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针法穴道记》一书中针灸对于"时症"、"羊毛痧"、"中风"、"小儿惊风"等急症的救治方法,重点介绍该书的诊疗特色即临床注重急症救急首重刺血、重视风关穴治疗小儿惊风以及治痧之要勿忘痧筋等治疗理念与方法,并结合现代针灸临床实践对该书所述理念及方法加以评价,指出其刺血治痧等治疗方法在现代临床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在现代中风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治疗中的进一步扩展应用。该书突出了针灸在急症治疗中的重要性,对现代针灸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吮痧疗法治疗小儿急性喉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吮痧疗法治疗小儿急性喉炎42例韩文信**主题词小儿喉炎/外治法吮痧疗法小儿急性喉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1993~1996年间,应用民间吮痧疗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3岁22例,4~6...  相似文献   

3.
马涛  李岩 《天津中医药》2010,27(1):32-33
《痧惊合璧》是一本中医治疗急危病症的专著之一,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痧症要诀》、《惊风三十八症童人图》、《急救经验良方》。讲述了痧症(涉及了心血管系统及神经、呼吸、消化、泌尿、传染等科系的内外科急症)、喉科急症的治法方药,以及单验方的配制使用法度,其中针灸治疗占很重要的地位,而针灸治疗中针法特点又以刺血为其特点。还摘录了有关小儿科发热性急症运用针灸治疗,如小儿风疹可用刺血疗法;小儿惊风症,多以灸法治之等,另外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细菌、病毒的侵袭。有关小儿急症治疗,现在鲜用针灸以及刺血等疗法,但临床上尤其是惊风等症运用针刺疗法效果显著,本书涵盖面广,内容颇丰,故写此评介并向同道推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金柳如诊治小儿麻疹、风痧、奶痧、丹痧的经验,用药师古而不泥古,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猩红热猩红热古称烂喉痧,又名“(疒丹)痧”、“喉痧”、“烂喉(疒丹)痧”,是由链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见症以起病急骤,咽喉红肿疼痛腐烂,全身皮肤出现特异的硃砂样的皮疹,继之脱屑等症为特征。多发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较多。其治疗分为疹前期,见疹期,落屑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恽铁樵(1878-1935年),名树珏,别号黄山、冷风、药盦、血涵、焦木,清末民初江苏武进人,因子女病殇而发愤研读医书,最终走上行医之路,早期即以儿科闻名,对儿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治小儿痧疹与惊风,《保赤新书》是其儿科代表作。现对其相关经验探析如下。1因势利导,辨治小儿痧疹恽铁樵认为,痧疹为温热时邪蕴于肺胃,病在三阳。痧疹喜透发,故宜顺应机体抗病的本能,因势利导,拨乱反正,使疹从皮肤透发。  相似文献   

7.
推拿挤痧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挤痧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挤痧组和中药内服组。推拿挤痧组(41例):取穴:肺经、风门、天河水、肺俞、大椎。操作: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按揉风门23 min、揉按肺俞23 min、揉按肺俞23 min,然后挤捏大椎、肺俞以出痧为度。1次/d,4次为1个疗程。中药内服组(46例):口服小儿清热止咳合剂,33 min,然后挤捏大椎、肺俞以出痧为度。1次/d,4次为1个疗程。中药内服组(46例):口服小儿清热止咳合剂,315 mL/次,3次/d,4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挤痧组、中药内服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8%(54%)、95%(87%)。两组治愈率比较推拿挤痧组优于中药内服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推拿结合挤痧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内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玉玲治小儿丹痧经验卢卫强(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启东226241)关键词小儿丹痧;辩证论治王玉玲主任医师乃全国名老中医,悬壶近7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儿科方面深有造诣,现将王老治疗小儿丹疮按三期采用“一透二清三养阴”的经验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9.
陈耕道系清·乾隆嘉庆年间名医,善治疫痧。所倡“表末火本”,治以“疎达清化”,深受后世医家赞尝。所著《疫痧草》一书,奉为治疫痧之圭臬。现将其经验介绍如后,或可作为今世治疗之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药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治疗方法,刮痧、拔罐等中医外治法在中医儿科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是肺系疾病的治疗。负压吸痧法能够有效地将刮痧疗法和拔罐疗法进行了融合,同时具有拔罐和刮痧的特色,形成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负压吸痧法具有平衡阴阳、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的功效,操作简单、痛苦较小、安全,易于被儿童接受。负压吸痧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同时亦可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对于防病治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痧症在侗医中是指一种病名,“着痧”侗语称“ ”。人体一旦着了痧就会出现不同症状。在临床上采用了“刮痧、扯痧、挑痧”等治疗方法来治疗由痧症引起的疾病。在侗族地区侗医生或民间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痧、瘴、蛊、毒是岭南和壮族地区的四大病症,痧病排在首位,尤为常见。刮痧、挑痧治疗痧症在岭南壮族聚居地几乎家喻户晓。笔者从痧症的内涵及病因病机、治疗思路、典型病案等方面总结牙廷艺教授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痧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侗医对痧症归纳为乌痧、羊毛痧、绞肠痧、泥鳅痧、蚂蟥痧、挖脑痧、水黄痧、少年黄痧、痧症入腹、痧症霍乱等十种。侗医在治疗各种不同的痧症既有相同的又有不相同的方法和手法。如打火罐、推拿(放痧)刮痧、雕痧、捏痧、放灯火、吸吮等经济实惠简单易掌握又行之有效的独具民族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14.
<正>壮医学是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等理论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壮医学理论([1])。而且毒理论始终蕴含于壮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药理之中,"痧毒致病"是壮医毒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壮医学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又是长久以来壮医治疗痧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痧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做一浅述。1壮医对痧毒的认识痧毒,壮医又称之为"痧气"、"痧麻"等,是导致人体发病的主要因素,包含有下列因素:无法消化的食物或无法排除的代谢废物;"离经之血";以及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毒",当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抓痧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56例,随机分为抓痧疗法治疗组和口服药物对照组,分别采用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治疗。结果: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抓痧疗法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P<0.05,P<0.001);抓痧疗法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临床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P<0.05),在改善腰背肌肌电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抓痧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而且操作简便,疗程短,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治疗急危病症的著述中,有一本《痧症全书》曾一度在南方流传。此书原为清康熙年间闽中林森(药樵)传授,昆陵王凯(养吾)编辑,刊行于福建。后因滇南“民病霍乱而发痧”,“乡里如(此书)法治之,无不奇效”,故于道光乙酉、光绪丙戌年再次重刻,昆明现存刻版。书中详述痧症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和具体治疗方药,适合临床参考运用。但因“痧症之说,医经不传”,本书过去刊本不多,识者尤少,故特撰文介绍于下。一、痧症的病因病机全书的指导思想是痧毒理论,认为痧者毒也,毒是痧症的根本病因。书中云:“时症谓之痧”,“痧者厉气也”,“痧亦疫之类耳”,明确指出痧症为季节病,时行病和传染病之类。又云:“痧不尽系六气七情,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痧病病名的出现及演变历程,探讨痧之内涵。南宋叶大廉《叶氏录验方》首次记载了"沙病"名称。宋元多把经挑刮治疗出现斑点的病叫"沙",如溪毒、射工、沙虱等病;明代多指以腹痛闷乱、不能吐泻为主症的病证,以绞肠痧为主;清代"痧"是在之前"沙病"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瘟疫发病的某些特点而形成的疾病概念,多指痧疹和瘟疫类疾病;现代多指"痧象"、"出痧",即刮拭后皮肤出现的颜色和性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楚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8):791-792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儿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好发于冬春两季,多见于 3~ 10岁小儿,临床以骤起高热、咽痛、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和疹后脱屑等为特点,治疗不当易并发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病,给小儿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丹痧方联合青霉素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痧病,又名痧症、贫麻、贫痧等。痧病是以壮医为主的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一种病症名称。该病以全身胀累、头晕脑胀、胸腹闷胀、肢倦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刮痧和内服解痧毒药为主[1]。临床上,痧病与感冒(指中医的外感)在临床表现上  相似文献   

20.
痧症是畲族医药学中历史最悠久,发病最广的病症之一。畲医对痧症的治疗极具特色,疗效显著,但对痧症的症型至今尚无完整和统一的说法。课题组在原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痧症的发病特征,发病部位,治疗经验总结了108种痧症,同时阐述了分类、名称、症状、治疗,为畲医痧症的继承、发掘、和整理构筑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