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调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率、GCS评分以及HAMA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术后感染率以及术后带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心理状况以及HAMA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床上操对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床上操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床上操.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上操实施前后,实验组患者的脉率、血压平稳,变化并不显著,P>0.05.2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上操可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减少因绝对卧床而导致的全身疼痛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ICU气管切开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ICU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评价舒适护理模式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气管壁损伤和气道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管及皮下气肿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方面,舒适护理模式疗效要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集束化干预对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焦虑情绪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联法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机械震颤器+益口含漱液口腔护理+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三联法,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排痰量、痰培养及胸片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效果确切,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床上操联合穴位按摩对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床上操联合穴位按摩对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将1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放松练习、床上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术后6 d内每天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包括腰酸、腰痛、腹胀、肛门未排气持续时间、睡眠、排便、下腹部疼痛及需灌肠情况,并记录膀胱冲洗停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上操联合穴位按摩更能提高前列腺摘除术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气道管理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气道管理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道护理,观察组按气道管理表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气管切开开放时间、肺部感染、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开放时间缩短、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平均住院费用下降及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按气道管理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管理,可提高气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后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及干扰组42例予系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感染情况、护患纠纷、意外事件。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意外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切口氧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切口在常规切口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切口氧疗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 选择气管切开时间大于1个月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切口护理,观察组按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方法加切口氧疗.采用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切口感染率的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切口采用氧气疗法,使切口改变无氧环境,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喉功能重建恢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循证组针对患者术后气管切开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精神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循证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周,与常规组相比,循证组术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生活质量更高、精神状态更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喉功能重建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ICU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一步加强口咽部护理,包括3个方面:①加强口咽部的清洁;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ICU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一步加强口咽部护理,包括3个方面:①加强口咽部的清洁;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护理论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护理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护理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ICU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一步加强口咽部护理,包括3个方面:①加强口咽部的清洁;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卒中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60 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例次、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人均使用费用、气管导管拔管率及平均带管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肺部感染的发生人次少、抗生素人均使用费用低;气管导管拔管率提高,平均带管时间缩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气管导管拔管率,缩短平均带管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病房进行诊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常规气管切开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琦 《当代护士》2016,(12):84-85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予以循证护理模式对改善睡眠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两组均护理1周,术后7 d开始用多导睡眠图(PSG)评估两组的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多导睡眠图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依从率为90.0%,护理满意度为75.0%,对照组的护理依从率为60.0%,护理满意度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新型气管切开换药方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3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碘伏消毒后,普通无菌纱布外敷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观察组在碘伏消毒后,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涂于管周皮肤,待干后,再使用无菌纱布外敷,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气管切开术后第1周换药的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管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1周需进行气管切开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可减少管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减少护士更换气管切开敷料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定(SAS)及与术后身体恢复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前晚间SAS评分及术后刀口疼痛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也显著提前(P<0.05).结论: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加速术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开始进食、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专项护理有利于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