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血尿酸与血脂及肌酐清除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血脂、血肌酐(SCr)等水平,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相关影响因素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水平将102例T2DM患者分为三个亚组: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尿mAlb/Cr<30μg/mg)、微量白蛋白尿组41例(30μg/mg≤尿mAlb/Cr<300μg/mg)及临床白蛋白尿组31例(尿mAlb/Cr≥300μg/ms),测定SUA、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索(FINS)、三酰甘油(TG)等指标,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并与40例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临床白蛋白尿组SUA水平为(369.3±181.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48.6±109.4)、(228.7±104.8)、(296.5±121.4)μmol/L(P<0.01或<0.05),且SUA随mAlb/Cr的增加而增加.SUA与SCr、TG呈正相关r=0.369、0.525,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89,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与SUA呈正相关(P<0.05),CCr与SUA呈负相关(P<0.05),SCr与SUA无相关性.结论 TG和CCr是SUA的独立相关因素,CCr与SUA相关性较SCr更好,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林忆阳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098-210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90例T2DM和30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90例T2DM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A组:正常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uAlb)30 mg);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24 h uAlb 30~300 mg);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24 h uAlb300 mg)。测定血清APN水平、uAlb、血肌酐(Scr)水平,常规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uAlb、TG、Sc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血清APNu、Alb、Scr水平为A组B组C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为A组B组C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与uAlb、S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37、0.431,P0.05),与T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12,P0.05)。结论 T2DM肾病患者血清APN水平随着uAlb、Scr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且与脂代谢显著相关。血清APN水平的升高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展与肾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生情况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依据UAER将2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UAER<2μg/min,83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 200 μg/min,102例)和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9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踝肱指数,并分析各组患者PAD发生率、踝肱指数与UAER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PAD发生率分别为27.45%(28/102)、35.56%(32/90),均高于对照组的13.25%(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随UAER的增加而减低(P<0.05),PAD发生率随UAER的增加而升高(P<0.05);踝肱指数与病程、年龄、UAER呈负相关(r=-0.168、-0.360、-0.205,P< 0.05),与HbA1c无明显相关性(r=-0.087,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肾脏病变的表现,同时伴有PAD发生率的增高,是全身血管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水平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关系.方法 老年T2DM患者(T2DM组)180例,根据ABI值将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组(82例),非下肢血管病变(N-PAD)组(98例),设正常对照组(50例),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 T2DM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t=-2.45,P=0.024),T2DM患者中PAD组25(OH)D水平低于N-PAD组(t=-2.19,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ABI值与糖尿病病程(r=-0.396,P=0.004)、收缩压(r=-0.332,P=0.016)、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r=-0.335,P=0.015)、血尿酸(r=-0.347,P=0.012)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r=-0.367,P=0.008)呈负相关,与25(OH)D呈正相关(r =0.53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145,P=0.017)、高收缩压(OR=0.972,P=0.009)、高水平HbA1c(OR=0.636,P=0.038)、高水平血尿酸(OR=0.631,P=0.033),低水平25 (OH) D(OR=2.746,P=0.009)是老年T2DM患者ABI值低于正常范围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PA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白蛋白尿水平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将8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1~199 mg/24h,3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 mg/24h,43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右前臂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内皮舒张功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MA.结果 三组桡动脉腔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5±2.58)%、(7.56±2.17)%比(15.72±3.05)%、(15.42±2.71)%、(15.37±2.92)%比(19.31±3.76)%],大量白蛋白尿组EDD明显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AD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8)、(0.92±0.12)μmol/L比(0.39±0.05)μmol/L],大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DMA与EDD呈负相关(r=-0.81,P=0.020),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5,P=0.034).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DMA显著升高,其升高与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尿微量蛋白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定35例伴微量蛋白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不伴微量蛋白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阻抗指数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管腔内径.结果微量尿蛋白组颈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低;血流阻抗指数及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高;动脉管腔内径减低,与尿蛋白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与颈总动脉血管内径负相关,与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70例T2DM患者,依有无并发CHD分为糖尿病并CHD组(22例)和糖尿病不并CHD组(48例),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再依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和非白蛋白尿组(42例),比较两组CHD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并CHD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HD组〔(96.71±45.87)mg/L∶(9.77±5.94)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H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白蛋白尿组(46.43%∶21.43%,P<0.05)。结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T2DM患者CHD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按MAU水平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各100例。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踝肱指数(ABI)。检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B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等。结果①社区高血压并微量白蛋白尿组MAU水平高于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ABI低于NAU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SBP、DBP、FBG、TG、TC、L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U组的MAU与ABI呈负相关(r=-0.266,P<0.05)。结论 MAU和ABI密切相关,提示微量白蛋白尿和高血压肾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根据47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DM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组(EDN组)和糖尿病肾病临床期组(CDN组)。检测各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血糖、血脂、血清肌酐、尿素水平;以181例健康检查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结果:①T2DM各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T2DM各组间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②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血清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a(Lpa)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随着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增加而降低,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 h)32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40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RP、TNF-α、IL-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RP、TNF-α、IL-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白蛋白尿和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的CRP、IL-6、TNF-α增高,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肾病(DK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分为4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25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μg/min或〉300 mg/24 h,同时,血肌酐≤133μmol/L;(4)肾衰竭组(DM4组)4例,血肌酐&gt;133μmol/L,同期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均行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各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DM1组总肾GFR与NC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2、DM3、DM4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明显低于NC组(P〈0.01)。(2)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未见异常时,总肾GFR即可出现异常(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是影响GFR的主要因素(P〈0.01),BMI、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与GFR的下降有关(P〈0.05)。GFR与病程、收缩压、HbA1c、Scr呈显著负相关(r=-0.156、-0.183、-0.272、-0.302,P〈0.05)。结论 GFR的下降不仅存在于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于正常清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并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进程以及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罗格列酮治疗组(DM+RSG组,n=40例)和格列吡嗪治疗组(DM+GLP组,n=38例),观察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结束时检查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白蛋白排泄率用随机晨尿的尿白蛋白/尿肌酐(ACR)比值表示;比较24h平均收缩压(MASBP)和24h平均舒张压(MADBP)。结果治疗6个月后DM+RSG组和DM+GLP组FPG、P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DM+RSG组ACR由治疗前21.8±6.3mg/mmol降至14.6±4.8mg/mmol(P〈0.01),DM+RSG组治疗前后MASBP和MAD-BP降低值同DM+GLP组治疗前后MASBP和MADBP降低值,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尿白蛋白排泄率同MASBP和MADBP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21和0.489,P〈0.05)。结论本组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具有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提示罗格列酮具有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和心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关系。方法将302名T2DM住院患者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10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20~200μg/min)107例,临床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9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CIMT水平;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UAER和CIMT的关系。结果三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具有可比性(P〉0.05)。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CIMT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临床白蛋白尿组CIMT增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相关显示,UAER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r=0.716,P〈0.001)。结论UAER与CIMT关系密切,UAER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CRP的检测在预防和诊治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正常尿蛋白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7例,大量尿蛋白组24例和终末期肾衰组25例,并设健康对照组40例。测量各组CRP,并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CRP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CRP与病程(r=0.606,P〈0.01)、UAER(r=0.671,P〈0.01)、甘油三酯(TG)(r=0.405,P〈0.05)、肌酐(Cr)(r=0.324,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RP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且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方法纳入15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82例,11例无糖尿病、高血压者为正常对照,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AASI,并检测尿白蛋白、肌酐,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检测血脂,血肌酐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ASI、ACR高于非合并高血压者(P0.05)。正常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患者的AASI分别为(0.33±0.07),(0.46±0.12),(0.57±0.10),(0.74±0.08),两两相比均有差异(P0.05)。AASI≥0.55组与AASI0.55组的糖尿病患者的ACR相比增高(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AASI与ACR呈正相关(r=0.692,P=0.000),与GFR负相关(r=-0.16,P=0.042);多元回归分析发现AASI仅与ACR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AASI高于非合并高血压患者,AASI与ACR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联合AR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本院就诊的4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RB治疗组(A组)、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B组)、ARB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C组)各15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疗程16周,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TGF-β1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各组尿微量白蛋白、血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血TGF-β1水平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以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纤维化,且联合ARB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排泄的变化并分析尿MCP一1排泄与尿白蛋白排泄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A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the ratio of 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ACR:mg·g^-1·Cr^-1)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N=21),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N=20),临床白蛋白尿组(D组,N=17)。检测所有人选者尿MCP-1/尿肌酐(Ucr)比值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C组、D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尿MCP-1/Ucr水平显著升高(P〈0.01),C组和D组尿MCP-1/Ucr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尿MCP-1/Ucr水平与UAIb/Ucr、HbAlc、血清TC和TG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MCP-1排泄增加,并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炎症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EA)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0例,早期DN组29例,蛋白尿组32例;选择9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炎症因子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UmALB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用致敏乳胶增强免疫技术测定,IL-6、sICAM-1水平的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hs-CRP[(10.63±8.31)mg/L]、IL-6[(74.35±58.94)ng/L]以及sICAM-1水平[(113.93±42.26)μg/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9±3.27)mg/L、(29.32±17.09)ng/L、(27.15±13.97)μ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UREA各组之间hs-CRP、IL-6以及sICAM-1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UmALB与hs-CRP、IL-6、sICAM-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68、0.731 8和0.8567,P〈0.01)。结论炎症是DN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