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对进行性全身性硬皮病(PSS)的诊断价值,我们选择确诊PSS患者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了ENA多肽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量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疾病 (CTD)患者血清中抗可提取核抗原 (ENA)自身抗体滴度 ,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自制抗各种ENA单克隆抗体 ,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定量检测 1 2 8例CTD患者、5 0例非CTD患者及 6 0名健康人血清的各种抗ENA自身抗体滴度。用健康人血清各ENA抗体滴度的均数加上 3倍标准差 ( x +3s)为cutoff值 ,界定各种ENA抗体检出率。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和非CTD患者组比较 ,抗Sm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抗ul RNP抗体在SLE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抗SSA和SSB在干燥综合征 (SS)、抗Scl 70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病 (PSS)、抗Jo 1抗体在多发性肌炎 /皮肤炎 (PM/DM)患者中的水平和阳性率都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定量检测CTD患者血清中各种ENA抗体滴度 ,对CTD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现象与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与疾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5 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 (ANA) ,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多肽抗体谱 (ENA谱 ) ,以散射免疫比法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 (RF)。以 2 0例慢性乙型肝炎为病人对照 ,2 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伴ANA、ENA谱、RF(IgM )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其中RF的检出阳性率最高 (2 6/5 4) ,ENA谱中以抗SS B或抗SS A阳性为主要反应 (15 /17)。结论 :慢性HCV感染者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 ,应引起临床在对疾病监测及治疗和对相关机制探讨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陈涛  肖庆忠  宁波 《检验医学》2004,19(4):344-346
目的定量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疾病(CTD)患者血清中抗可提取核抗原(ENA)自身抗体滴度,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自制抗各种ENA单克隆抗体,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128例CTD患者、50例非CTD患者及60名健康人血清的各种抗ENA自身抗体滴度.用健康人血清各ENA抗体滴度的均数加上3倍标准差(+3s)为cut off值,界定各种ENA抗体检出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非CTD患者组比较,抗Sm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ul-RNP抗体在SLE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抗SSA和SSB在干燥综合征(SS)、抗Scl-70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病(PSS)、抗Jo-1抗体在多发性肌炎/皮肤炎(PM/DM)患者中的水平和阳性率都明显升高(P<0.01).结论定量检测CTD患者血清中各种ENA抗体滴度,对CTD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Ig G、Ig A、Ig M、C3、C4抗核抗体谱 (ANAS) ,抗双链脱氧核糖 (ds- DNA)抗体 ,可提取核抗原 (ENA)的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ANAS采用间接荧光法 ,抗 ds- DNA抗胶体金斑点渗滤法、ENA采用免疫印记分别对 SL E活动组 5 1例、非活动组 6 3例患者的血清与 4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测。结果 :SL E活动期患者 Ig G、Ig M、Ig 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C3、C4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0 1) ;非活动期 Ig G、Ig A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和 P<0 .0 5 ) ,而 C3、C4、Ig M无明显差别 (P>0 .0 5 )。114例 SL E患者ANAS阳性率为 78.1%,抗 ds- DNA抗体为 6 2 .3 %,ENA多肽抗体中 Sm阳性率为 2 7.2 %,抗核糖核酸抗体 u1RNP阳性率为 3 6 .0 %,抗 SS- A阳性率为 3 6 .8%,抗 SS- B阳性率为 16 .6 %,4 0例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0 .0 0 1)。结论 :多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对 SL E的诊断和病情活动程度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调查组)和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进行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检测,对比2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检测,调查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等阳性率分别为79.6%、55.6%、58.5%;对照组的ANA阳性率为1.9%,其他抗体阳性率均为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联合检测结果,可以有效地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对45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SLE患者检测ENA结果为抗Sm抗体阳性率为31.11%(14/45)、抗UIRNP抗体阳性率为8.89%(4/45)、抗SSA抗体阳性率为24.44%(11/45)、抗SSB抗体阳性率为6.67%(3/45)、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率为11.11%(5/45)、抗RO-60抗体阳性率为46.67%(21/45)为最高.抗Scl-70抗体和Jo-1抗体没有检测到,其中SLE患者检测抗Sm抗体、抗SSA抗体和抗RO-60抗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P&lt;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ENA多肽抗体谱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对SLE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ENA)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1例RA患者(RA组)、55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RA组患者接受3个月的标准化治疗,根据疗效分为缓解组(n=45)、活动组(n=26).抽血检测RA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非RA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RA组患者血清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而血清ANA、抗ENA抗体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非R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血清RF、ANA、抗ENA抗体阳性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活动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RF、Ig、ANA与抗ENA抗体检测可用于RA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当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时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对45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SLE患者检测ENA结果为抗Sm抗体阳性率为31.11%(14/45)、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8.89%(4/45)、抗SSA抗体阳性率为24.44%(11/45)、抗SSB抗体阳性率为6.67%(3/45)、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率为11.11%(5/45)、抗RO-60抗体阳性率为46.67%(21/45)为最高。抗Scl-70抗体和Jo-1抗体没有检测到,其中SLE患者检测抗Sm抗体、抗SSA抗体和抗RO-60抗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ENA多肽抗体谱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对SLE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F)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胶体金层析法和线性免疫分析法对420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患者进行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检测.结果 420例RF阳性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抗ENA抗体阴性者占52.4%(220/420),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抗SS-A抗体)均为阳性者占0.4%(2/420),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均阴性者占21.4%(90/420).在抗CCP抗体阴性、抗ENA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抗 Sm抗体阳性14例,包括皮肌炎7例、系统性硬化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抗U1RNP抗体阳性3例,均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抗SS-A抗体阳性68例,均为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B抗体阳性25例,均为干燥综合征患者.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强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抗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F仅可用于RA患者的初筛诊断.  相似文献   

11.
秦雯  余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4):484-485,48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的39例PBC患者为PBC组;并选择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ENA检测的患者45例为疾病对照组;另选择该院体检中心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的40例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MA)。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包括抗-AMAM2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LC-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结果 PBC组中有27例AMA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69.2%,其中颗粒型16例、着丝点型6例、胞质型5例;抗-AMA-M2抗体阳性率为56.4%,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41.0%,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3.3%,LKM-1、LC-1抗体和SLA抗体均阴性。疾病对照组中AMA抗体的阳性率为62.3%,其中均质型4例、胞质型1例、着丝点型7例、颗粒型12例,其他抗体均未检出。健康对照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均为阴性。PBC组中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AMA-M2抗体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GP210抗体、SP100抗体、抗-AMA-M2抗体检测对PB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弥漫性硬皮病(P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等14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检测。一次性同时检测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抗rRNP、抗DM-53、抗RA-54、抗D′E等10种自身抗体。结果6种疾病抗ENA谱阳性率依次为75.6%、90%、70%、50%、42.1%、25%,除出现单项自身抗体阳性外,均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结果,说明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ENA系列抗体有相应的疾病抗体谱。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ENA自身抗体操作简便、省时、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用血量少、不需特殊设备,可同时完成对10种自身抗体的识别和过筛,对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例RA患者(RA组);20例确诊为非RA自身免疫痛患者(非RA患者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RF、Anti—CCP、ANA、抗ds—DNA、抗ENA抗体。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Anti—CCP采用化学发光微粒予免疫检测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55%、And—CCP的阳性率为80%、ANA阳性率分别为65.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5.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非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20.0%、Anti—CCP的阳性率为5.0%、ANA阳性率分别为60.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30.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A患者中RF、AInj—CCP阳性率较高.五者的联合捡测可提高捡出率.对RA病情的鉴别诊断及发展和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引起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血清RF,抗RA33抗体,CRP,ANA及ENA联合检测在间质性肺炎及相关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3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普通肺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 间质性肺炎组患者RF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间质性肺炎组患者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间质性肺炎组患者抗RA33抗体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疾病组间抗RA33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间质性肺炎灵敏度分别为:34.38%,25.00%,56.25%,78.13%;诊断普通肺炎灵敏度分别为:10.00%,6.67%,80.00%,16.67%;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1.08%,32.45%,43.24%,62.1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各疾病组的特异度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各组间均较低.结论 对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RF,抗RA33抗体,CRP,ANA,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种抗体阳性对抗核抗体阴性的确证试验价值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核抗体 (ANA)是抗核内多种抗原成分抗体的总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核抗原 (ENA)抗体检测是对某些核抗原抗体的确证试验。在临床检测中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阴性 ,而抗dsDNA抗体或抗ENA抗体阳性。本研究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4月期间本院已联合检测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的病人血清标本4 0 4 84份。从中选出ANA阴性标本 12 86 1份 ,男 3987份 ,女8874份 ;患者年龄 9~ 71岁。其中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均阴性 12 16 5份…  相似文献   

16.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 E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疾病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目前抗 ENA抗体的检测主要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 ( CIE)和免疫印迹技术 ( IBT)。本室自 1 996年开始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 ENA抗体 ,现将用 ELISA和 CIE同时检测 2 4 4例 SLE患者血清中抗 ENA抗体结果报告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2 4 4例 SLE来自 1 996年~ 1 998年 1月我院皮肤科 ,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 SLE标准 [1] ,正常对照组为我院体检健康者 40例。二、试剂EL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IBT和免疫斑点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3例)和31例健康者做对照组进行了抗ENA抗体检查,同时观察了IBT和免疫斑点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核抗体(IFAN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43例送检标本IBT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0.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88.89%),皮肤炎和多发性肌炎16例(62.50%),干燥综合征28例(92.8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91.67%),类风湿关节炎60例(66.68%);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54.5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51.85%),干燥综合征26例(85.71%),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43.33%),结缔组织病8例(66.67%),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5例(31.25%).结论 免疫印迹技术(IBT)敏感性好,特异度高,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ANA检测仍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及抗双链DNA抗体(ds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阳性率极其联检的意义.方法 ANA和dsD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ENA采用欧蒙印记法分别对89例SLE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SLE各种抗体阳性率不同:ANA、dsDNA和ENA抗体在SLE阳性率分别为81%、51%和70%,ENA中抗核小体抗体(AnuA)、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RNP)、u1RNP抗体、SSA抗体、SSB抗体、Scl-70抗体、Jo-1抗体、PC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His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7%、13%、31%、45%、16%、1%、0%、2%和31%;同时SLE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AnuA、ds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项自身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不同,所揭示的临床意义也不同;dsDNA抗体和AnuA抗体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IBT和免疫斑点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3例)和31例健康者做对照组进行了抗ENA抗体检查,同时观察了IBT和免疫斑点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核抗体(IFAN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43例送检标本IBT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0.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88.89%),皮肤炎和多发性肌炎16例(62.50%),干燥综合征28例(92.8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91.67%),类风湿关节炎60例(66.68%);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54.5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51.85%),干燥综合征26例(85.71%),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43.33%),结缔组织病8例(66.67%),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5例(31.25%).结论 免疫印迹技术(IBT)敏感性好,特异度高,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ANA检测仍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20.
ANA、抗ds-DNA及ENA多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华  郑颖  林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67-6768
目的:探讨检测抗核抗体谱ANA,抗ds-DNA及抗ENA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7例已确诊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和53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ANA、抗ds-DNA及ENA多肽抗体的检测,ANA用生物薄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用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用斑点法进行测定。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NA阳性率为74%;抗ds-DNA阳性率为53.2%;抗ENA阳性率为68.8%;抗ds-DNA对SLE阳性率为88.9%,抗ENA谱对鉴别病种意义很大,其中抗Sm对SLE阳性率为42.2%,抗SS-A对SS阳性率为40%。结论:AN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的一类抗体,为非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初筛指标。抗ds-DNA、抗Sm为诊断SLE的特异性指标,抗ds-DNA可作为SLE治疗和监测的指标,抗ENA谱可用于鉴别病种.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和对照分析,可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