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海岩  杨光天  杨文发  方毅  温峰 《海南医学》2013,24(18):2787-2789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1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高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3年,无发展;1例行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治疗必须考虑肾功能的保留问题,高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术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于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断,评价其临床意义,提高对于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 对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32例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SE序列观察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有边缘较为清楚的等T1等T2信号,同时在其中有一些不等的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观察显示,在T1及T2的中高信号区域,出现了信号缺失的表现.结论 对于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MRI在对其诊断方面优势较为明显,特别是对于脂肪抑制序列的敏感性最高,可以认为MRI是诊断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一项比较重要同时效果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精准诊断及一切口同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BMI:20.96,因“触及腹部肿物2周”入院。术前双肾增强CT诊断为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三维重建进一步明确肿瘤位置、血供等信息。 结果 排除相关禁忌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同期采用腹部正中纵行切口行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术中见双肾周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包绕肾脏,游离后切除双肾可见外生血管平滑肌瘤,手术顺利,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示:(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术后住院10 d,无术后出血、肾衰、漏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患者未见转移、复发征象。 结论 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除了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必要时建议结合基因检测、影像学重建等精准诊断,制定手术计划,且一切口同期手术治疗两侧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结节性硬化症伴发的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的CT表现。结果颅脑CT显示侧脑室室管膜下钙化结节和/或非钙化结节6例;腹部CT显示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其中2例同时伴发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胸部CT显示淋巴管肌瘤病1例。结论结节性硬化症的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并且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相关性,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较少见的肾实质良眭肿瘤,肿瘤自发性破裂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9年9月收治了1例双肾多发性错构瘤伴一侧瘤体破裂出血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CT诊断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诊断46例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瘤CT资料。重点讨论:CT检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方法和CT在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捡查46例病人,均为二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发现单肾累及30例,双肾累及16例,6例合并肿瘤内出血或者肾包膜下出血,CT诊断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的准确性(89.1%)。结论笔者认为采用找到肿块内脂肪征的合适的检查技术,多数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发现能够鉴别肾微脂肪成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癌的典型CT特征.方法 奉组包括15例肾微脂肪成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50例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平扫,皮髓质期及分泌早期).分析常见的CT特征,包括平扫时的密度,增强时的特征(如是否均质强化,强化时的CT值,强化的时效特性),肿瘤边缘,肿瘤中心的位置,瘤内钙化.结果 均质强化和延时强化是肾微脂肪成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CT特征,对于二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结论 双期增强螺旋CT对于鉴别肾微脂肪成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癌有重要价值,均质强化及延时强化是提示微脂肪成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有价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1例双肾多发性错构瘤伴一侧瘤体破裂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较少见的肾实质良性肿瘤,肿瘤自发性破裂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9年9月收治了1例双肾多发性错构瘤伴一侧瘤体破裂出血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本院诊治的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47例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并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3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果 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8例患者术后经3~75个月的随访,未见脂肪瘤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术前确诊的主要依据.直径大于4 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及CT诊断价值.通过1例罕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见,CT扫描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对9例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CT平扫示高密度衰减,增强后肿块密度均质增加.3例行MRIT1加权像未示高信号,在T2加权像示均质的低信号.B超检查6例示等回声、3例低回声.术前5例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误诊为肾细胞癌.术后所有患者病理诊断为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并非所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能检测到脂肪成分,CT、MRI、B超相结合能提高脂肪含量极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的正确性,但病理诊断是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12.
2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明伟  李敏  郝玫 《重庆医学》2007,36(7):632-634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的CT表现特征.结果 27例共发现35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双肾各部位发生率相当,为边界清楚或较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多脂肪型占57.1%,少脂肪型31.4%;很少或无脂肪型11.4%.瘤内出血4例,其中1例合并肾包膜下及肾周积血.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多样性强化.11个部分突向肾轮廓之外的病灶中6例(约54.5%)周围肾组织呈杯口征,9例(约81.8%)见劈裂征.所有病例均无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者.结论 CT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17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影,3例显示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低于正常肾实质,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结论 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份,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离体肾手术(Bench surgery)就是将病肾切下后,经过冷灌注,在体外无血条件下,施行病变切除,修补或肾血管的成形手术,然后做自体肾移植术,或将肾在安全时间内(24—72小时)冷藏后再做肾移植。用离体手术自休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狭窄、肾结石等国内已有报告。对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采用此术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一例双肾多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  相似文献   

15.
方卫华 《安徽医学》2004,25(4):327-328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约80%的患者伴有双侧多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voiipoma,AML),又称错构瘤(hamartoma),临床较为罕见.本院近期收治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B超检查79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9/103),CT检查86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6/103),32例行MR检查者28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8/32)。7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肾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其中8例直径小于4 cm者行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肾切除术18例,10例患者临床观察。随访3~36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临床观察患者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B超、CT及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主要手段,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理想方法,应从严掌握肾切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CT鉴别诊断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意义。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肾癌和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资料。③结果 在CT图像上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密度特点不同,小肾癌动态增强扫描均呈“快进快退”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时均显示脂肪成分。④结论 CT检查(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4-117
目的 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肾细胞癌44例和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在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中观察比较肿瘤大小、有无钙化、有无坏死、边缘清晰情况、假包膜存在情况、是否单发及强化延迟的存在情况,进行平扫期及三期动态增强,得出平均CT值。结果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肿瘤成像大小要小于肾细胞癌,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钙化、坏死、假包膜、强化延迟的情况较肾细胞癌少,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边界情况较肾细胞癌清晰,并且大部分为单发,比较肾细胞癌患者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肾细胞癌患者的CT值高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鉴别诊断肾细胞癌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肿瘤内寻找脂肪成分是鉴别肾细胞癌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关键,对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应用CT进行肿瘤强化程度以及强化模式的选择是主要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的影像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全部行CT扫描;其中4例行MRI扫描、10例行B超检查.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大于4cm行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MRI诊断准确率高,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肿瘤直径>4cm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20.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但双肾多发错构瘤伴结节硬化罕见.我们自1998年6月~2001年10月发现3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