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当前较易发现的不射精和精液异常两大病因探索了其相关的内涵和相应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并提出了本院相应科研课题中有关8型证治中疗效分析,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大内科疾病的整体医学模式(参见《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性疾病的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相应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10年来对多种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观察,从约5000多例次实践中总结出8型中医证治和中西医结合对有关病例的病证诊断、治疗及4级疗效评定的整体医学模式,使有利于改进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而有效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当今医学所处的时代(是实验医学向整体医学、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为背景,从医学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状,认为目前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尚未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理论体系,以致造成中西医结合工作停滞不前的局面,而这又使相当一部分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认识不到中西医结合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唯一模式。因此,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10年来对多种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观察,从约5 0 0 0多例次实践中总结出8型中医证治和中西医结合对有关病例的病证诊断、治疗及4级疗效评定的整体医学模式,使有利于改进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而有效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证关系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来自半个多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的总结,是两种医学体系交叉融合的良好切入点,是较为成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意象思维、辩证思维与现代医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国特色医学诊疗模式,在防治疾病的科研及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基于中西医治疗本病现状、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中西药结合、循证医学构建等多角度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士奎 《中医药学刊》2002,20(3):281-282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20世纪对人类医学的一大贡献,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深刻启示,中西医结合必将成为“综合防治”人类疾病的重要途径,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21世纪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依据我国卫生工作特点,根据“中西医并存”、“中西医并重”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要求,我国出现了“三个医学”,即中医学、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本文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谱的变化与老年人保健、疾病谱的变化、社会发展与心身健康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日益高度分化,需要高度综合等发面说明了传统医学必将再兴起。而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传统医学乃至整体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西、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学术差异贯穿了整个医学史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始末,二者从哲学理论基础到临床诊疗理念都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充分利用中医的辨证与辨病、局部与整体的治疗特色,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以中医之长补西医之短,积极促进中西医结合向转化医学聚焦,必将对提高肿瘤防治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21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随着生物医学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新的医学体系之一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结合、融汇了中医药知识和西医药知识,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防病治病、提高临床疗效,以新的医疗思维与模式服务于人类健康,以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丰富了世界医学科学。文章简要阐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发展简史、发展现状,提出了改变中西医结合医学现状的措施,展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趋势。医学自身的发展和医学发展新模式给了中西医结合的更多机遇,应寻找更新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在基础性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找到中西医结合的突破方向,从交叉到融合再到创新,打开中西医结合新局面,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遇到的困惑。中医之进步在于借助现代诊疗设备扩大四诊的范围,发展“微观”辨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观”,发展系统医学、整合医学,两者相向而行。“态靶辨治”将可能成为构建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重要途径,“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是在“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可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提供较明确的解决思路,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指明重要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和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将“由靶及态”思维模式融入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中,即“以西为本,中为西用,以中为本,西为中用”。一方面,加强西医学对中医传统理论和整体观等方面的借鉴,提倡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的更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时运用“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指导确立诊疗策略和临床选药,从而循序渐进地打靶、调态,为现代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中西医学体系学习互鉴,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内在规律,真正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召开的"中西医结合整体医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10月16~20日在湖南省大庸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20人,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医院。会议共收到论文196篇。会议首先由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恩教授致开幕词,并就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和展望作了学术报告;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李连达教授作了有关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报告。通过本次会议,可以看出我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医学的学术思想正在深入人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诊治性疾病的整体医学模式王明辉,彭志辉,王风雷近五年来,为探索某些性疾病的整体医学诊治模式,我们采取了相对固定的八种中医证型(肾虚肝郁、肾阳虚、肾阴虚、气滞血瘀、下焦湿热、肾阴阳两虚、非典型证、虚实夹杂)和9o系列五种中医辨病辨证施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模式钟伟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学科。但由于其历史较短,并受诸因素制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方法,并将这种诊疗模式上升为理论。1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的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也随之而改变成社会-心理-生理的整体护理。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体,是在西医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并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制定出护理计划,再组织实施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并实行表格化管理。在实施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再论“证”与病理过程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踪近 2 0余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论述了中医在医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以及现代医学模式对中医“自然整体医学模式”的挑战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主张“拿来主义” ,即把现代医学关于“病理过程”的研究成果拿来 ,作为中医的“证”所由产生的内在根据 ;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命题 ,即“证与病理过程相关” ;将中西医结合进程设想为“并轨”、“入网”及“定位”3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 ,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也随之而改变成社会—心理—生理的整体护理[1]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有机结合体 ,是在西医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 ,并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 ,制订出护理计划 ,再组织实施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并实行表格化管理。在实施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 ,体会如下。1 熟悉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的理论基础首先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新的医学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认为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通报》2008,7(3):5-5
5月21日下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讲坛第五讲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陈可冀教授,以“提倡多元模式,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药事业”为题,系统阐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并从多种角度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远大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中西医结合学科充分吸收两种医学之长,对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教育是为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而设置的医学教育模式,经过50多年的发展,院校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主要途径,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学科特殊性对办学带来一定客观困难,且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与西医学有各自的形成和特点,各具优势与不足,可以取长补短,互补结合;中西医结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并恰好处在人类需要和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且从临床实践看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但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什么是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模式,希翼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为根本点和出发点,终究会创造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