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邹莉丹  唐永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19-1320,1322
目的 探寻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0例,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为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颅脑手术后放置右股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50例术后放置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落实预防措施,与采取循证护理前的7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随机红白小球抽签结果分作观察组(红球,45例)与对照组(白球,4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总有效率,检测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统计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概率,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通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随机红白小球抽签结果分作观察组(红球,45例)与对照组(白球,4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总有效率,检测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统计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概率,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通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的出现0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则出现1例肺栓塞,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与4例下肢肿胀疼痛,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循证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为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患者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多渠道寻找证据,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妇科的临床经验和实际,制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对3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治疗后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均无血栓形成表现.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压疮和深静脉血栓。方法:用循证护理对5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无1例患者术后发生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满足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可提高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水平,防止术后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乳腺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315例乳腺癌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循证护理组,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的3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传统护理组.循证护理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和最佳证据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则应用传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 循证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417%,传统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5,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发现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109例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及术后健康状况等.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别在第3、7、14天的发生率及下肢周径差值比较。结果:7 d前,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 d以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拟合优度分析,观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配对的t检验分析,观察组下肢腿围在术后7 d、14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根据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的疾病特点,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近期效果满意,本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DVT。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DVT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量化踝泵运动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10月妇科肿瘤患者28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5年1~6月妇科肿瘤患者301例作为试验组,予以踝泵运动量化表进行量化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进行量化踝泵运动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1年2月我们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 100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对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临床治愈3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97.2%。结论:对前列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使其配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Autar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Autar量表评估结果给予不同危险等级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护理后DVT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入选患者中经有效护理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tar评估表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64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生存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生存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改善生存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9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结果:本组91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促进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患者2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截石位术后现存的及潜在的并发症,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舒适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皮肤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截石位手术后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骰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骰骨干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在术后7 d内患者出现不适情况也有较为明显的改观(P〈0.05)。结论:骰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对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观察记录术后第6天两组患者DVT 发生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为2.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发生率为14.13%。两组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但提高护理质量,而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