阴性组患者为6.0%,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肺炎链球菌抗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1%、94.0%和93.9%.结论 尿抗原测定方法用于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对临床快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当前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分析改进前后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我院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水平与细菌学检验质量。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1-12月的2755例痰培养送检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咳痰法采集标本,选择2022年1-12月的3178例痰培养送检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需采用改进痰培养方法采集标本,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学检验质量情况。结果 比较发现,应用改进后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标本合格率、标本可用率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形成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细菌学检验质量水平较高,阳性检出率与实际临床诊断一致性较高,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过程中,应用改进后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可有效促进痰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的提高,有效推动临床检验效果准确性的提升,可为患者的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具有确切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尿液标本采集时间对尿沉渣的检验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尿标本检查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集同一天晨尿、随机尿。对两份尿液标本均使用全自动尿标本有型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尿沉渣检验结果。结果随机尿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和管型检验结果与晨尿标本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标本采集时间对尿沉渣检验具有一定的影响,晨尿标本的送检结果更准确,可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阐述临床正确留取痰标本的重要性,并查阅文献对于影响临床患者留取痰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在留取痰标本过程中对患者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患者留取痰标本的质量,为痰标本检测结果提供准确的痰标本信息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宋红辉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1):102-102
临床护理工作中,采集婴幼儿尿标本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新生儿。传统方法很难采集到,2009年以来,我科用小密封瓶采集尿标本,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标本采集率,笔者对本科室未及时留取痰标本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01-2008-12我科有568例老年患者留取痰标本找真菌、痰找抗酸杆菌、痰找癌细胞、痰培养.男473例,女95例,年龄56~85岁,实际送检421例,有147例因各种原因未能送检或标本无效,送检率7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和探讨如何能更好的提高痰标本采集的质量。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本疾控中心检测的痰标本1001例,对痰标本采集方法及合格情况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的1001例痰标本,通过自然咯痰采集650例,合格例数585例,占90%;吸引器吸痰法采集230例,合格例数225例,占97.82%;纤维支气管镜抽吸采集121例,合格例数121例,占100%。结论痰标本的采集的方法、保存方法等因素都会影响痰标本的采集质量,要注意提高本疾控中心及送检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等方面以更高的提高痰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对照组抗酸杆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制定并对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结果:通过对两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性状及抗酸杆菌阳性率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抗酸杆菌阳性率为43%,对照组抗酸杆菌阳性率为12%,其中两组的痰形状包括血痰样、脓样和粘液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液形状、留取方式和采集时间是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分三次正确留取下呼吸道痰液,注意留取时间、保存运送,避免唾液、鼻咽分泌物及食物残渣等干扰,以此保证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对370例住院重症患者采集痰、咽拭子、血液、拔除的大静脉导管、尿、粪便、胸水及穿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4.43%,最高阳性率的标本为痰液,阳性率为43.53%,其次为穿刺液和尿;痰培养主要的菌群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等;尿培养主要的菌群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血培养主要菌群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首位是呼吸道感染;居高位是尿路感染;高发率是血液感染。  相似文献   

13.
在铅中毒普查中,血、尿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条件要求严格且麻烦。为此,我们试图以指、趾甲为标本,测定甲铅含量并对其是否可以作为铅接触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检验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为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外,其院内感染不容忽视.因此,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医疗行为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因为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外,还要接触患者的各种检验标本,且检验标本包括患者的血、尿、便、痰液等,这些标本要经过多个工作人员的操作环节,这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和检验环境的污染.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须加强个人感染的风险防护,认真处理对待患者及其检验标本,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 1993~ 2 0 0 1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172 4例 ,其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 40 4例 ,占2 3 43 %。对此类病例的统计分析显示 ,单份粪便标本病例和无粪便标本病例集中于 1993~ 1996年 ,1997~ 2 0 0 1年以不合格双份粪便标本病例为主。造成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的原因主要是报告不及时和首诊漏报 ,采集粪便标本不及时和不规范 ,就诊不及时 ,其中首诊漏报率占 6 1 5 4%。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应采取措施加强宣传 ,尤其是加强县级临床医生和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培训 ,以做到早就诊、早报告和规范采集、运送粪便标本 ,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确保AFP病例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重视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临床细菌检验效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临床患者,依照医学微生物学的检验规范采集检验标本,共收6459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6459个细菌检验标本中,6143例标本质量合格,总合格率达95.11%,其中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最高,可达97.46%,其他依次为痰液标本、创伤标本、尿液和粪便标本,生殖道分泌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84.68%,明显低于其他标本,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按要求采集、运送和处理各种标本,保证无菌操作及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尿肺炎链球菌抗原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尿肺炎链球菌抗原用于辅助诊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9月~2001年2月上海儿科医院0~3岁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病例,对每位患儿同时采集尿标本和痰标本,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尿肺炎链球菌抗原,对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 210例患儿中,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为33.8%(71/210),痰标本阳性率为32.9%(69/210)。肺炎链球菌阳性组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79.7%)显著高于阴性组(11.3%)(P相似文献   

18.
内科住院病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颇为常见。为了解引起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组成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我们对住院患者痰和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和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1998年我院内科有下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按实验室要求留取痰及尿标本,做细菌或真菌培养。2.病原菌分离及鉴定: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对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工作过程中有三个阶段:分析前(申请单、患者准备、采血标本、标本存放和运送等)、分析中(标本测定、结果计算等)和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至临床应用)。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质量管理至今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研究表明,实验前误差频率占总误差的46.0%~68.2%[1],为保证减少误差,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血液标本的采集是检验人员常规的操作之一,正确掌握血液标本采集,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的根本,在工作中应掌握标本类型、采集部位及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8)
目的:探讨临床中粪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因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不合格的粪尿标本40份,不合格粪便标本18份,不合格尿液标本22份,资料分析。结果:在200份粪尿标本中,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总计40份,其合格率为80%,不合格率20%。在40份不合格粪尿标本中,共有18份粪便标本不合格,占9%;22份尿液标本不合格,占11%。结论:导致粪尿标本不合格主要因素,医院标本采集流程不完善,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未对患者相应指导,采集后标本未经严格查对。医院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本采集流程,给予患者标本采集相应指导,提高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