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孙永辉  刘俊峰 《河北医药》2010,32(11):1411-1412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食管癌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的患者胸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食管中段癌术后复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用药组(A组)和术后观察组(B组),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显示子胃排空试验。计数进食试验餐后120min的入肠显示子个数。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进行显示子胃排空试验。结果术后1、3个月A组显示子胃排空较B组加快(P〈0.05),但较C组减慢(P〈0.01);术后6、12个月A组显示子胃排空较B组加快(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具有促进去迷走神经支配的胸腔胃排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PCI的20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抽样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1例,A组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0.1 g/d),B组给予高剂量阿司匹林(0.3 g/d)。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内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B两组治疗后6、12个月血栓烷B2及总胆固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组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6个月后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86%,B组为15.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PCI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一种既能短期缓解细菌性外阴阴道炎病临床症状,能延长药物疗效的理想方案。方法两种不同方法治疗210例细菌性外阴阴道炎,其中A组采用甲硝唑片加聚维酮碘洗剂, B组采用氧氟沙星栓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加苦参洗液山东菏泽维宏药业有限公司研制。在治疗后第3天、7天及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干净3~7d回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微生物学指标。结果用药知3天时, 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微生物学指标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时, 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 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诊时采用聚维酮碘洗剂,擦洗外阴、阴道,能迅速缓解外阴阴道细菌感染症状,促进其他药物起效。而加用纯中药苦参洗剂,避免了药物对皮肤黏膜的刺激,短期内可提高外阴阴道细菌病原体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4.
赵青  肖琅 《天津药学》2009,21(5):22-24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粉雾剂对稳定期不同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选取的60例稳定期的COPD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胸片提示为肺气肿型,B组30例,胸片提示为肺纤维化型,两组均给予噻托溴胺粉雾剂吸入治疗。于观察首日、第8周、第12周,检测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A组FEV1在第8周与B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第1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FEV1(%)在第8周、12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VC在第8周、12周较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FEV1/FVC在第8周、12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C在第8周、12周较B组显著升高(P〈0.05);随访3~6个月A组急性加重人次、住院人次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噻托溴胺粉雾剂对气肿型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肺纤维化型,明显减少气肿型COPD患者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激素应用在防治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妇女/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3组,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基础上,A组(n=30)给予口服雌激素(CEE)+醋酸甲羟孕酮(MPA),B组(n=30)给予戊酸雌二醇(E2V)+MPA,C组(n=30)不给予任何雌激素;治疗前、治疗1年后测量腰椎(L1~4)后前位骨密度、左侧股骨上端(股骨颈、大转子、沃氏三角区)骨密度;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1年后,C组患者腰椎骨L1~4、股骨颈、沃氏三角区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低于A组与B组治疗后骨密度(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②用药3个月时,A组出血率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A组出血率高于B组和C组(P〈0.05);用药9个月及12个月,3组的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应用可以有效防治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延缓骨质丢失的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硒酵母片联合甲硫咪唑与单用甲硫咪唑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方法:18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甲硫咪唑联合硒酵母片治疗18个月后,继续服用硒酵母片至24个月)和B组(甲硫咪唑联合硒酵母片治疗,疗程18个月)和C组(单用甲硫咪唑治疗,疗程18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3个月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含量变化,治疗3个月时的有效率,以及停用甲硫咪唑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FT3、FT4、TRAb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TSH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1、2、3月,A组和B组FT3、FT4和TRAb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TSH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A组、B组的有效率优于C组(P〈0.05);停用甲硫咪唑6个月后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酵母片可以加快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治疗速度,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并且在治疗结束后继续服用硒酵母片有可能预防Graves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许永霞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55-156
目的:探讨病程对糖尿病(DM)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东山医院内分泌科236例糖尿病患者.依据病程长短分为4组,病程3个月(A组),病程6个月(B组),病程1年(C组),病程2年(D组),比较分析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A组与B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而其的C组与D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时要针对不同病程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79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厄贝沙坦组(A组)40例服用厄贝沙坦150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组(B组)39例口服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观察2组的降压疗效及对尿微量蛋白的影响。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A组收缩压下降更明显。治疗后2组尿微量白蛋白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A组下降更明显,而治疗前后2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控制血压疗效可靠、耐受性好,远期观察厄贝沙坦对尿微量蛋白的降低优于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与口服降血糖药物(磺脲类)的有效方法。方法 21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A组)、多次胰岛素(B组)、口服降血糖药物(C组),每组7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和B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反应明显少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基础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可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素配合微波及单纯干扰素、单纯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295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微波灼烧糜烂面治疗99例;B组单纯干扰素栓阴道上药治疗98例,隔日1次,15d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月经期停用;C组干扰素配合微波治疗98例,除用微波治疗外给与干扰素栓1粒阴道上药,隔日1次,15d为1个疗程。结果C组治愈率与A组、B组治愈率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C组总有效率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相比副反应明显减少P〈0.05;3组中均以单纯型疗效最佳,乳突型疗效最差;单纯型3组疗效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颗粒型C组、A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B组相比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乳突型C组、A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愈率与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C组与B组相比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配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显著提高,尤其对难治的乳突型,且副作用较单纯微波治疗显著降低,是目前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分有细菌感染组(A组,33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检测血清PCT水平测定并进行痰培养观察分析。结果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B组患者两个阶段降钙素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P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B组患者两阶段平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急性加重期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稳定期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急性加重期内痰培养显示31例PPM,其中19例细菌载量≥10^7CFU/mL;稳定期痰培养显示20例PPM,其中8例细菌载量≥10^7CFU/nlL,细菌浓度为2.3×10^6CFu/mL,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期(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及艾叶油雾化吸入对哮喘豚鼠白三烯C4及Th1/Th2失衡的影响及平喘的机制.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复制哮喘豚鼠模型,60只豚鼠随机分为As2O3雾化吸入组[B1:2.0 mg/(kg·d)、B2:4.0 mg/(kg·d)]、联合用药组[C1:2.0 mg/(kg·d)+ 0.05 ml、C2:4.0mg/(kg·d)+0.1 ml];同时设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组(A组)及正常对照组(D组).用药7天后,比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三烯C4的变化及Th 1/Th2失衡的情况.结果 (1)LTC4:B1、B2、C1、C2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1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B2与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与B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h1/Th2失衡:①IFN-γ:B1、B2、C1、C2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L-4:B1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与C1组、B2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FN-γ/IL-4:B1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与C1组、B2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三烯C4的升高及Th1/Th2的失衡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As2O3平喘的机制与降低LTC4及调节Th 1/Th2的失衡有关;艾叶油平喘的机制与降低LTC4有关,较小剂量的As2O3及艾叶油联合雾化吸入可安全有效地达到平喘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对龈沟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慢性牙周炎10例,共入选28颗第一磨牙为观察牙进行基础治疗,观察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基础治疗后2个月患牙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牙周附着丧失和牙齿松动度的改善情况,及龈沟液量的变化。结果基础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均低于基础治疗前,且基础治疗后2个月低于基础治疗后1个月(P〈0.05)。基础治疗后2个月牙齿松动度较基础治疗前和基础治疗后1个月好转(P〈0.05)。基础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龈沟液体积小于基础治疗前,且基础治疗后2个月小于基础治疗后1个月(P〈0.05)。龈沟液体积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基础治疗后慢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减轻,龈沟液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及干预肠道菌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确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100例,其中85例完成试验,将85例完成试验者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②入选后,每4—6周检测粪便菌群,出现菌群失调的患者,干预组给予菌群调节制剂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治疗。③当出现症状时,记录患者IBS症状学积分,未出现症状要做无症状记录。结果①对照组发生菌群失调27例,其中出现腹泻症状者24例,症状发生率为88.9%(24/29),干预组发生菌群失调29例,干预后出现腹泻症状者15例,症状发生率为51.7%(15/27),对照组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②对照组发生症状时症状学总分、腹痛时间、腹痛频率及腹胀比例症状学积分明显高于干预组[分别为(10.4±3.3)分比(6.8±2.8)分、(2.0±1.0)分比(1.2±1.1)分、(2.0±1.0)分比(1.2±1.0)分、2分(1,3)比0分(0,1)],而大便形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黏液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与IBS存在一定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IBS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恢复正常肠道菌群有助IBS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赵猛  马超  韩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92-3594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患者使用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并与26例单纯使用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VAS和Oswa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9.3±15.6)ml,多于对照组的(141.3±15.7)ml(t=3.154,P〈0.05);手术时间(121.3±19.3)min长于对照组的(69.4±15.8)min(t=3.256,P〈0.05),两组切口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986,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638、16.327、18.204,均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1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2、1.774、1.697,均P〉0.05)。结论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的达到术后稳定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1%聚桂醇不同时间用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血管瘤患儿分为A、B、C、D组,A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B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30 min瘤体注射,C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48 h瘤体注射,D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2周瘤体注射,比较4组患儿VEGF评分、MV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儿CD34阳性反应呈棕褐色颗粒,强阳性表达。A、B组患儿VEGF评分及MV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VEGF评分及MVD评分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VEGF评分及MVD评分显著低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聚桂醇术前2周瘤体注射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有效率较高,可有效促进瘤体消退,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全瓷冠烤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瓷冠烤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144颗前牙予全瓷冠烤瓷贴面修复,并与同期制作的金属烤瓷修复体以CDA评价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在解剖外形、颜色、牙龈刺激及龈缘灰线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瓷冠烤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57例牙周病患者216个患牙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成基础治疗对照组和基础治疗加派丽奥软膏的试验组,记录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4周、第8周检测指标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与基线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派丽奥能提高慢性牙周炎治疗的效果,是值得推广的牙周炎局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随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患儿体格发育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NRDS患儿根据是否应用Ps治疗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采用相同常规药物及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s治疗。两组分别于生后3、6、9个月和1、2、6岁进行体格发育随访,于6岁时检测肺功能,并将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6.5±13.2)h和(26.8±12.5)d,对照组分别为(69.8±27.7)h和(42.6±18.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3个月观察组平均身高、体重、头围分别为(57.2±2.6)cm、(4.76±0.45)kg、(38.6±1.3)cm,对照组分别为(56.1±2.4)cm、(4.35±O.37)kg、(38.1±1.6)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6、2.78、2.81,P均〈0.05);但该三项在患儿出生6个月以后的随访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有26例、对照组有16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时观察组最大呼气中段流量为(1.6±0.3)L/s,对照组为(1.4±0.2)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治疗NRDS可缩短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早期体格发育和肺功能,是提高NRDS患儿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联合全麻组(B组),每组各35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气道压(设定气腹前为T1,术毕放气后为T3);测定患者麻醉前(T0)、气腹后20min(T2)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4)3个时点的血气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发生率和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 A组患者在T2、T4时的SBP、DBP和HR与T0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B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2时两组患者气道压均升高,但A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之间比较,T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3时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只有T2时HCO3-明显高于T0(P<0.05),其余指标在各时点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躁动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全麻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是腹腔镜手术的良好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