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腔镜在检查异常子宫出血中的效果,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收治的2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应用宫腔镜检查结合诊断性刮宫术及病理活检,对照组运用传统的阴道B超结合诊断性刮宫术。对检测出异常的患者实施相应适合的宫腔镜手术。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和治愈率。结果实验组的检出异常率为98%,子宫内膜活检,2例表现为轻度增生,宫腔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经宫腔镜手术后,患者均被治愈。对照组检出异常率为75%,经宫腔镜手术后,治愈率为76%,未被治愈及未被检出的再行宫腔镜检及活检内镜检查,检出异常者39例,漏诊率为39%,4例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表现为轻度增生,宫腔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实验组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妊娠残留及合计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病因和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8±1.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子宫内膜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不典型增生与癌变,两组患者的病因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直视下行电切术、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确切,电切术并发症较少,因此宫腔镜下电切术可作为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异常子宫出血妇女的病因及探讨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观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进行病因诊断,在术中同时定位取活检及刮宫做病理检查。结果:观例异常子宫出血妇女的出血原因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0例、子宫内膜息肉3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24例、子宫内膜癌17例。宫腔镜诊断子宫腔内异常病变的敏感度为85.4%(111/130)。结论:异常子宫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检查技术,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与定位取活检、诊断性刮宫行病理检查结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腔内病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宫腔镜检查,部分行镜下手术治疗。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31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息肉6例、子宫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粘膜下肌瘤3例、宫内节育器3例。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2%、100%、86%、75%及100%。65例中4例曾作诊断性刮宫检查无异常者,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萎缩性内膜特点为内膜菲薄,有片状或点状出血斑。亚性内膜病变特点为内膜增生隆起,污浊无光泽,伴血管怒张或出血溃疡。对11例内膜息肉,6例宫颈息肉和3例粘膜下肌瘤经官腔镜手术切除治愈。结论:宫腔镜检查是寻找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的有效方法,优于诊断性刮宫,选择合适病例可同时行镜下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病变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无临床表现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每组各65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凭经验对宫腔进行诊刮,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在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定位活检或宫腔镜电切后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粘连7例,子宫纵膈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增生3例,无明显异常32例,未刮出任何宫腔组织5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有2例老年患者出现子宫穿孔,每组各1例。结论:宫腔镜诊断性刮宫对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提高了早期子宫内膜病变及癌变的诊断准确率,能更好地保障妇女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4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镜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1)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的发病年龄较大,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则多见于30~50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正常子宫内膜83.1%,子宫内膜息肉89.0%,子宫黏膜下肌瘤97.3%,子宫内膜炎95.0%,子宫内膜增生93.2%,萎缩性子宫内膜96.9%,子宫内膜癌75.0%。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总体符合率达90.1%。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较好手段,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诊断性刮宫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宫腔镜检查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镜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1%、100.00%、100.00%、100.00%、75.00%。两组手术时间接近,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2±1.9)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准确判断子宫出血的病因,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异常子宫出血就诊患者368例,根据月经情况将患者分育龄期组和绝经后期组.其中340例接受了宫腔镜检查,直视下活检并常规行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在育龄期与绝经后期病因不同,育龄期异常子宫出血69.31%患者有器质性病变,子宫内膜增生居首,绝经后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以萎缩性内膜炎为主.结论 宫腔镜检查提高了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的准确率.操作简单,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治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检查116例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结合病理学作出病因诊断,同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子宫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内膜增生和宫内节育器(IUD)伴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95.7%,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68.1%;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常的灵敏度96.4%,特异性93.9%,阳性预测值96.3%.结论 宫腔镜检查在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方法 2004年5月~2005年5月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87例,术中行诊断刮宫及局部定位活检.结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5例,符合率88.8%,子宫内膜炎43例,符合率90.6%,子宫内膜息肉38例,符合率78.9%,黏膜下子宫肌瘤15例,符合率86.7%,子宫内膜癌3例,符合率76%.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钱月芳 《中外医疗》2014,(32):22-23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刮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刮宫术,并行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经病理学诊断,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粘膜下肌瘤;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宫腔镜检查符合率(90.6%)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8.8%)(P〈0.05);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符合率(85.0%)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检查与治疗术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任涛  熊小英 《海南医学》2007,18(11):72-73
目的 探讨阴道B超、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常规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官腔镜检查,同时宫腔镜下定位活检或诊刮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51.49%.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184例,占91.09%.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166例,占82.18%.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官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保萍 《当代医学》2011,17(18):74-7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2月门诊诊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98例,检查方式分为宫腔镜组200例,诊刮组198例,观察两组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检查具有高度准确性、微创性、直观、快捷等特点。为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不孕症等方面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子宫内外病变。结果:218例检查,检出异常157例,52例地宫腔镜电切术,24例行开腹术,10例行钳夹刮宫术,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符合率96.0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联合B超检查能较全面诊断宫内外病变。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6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62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 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15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6.67%;子宫内膜息肉11例,符合率为90.9%;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符合率为100.0%;慢性子宫内膜炎14例,符合率为64.28%.结论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且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指导下清宫术+宫腔留置透明质酸钠凝胶方案处理稽留流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98例稽留流产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序贯治疗,而后按照清宫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B超监视下清宫术,观察组(49例)采用宫腔镜指导下清宫术+术后宫腔留置透明质酸钠凝胶。比较两组术后发生二次清宫和宫腔粘连的情况及发现宫腔畸形的几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妊娠物残留和宫腔粘连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在发现细微宫腔畸形方面也具有优势,但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腔镜指导下清宫术+透明质酸钠凝胶留置宫腔的方法可避免多次清宫,减少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并能发现宫腔畸形,及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治疗稽留流产4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稽留流产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3例稽留流产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检查加清宫术治疗;另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43例稽留流产患者作对照组,在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后,施行传统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官腔镜和B超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和官腔镜对8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行镜下诊刮术及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官腔镜检查确诊宫内病变34例,B超确诊22例,两者符合率61.3%,其中子宫内膜癌为83.3%,子宫内膜息肉为75.0%。子宫颈管息肉最低(20.0%)。官腔镜检查粘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与诊刮病检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结论:官腔镜是查找子宫出血原因、诊治官腔内病变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诊断妇科常见病的相应方法。方法:采用纤维宫腕镜或硬性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异常超声声像图、不孕症与计划生育合并症、激素替代或应用三苯氧胺所致子宫内膜的生理或特殊改变等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结果:宫腔镜检查与传统的诊断性利宫、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超声波检查相比,即可定位取材活检,又能进行简单的操作治疗,在临床应用上更为直观、可靠、漏诊率低。结论;宫腔镜检查技术应用和普及给宫腔内疾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