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与成效。方法:对12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64例,分析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经分析得出,常规护理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12.50%,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3.13%,两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在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几率,且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郑爱熔 《中外医疗》2013,32(7):152-153
目的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以及成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在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21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在实施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将者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为重患者在院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意外的发生率,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2452例,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1204例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的12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5例,死亡1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1.90%;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54例,死亡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而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行全面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病房中的危重80例患者,选择时间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行不同的护理方式:全面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别名称对应:研究组、对照组。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急诊危重患者经数据软件分析发现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5.00%),且护理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指标有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需对急诊危重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以此降低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袁代辉 《吉林医学》2011,32(23):4945-4945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与措施,方法:对213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5例发生轻微意外,转运过程无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医护专人护送,转送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风险评估;转运前备好药品、物品;与相关科室及检查部门提前联系;对创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并做好危重患者口头、书面的交接,杜绝急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洋洋 《吉林医学》2013,34(11):2148-214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335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能安全到达相关科室。结论:妥善准备好转运前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积极完善交接管理,确保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急诊危重患者采用护理干预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的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接受上述的治疗之后,其中在意外情况、护理的纠纷的情况等之间的病情比对照组的低,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过程中的满意度93.48%明显的比对照组的满意度86.96%高(P<0.05).结论:急诊危重在临床的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发生率,提高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院内转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80例,实施转运前、转运途中、转运后系列安全护理。结果 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均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其中CT、X-线、超声等检查均做到零等待,全部患者转运时,无1例因病情加重造成途中抢救和死亡,无护理纠纷的发生,转运时间平均(11.09±2.84)min;患者家属对转运护理满意79例(98.75%,79/80)、相关科室满意78例(97.50%,78/80)。结论经过检查前的充分评估,有效地计划,组织、准备及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将急诊科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危险事件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我院急诊科转运至病房的危重患者2188例,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做好转运前物品的准备、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及转运后病情的交待等.结果:2188例患者采取上述护理后均安全转运至病房,无一例患者途中发生意外.结论: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措施后,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科室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从急诊转科时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护理。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急诊科采用Drager,carina系列呼吸机转运121例危重患者的资料,进行护理经验总结。结果:121例危重患者均安全转移至相关科室。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维持有效通气起了关键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从急诊转科时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护理.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急诊科采用Drager,carina系列呼吸机转运121例危重患者的资料,进行护理经验总结.结果:121例危重患者均安全转移至相关科室.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维持有效通气起了关键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置流程,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治疗期间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治疗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安全转运和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急诊中的危重病人而言,能够减少治疗的转运时间和等待时间,减少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医院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运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0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1例,护理纠纷患者1例,成功转运率为100.00%。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3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5例,护理纠纷患者7例,成功转运率为8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采用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院内转运成功率,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次数,提升转运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转运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各种急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的初步处理后,常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在院内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通过对527例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经过急诊初步处理后,因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须进行院内转运,院内转运是危重患者救治生命链中的重要一环。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时间虽然很短,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护理措施不当或转运途中的条件限制,可导致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71%的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病死率比平常高9.6%,具有很高的风险,常常引发医疗纠纷。本文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出现的意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整体护理在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入该院急诊种就诊的肋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平均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院内转运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医疗纠纷及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整体护理在急诊肋骨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较好,可为临床急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77-83
目的探讨双人核对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双人核对单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科室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工作满意度七个方面测评中,及时准确通知病区、通知所需物品准备、护送患者准备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运途中物品准备、携带资料完整性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人核对单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陈义玲  陶莉 《大家健康》2016,(2):281-282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取决于转运可能带来的获益与风险之间的评估,急诊收治的危重患者被转运至院内另外一个地点以获得原有地点不能得到的治疗或者检查。一旦转运的决议得到允许,就必须尽快落实。而在此之前,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必须得到仔细的策划,并挑选合适或者得到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转运设备方可进行[1]。护理人员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包括转运前护理,包括患者准备、接收科室联络、转运物品准备、抢救器材及药物准备;转运中护理,包括转运途中监护、静脉通路保护、患者搬运、突发事件处置、转运方案质控;转运后护理包括患者交接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现将笔者所在急诊科近年来有关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转运时采用转运床,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测,在以上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的安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死亡、转运意外和护理纠纷三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可提高院内转运专业护理的质量,降低转运危险性和医疗纠纷发生率,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莉 《吉林医学》2015,(9):1931-1932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中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实施了集束化干预策略,选取常规院内转运76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常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转运中意外发生率及科间,患方满意度的变化,评价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运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转运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护送途中意外情况发生率从15.8%下降到3.7%。运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科间满意度从77.6%上升到92.7%,患方满意度从68.4%上升到85.4%。结论:运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提高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及科间满意度,患方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