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州地区近三十年来发生过两次疟疾暴发流行,经过多年来的积极防治,1986年发病率已降至0.009%。为了巩固疟防成果,进而达到消灭疟疾,需要对防治经验及技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文尝试用灰色系统理论数学方法描述徐州地区30年疟疾流行趋势;并进行近期预测,以供防治决策参考。 采用GM(1,1)模型对不同时期的疟疾发病率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先确定徐州地区历年疟疾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2.
于1980年和1981年分别选择与邳县李集公社疟疾试点相毗邻的钢山县耿集公社二大队和邳县八义集公社石横大队为点。耿集大队人口2,294人,石横大队1,375人。观察了居民发病率、原虫率和荧光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泰国东南部Ban Phluang地区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高度流行区。从1983年6月至1985年5月在该地区进行了2年的昆虫学观察,并分析了当地疟疾传播的情况。观察点(A点和B点)选择村周种植橡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 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2 0 0 1年 7~ 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 0 .6 5 %。小学生带虫率 0 .5 1% ,荧光抗体阳性率 5 .0 5 %。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 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 0 .9892 /人·夜 ,吸人血指数为 0 .5 0 ,媒介能量为0 .94 4 8,是中华按蚊的 6 .5 2倍 ,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3.5倍。 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会1958年通过了一个在全球加速限期消灭疟疾的规划(到1963年中止该规划),并已花费4亿美元。WHO在1958~1963年执行全球消灭规划阶段花费1500万美元(主要由美国提供)。尽管这个规划实施后发病明显下降,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盲目乐观最终仍未达到全球消灭的目的,反而降低了群体的免疫力,并削弱了人们防止暴发流行的应变能力。若不愿再把它视为一场“大的赌博“,今后应该加强疟疾研究,设计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对与疟疾流行有关的社会经济和地理诸因素进行Bayes逐步判别分析,进而建立高、中、低三类疟区的判别函数式,以探索疟区分层的新方法。
1990年在海南省12个县选择了不同流行程度的自然村55个,以自然村为调查单位,进行社会经济因素调查,以其33个自然村作为建模样本,22个自然村为考核样本。用包括12项社会经济和地理诸因素的统一调查表,逐户进行访问调查。将收集的资料输入IBM/PC-XT微机进行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选出地形地貌、反映经济水平的劳动力比例、人均收入、居住条件,以及疟防知识和人的特殊行为(上山作业过夜者的比例)等6项对疟区分层有判别意义的变量,并以此6项指标建立了代表高、中、低3个不同流行水平的判别函数式。经建模样本的回代检验,并对照原疟区分层,正确判别率为91.0%。又经考核样本的外部检验,正确判别率为77.3%。表明此种判别分析方法在疟区分层中具有实用价值,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代替发病率、原虫率、媒介等指标进行疟区分层。  相似文献   
7.
Fansimef片为甲氟喹(基质250mg),磺胺多辛(500mg)和乙胺嘧啶(25mg)的合剂。本文观察是在巴西,帕拉的贝伦Burros Barreto医院临床实验中心进行。对象为17~53岁有症状或无症状的男性恶性疟患者,血内恶性疟无性体密度超过400个/μl,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第一组口服工片Fansimef和2片外形相似的安慰剂,第二组服2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与当前的流行病学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以及费用-效益原则的新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新的防治对策以高危村和高危人群为重点,结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综合性措施,包括:在高危村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村和曾在山上住宿的高危人群进行集体药物治疗,对疟疾病例进行追踪治疗,但不采用传统的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结果:采取新的防治对策措施后群众的疟疾知识、蚊帐使用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各项疟疾指数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全乡的年疟疾带虫发病率从1994年的3.5%下降至1996年的1.1%和1997年的0.8%;恶性疟带虫发病率从1.0%分别下降至0.3%和0.3%;疟原虫率从1995年5月的7.2%下降至1996年11月的2.1%和1997年10月的1.2%,其中恶性疟原虫率则从1.2%下降至0.1%;没有疟疾病例的村比例从18.6%上升到54.2%,发病率大于5%的高危村从14个减少至2个;费用-效益比率1995~1996年为1∶2.4,1997年为1∶4.4。结论:试点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从而为进一步控制海南山区的疟疾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疟疾暴发流行调查报告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索河南省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疟疾暴发流行程度及原因。方法 在信阳市二十里河村选择5个居民组,运用寄生虫学与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1999年7、8两个月居民带虫发病率为7.37%,6月小学生原虫率和疟疾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和8.40%,1998年居民疟史率为16.72%;仅捕获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前者7、8月份平均叮人率4.82,后者为6.77,人血指数前者为0.7857,后者为0.1519;腺子孢子前者为0.08%,后者为0;媒介能量前者为5.5296,后者为0.8924,前者是后者的6.2倍。结论 嗜人按蚊为当地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该蚊的种群数量增加是疟疾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海南山区疟疾“上山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其传播特征,并探讨控制“上山感染”的方法,1991~1996年在海南山区南桥乡,通过纵向调查和定群研究,表明上山住宿者感染疟疾的相对危险度为未上山住宿者的6.2~6.5倍,感染恶性疟的相对危险度为11.3~36.8倍。通过对上山住宿人群采用蚊帐保护,减少人蚊按触,降低媒介能量,同时加强疟疾病例治疗,将传染源控制至低水平,则可有效控制“上山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