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的X线征象,提高乳腺肿块的X线定性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肿块的X线征象,将X线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灶总数为68个,X线表现为良性肿块者25例,2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合,2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表现为恶性者36例,3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合,3例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1例为纤维腺瘤,1例为囊肿,1例为paget病);未定性者27例,病理诊断专1例恶性,1例良性。结论:乳腺X线检查对于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是目前乳腺肿块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数字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数字钼靶X线摄影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数字钼靶X线片.结果 X线显示肿块22例(61.1%),肿块伴钙化7例(19.4%),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4例(11.1%),Pagets病1例(2.7%),仅有钙化者3例(8.33%),异常血管影3例(8.33%),皮肤增厚4例(8.73%).结论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6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学资料。结果:本组乳腺癌患者56例乳腺癌中X线表现为肿块36例;微小钙化(簇样、短棒样)11例:星芒影9例;局部密度增高、结构紊乱4例;血管影增多、增粗、迂曲10例;乳晕增厚8例;乳头凹陷7例;乳后间隙结构不清或消失3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47例;单纯癌7例;大汗腺样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结论:诊断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肿块影、簇样钙化、星芒征,还应重视局部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血管影增多及增粗等间接征象;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8例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结果: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主要有:砂砾样微小钙化12例,其中X线未见确切肿块或结节而以钙化灶为唯一征象者6例;局限性片状、结节样致密影3例;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1例;血管影迂曲、增多、增粗1例;无异常X线征象1例。结论:砂砾样微小钙化是早期乳腺癌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甚至是唯一恶性征象;局限性密度增高,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血管影迂曲、增多、增粗等征象在排除乳腺炎和手术穿刺活检等病史后,可考虑有早期乳隙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61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①61例患者中,单纯肿块41例,肿块伴钙化13例,单纯钙化8例,结构扭曲5例,结构扭曲伴钙化4例,局灶性致密影5例,磨玻璃样改变1例,阴性1例。②有钙化者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有肿块者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粘液腺癌和髓样癌,结构扭曲者和局部致密性影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①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钙化伴肿块、单纯钙化和结构扭曲。②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的大部分,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X线表现。③X线摄影对乳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临床检查阴性的患者,但对致密性乳腺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小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较早期乳腺癌的X线征象特点,以提高对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直径<2cm较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在106例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结节91例;钙化45例。导管扩张4例,局部结构紊乱21例,小灶性密度增高8例。结论:认识上述诸多X线表现,对乳腺癌的较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CR钼靶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CR钼靶X线征象的特点,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乳腺癌的CR钼靶X线表现。结果37例乳腺癌表现为肿块29例;无肿块8例;钙化性改变15例;异常血管影7例;乳头回缩6例;皮肤增厚3例;塔尖征3例,漏斗征1例;乳腺局部结构紊乱和小灶性密度增高影3例。结论肿块和钙化是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CR钼靶X线摄影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癌的表现特征,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观察(附1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135例乳腺癌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将135例乳腺癌的X线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以乳腺外上象限多见占41.5%,其中非浸润乳腺癌5例,早期浸润性癌23例,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2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87例。135例中X线显示肿块占77.0%,其中不规则或分叶肿块占40.0%.毛刺状肿块46.7%。显示恶性钙化56例(41.5%)。X线表现为三型:肿块型、浸润型、钙化型。结论 乳腺癌的影像多以肿块型为主,呈高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星芒壮或毛刺状。泥沙样微细钙化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X线摄影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癌的最有价值的方法。影像学表现与乳房触诊密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21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6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本组216例患者中,钼靶X线正确诊断180例,诊断准确率为83.33%。病变位于外上象限116例(53.70%);清晰显示肿块者150例(69.44%),有毛刺者48例(22.22%),钙化者128例(59.26%),腺体结构紊乱、扭曲伴非对称性致密影者24例(11.11%)。结论钼靶X线摄影能很好地反映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因而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纵膈畸胎瘤的X线表现。方法:筛选了21例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岁以下的纵膈畸胎瘤病例。对其X线表现进仃分析。结果:X线表现:肿瘤为实性肿块者8例,其中6例术前诊断正确,2例误诊为胸腺增大。肿瘤为囊性肿块者11例,10例术前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心包囊肿。肿瘤为囊一实性肿块者2例,术前均诊断正确。结论:大部分小儿纵膈畸胎瘤有典型的X线表现,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乳腺癌手术前诊断水平。方法:23例住院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回顾分析其乳腺钼靶X线表现,结合其病理学基础与生物学特性,总结其相关规律,发现提高钼靶X线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的方法。结果:23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钼靶X线表现:约70%为边缘模糊肿块。而同时出现2—5个恶性征象者有20例,占87%。结论:乳腺钼靶X线成像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手段。结合临床体查,特别是触诊,同时,熟悉及掌握各种乳腺癌钼靶X线的直接与间接征象,对提高乳腺癌术前正确诊断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1998~2001年10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X线征象。结果 106例乳腺癌患,X线正确诊断为乳腺癌98例,误诊为纤维瘤2例,增生团块4例,良性病变2例,X线表现正常2例。正确率92.5%,误诊率7.5%。X线表现:肿块结节影86例;簇样钙化81例,其中47例为泥沙样钙化,34例为蠕虫样或混合钙化;间接征象:小灶致密影、结构紊乱、乳头内陷和皮肤增厚。结论 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目前仍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征象。结果:直接征象:肿块或结节29例,钙化16例;间接征象:腺体结构紊乱,皮肤增厚内陷,乳头内陷,Cooper氏韧带角状增粗。乳后间隙模糊或消失等。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片是检查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分析不同组织学和不同病期的钼靶X线表现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56例,分析其乳腺X线摄影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影116例,微小钙化39例,毛刺征36例,边缘呈分叶状46例,瘤周透亮环及异常血管影34例。男性乳腺癌1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直接观察乳腺肿块的大小、分叶、毛刺征及肿块周围的透亮环与异常增多血管影,必要时采用加压放大摄影,可提高微小钙化的检出率,实现乳癌的早期诊断,是乳腺癌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分析(附114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X线分型和病理关系,以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影像资料的乳腺癌114例,回顾分析其钼靶X线征象及与病理关系。结果乳腺癌分5型:肿块型34例,肿块伴钙化型27例,钙化型28例,结构异常型21例,隐匿型4例。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61.4%,其次是单纯癌,占20.1%。结论肿块型、肿块伴钙化型和钙化型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明确诊断。结构异常型乳腺癌X线表现不典型,认识其X线征象,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及钼靶X线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及钼靶X线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28个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均为非哺乳期妇女,中位年龄41岁(26~70岁)。结果3例呈急性炎性样发作,22例表现为乳腺肿块(1.3~8.0cm)伴局部疼痛,其中4例为反复发作性肿块,5例伴乳头溢液。钼靶X线平片表现可分为4型:炎性样型(2/28)、乳管扩张型(3/28)、局限浸润型(10/28)及结节肿块型(13/28)。较有价值的征象为沿导管长轴扩展的不对称密度增高影、火焰状外观、密度不均伴低密度管状结构及散在棒状或中空小圆形钙化;邻近区域乳腺略紊乱,继发性积油囊肿形成;乳晕下乳管扩张等。结论熟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有益于指导外科手术。高度怀疑乳腺癌者,组织学检查是最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强化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乳腺异常病变的6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CESM检查.由3位有经验的乳腺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分析乳腺病变的强化类型及强化程度,肿块强化观察病变形态、密度及边缘,非肿块强化观察病变分布类型.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强化特征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经病理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7例,对其行钼靶X线及CT检查,评价2种检查方法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差异性。结果:CT诊断乳腺癌73例,钼靶X线检出80例,2种方法联合检出85例。CT检测早期乳腺癌敏感度83.91%、阳性预测值100%;钼靶X线检测早期乳腺癌敏感度91.95%、阳性预测值100%;2种方法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敏感度97.70%、阳性预测值100%。CT检查发现肿块73例,检出率83.91%,发现钙化48例,检出率55.17%;钼靶X线检查发现肿块80例,检出率91.95%,发现钙化66例,检出率75.86%,钼靶X线与CT检查在肿块检出率与钙化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χ2=16.06,P<0.05);2种方法均未检出淋巴结转移。结论:钼靶X线与CT检查均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钼靶X线对钙化及肿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二者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乳腺X线成像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30例女性早期乳腺癌,行常规钼靶X线摄影,必要时加摄侧位或小角度斜位及放大摄影。结果:30例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为:簇样钙化,乳腺局限性增厚,小致密灶和结构紊乱不对称血管升导管扩张等。乳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壁不规则浸润、僵硬狭窄,导管截断等。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早期发现乳腺癌首选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分析乳腺癌典型及不典型X线征象,提高对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对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肿块39例;微小钙化30例;不伴肿块及微小钙化的乳腺局部结构紊乱4例、星芒征3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3例。结论肿块及微小钙化是乳腺癌最主要、最直接的X线征象,但部分乳腺癌X线上缺乏上述2种表现,单纯以结构紊乱、非对称性密度增高或星芒征为主要表现。提高对此类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的认识,有利于防止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