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目的建立辽宁嗜人按蚊和广东嗜人按蚊实验室品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工交配繁殖,控温、控湿,加强自然光照,幼虫饲以颗粒小鱼饲料,成蚊以豚鼠饲血。对两地嗜人按蚊生长发育不同时期进行逐日记录观察。结果:控温、控湿在28℃±2℃、75%~85%,以及充足光照的情况下,两种嗜人按蚊平均孵化率、幼虫成活率、蛹化率、羽化率,辽宁嗜人按蚊为74.10%、84.44%、91.26%、92.70%;广东嗜人按蚊为79.93%、77.88%、92.87%、96.07%。现已养育繁殖37个世代。结论:辽宁嗜人按蚊和广东嗜人按蚊实验室种群建立后,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嗜人按蚊的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地域嗜人按蚊卵差异及成蚊的外部形态特征。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嗜人按蚊经本实验室多次传代后,采用显微测微尺对蚊卵进行测定和比较,以放大镜观察成蚊外部形态特征。结果测得5种嗜人按蚊卵的宽度范围为155.2~232.8μm;甲板宽度为14.6~38.8μm,平均为25.2μm;其甲板约占整个卵宽的7.5%~21.1%,平均13.0%;浮囊约占卵长的百分比平均为70.9%。从卵的甲板和甲板占总卵宽的百分比来看,四川嗜人按蚊最窄,辽宁嗜人按蚊最宽,其排列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辽宁、广东、广西、江苏和四川嗜人按蚊。5种嗜人按蚊成蚊外部形态基本一致,未见特殊形态特征。结论不同地域的嗜人按蚊成蚊形态无明显差异,5种不同地域嗜人按蚊卵的甲板宽度虽有一定差别,但其差别应属嗜人按蚊间的正常波动。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基因组DNA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我国嗜人按蚊是否存在不同的种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技术获取四川、云南、江苏3个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嗜人按蚊不同地区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分布区嗜人按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地区嗜人按蚊之间的DNA片段在绝大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3个不同地区基本上具有共同的扩增片段,反映了各地理区域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同时各个地区所特有的片段及条带亮度(扩增片段强度)又有差别。结论: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在DNA水平绝大部分相同的前提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发现将为鉴定形态学上无法区分的嗜人按蚊地理种型提供水平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4.
嗜人按蚊不同地理株基因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确定我国嗜人按蚊是否存在不同的种型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技术获取四川、云南、江苏等三个不同分布区嗜人按蚊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嗜人按蚊不同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分布区嗜人按蚊进行分析。结果 各地理区域嗜人按蚊之间的DNA片段在绝大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一方面三个不同地理株的嗜人按蚊基本上具有共同的扩增片段,反映了各地理区域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另一方面各个地理株所特有的片段及条带亮度(扩增片段强度)上又有差别。结论 不同地理株的嗜人按蚊在DNA水平上在绝大部分相同的前提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发现将为鉴定形态学上无法区分的嗜人按蚊地理种型提供分子水平上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我国嗜人按蚊是否存在不同的种型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技术获取四川、云南、江苏3个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嗜人按蚊不同地区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分布区嗜人按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之间的DNA片段在绝大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3个不同地区基本上具有共同的扩增片段,反映了各地理区域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同时各个地区所特有的片段及条带亮度(扩增片段强度)又有差别。[结论]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在DNA水平绝大部分相同的前提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发现将为鉴定形态学上无法区分的嗜人按蚊地理种型提供分子水平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嗜人按蚊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在成虫前期的发育时间和传疟能量上与江苏省嗜人按蚊的差异。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相同的饲养法和体外人工感染法,分别观察辽宁嗜人按蚊和江苏嗜人按蚊的孵化率、蛹化率、羽化率和蚊胃卵囊阳性率、唾液腺子孢子阳性率等指标。结果辽宁嗜人按蚊和江苏嗜人按蚊卵孵化期平均为3.66d和3.84d。孵化率分别为76.O%和74.3%;幼虫期平均为6.67d和8.26d,蛹化率分别为94.7%和96.0%;蛹期平均为1.60d和1.72d,羽化率分别为97.2%和98.6%;蚊胃卵囊阳性率分别为25.1%和28.1%;唾液腺子胞子阳性率分别为8.4%和10.7%。结论辽宁省的嗜人按蚊在幼虫发育时间和传疟能量上与江苏省嗜人按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5)。因此,在疟疾流行季节应加强对当地媒介监测,防止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的实验室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辽宁省嗜人按蚊、广东省嗜人按蚊进行人工驯化 ,使之达到能在实验室自然交配、大量繁殖。方法 控制实验条件 ,采用人工强迫交配的方法结合实验室常规饲养。结果 历时 3 .5个月和 5个月 ,对广东省嗜人按蚊和辽宁省嗜人按蚊分别进行了 3代和 4代的人工交配 ,此后 ,两种按蚊均能达到蚊笼内自然交配 ,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现已连续养育至第 12代。结论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人工驯化成功。  相似文献   

8.
嗜人按蚊分布于我国北纬33°以南地区,其偏吸人血,对疟原虫敏感,自然感染率高,是重要传疟媒介之一。1985年在深圳市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随后在1987年解剖出子孢子阳性蚊子,进一步证实是当地的主要传疟媒介。我市邻近深圳,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与之相似,为了解是否有嗜人按蚊,我们于1987、1989和1990年对我市部分疟区进行了嗜人按蚊分布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该蚊偏家栖、嗜吸人血,其传播能量20倍于中华按蚊,是我省西南大部份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斯氏按蚊(An.stephensi),是东南亚等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为实验室最常用蚊种之一。迄今,关于这两种按蚊对溴氰菊酯敏感性测定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实验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相关细菌差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桐柏地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DNA提取物中细菌DNA的拷贝数和种类是否存在差异进行初步探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蚊媒中肠细菌与蚊媒传播疟疾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保存于75%乙醇中的成蚊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方法确定蚊种,在此基础上,用PCR比较蚊虫细菌拷贝数的异同,同时克隆并酶切4只按蚊中细菌的16SrDNA序列,对酶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明确23只按蚊的种类。不同蚊种DNA中所含细菌拷贝数存在差异,但与按蚊的种类没有关系。4只按蚊DNA中共发现19种细菌16SrDNA的酶切类型。不同中华按蚊个体间存在共同的细菌DNA酶切类型;嗜人按蚊仅呈现2种细菌DNA酶切类型,均与中华按蚊不同。结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中含有的细菌种类存在差异,该项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按蚊中肠细菌是否会影响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传疟作用,1982~1987年选择安徽、广西,四川、广东四省各1~2个点作系统研究.通过人工感染、昆虫学、寄生虫学等调查表明,嗜人按蚊为髙效媒介,其传疟作用比中华按蚊高20倍,而且是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凡有嗜人按蚊存在的地区,当地疟疾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湖北省不同地区媒介按蚊的种型.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新建立的基因鉴别技术对现场捕获的按蚊分别进行形态特征鉴别和基因鉴别及比较.结果现场捕获181只按蚊,形态学确认176只为中华按蚊,而PCR鉴定172只为中华按蚊,另4只为八代按蚊;经形态学特征鉴别的5只嗜人按蚊中,PCR鉴别有4只为嗜人按蚊,另1只为八代按蚊.结论采用PCR基因鉴别技术能准确鉴别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等近缘种按蚊,较传统的按蚊形态学鉴别方法准确,适用于复合媒介地区的疟疾媒介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地理流行病学的角度了解我国2007-2010年水痘发病情况。 【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tata统计分析软件对2007-2010年全国水痘疫情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 2007-2010年全国平均发病率分别为十万分之20.6、23.8、24.1、和24.3,以2010年为例,发病率大于100/10万共有162的县,多数集中在西藏、新疆、四川、辽宁、广东、甘肃六个省,占总数的52%。2007-2010年全国水痘病例报告的人数和平均发病率的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结论】 水痘发病的地域区别较大,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较多,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与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主要媒介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继续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控制媒介按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使用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测试蚊虫死亡数,计算校正死亡率。结果 嗜人按蚊的校正死亡率平均为100%,中华按蚊的校正死亡率平均为90.86%。结论 四川省仍可采用澳氰菊酯处理蚊帐灭蚊防疟。  相似文献   

15.
鄂中江汉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延伸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人按蚊向江汉平原区延伸的范围。方法:以浅丘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村点为起点向江汉平原腹地垂直定点、定距离调查,捕捉人房及帐内按蚊,按照蚊卵及成蚊形态鉴定蚊种。结果:共调查24个村点,捕按蚊2988只,除在原嗜人按蚊村点发现嗜人按蚊外,相距嗜人按蚊村点2~40km、面积约260km2内均未发现该蚊。结论:浅丘与平原结合部的嗜人按蚊未向江汉平原腹地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