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确定老年性痴呆患者 (seniledementiaoftheAlzheimer′sdisease ,AD)有无周围性听功能障碍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利用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声导抗、听觉脑干反应检测AD患者 43例 ,健康老年人 50例 ,评定受试者测听可信度 ,统计测试结果 ,并将上述结果同受试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 mentalscaleofequastionnaire ,MMSE)得分进行对照分析 ,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受试者两耳间周围听力差异无显著性 ,以右耳听力结果 ( x±s)进行统计。AD组纯音听阈为 (2 6 3± 8 5)dBHL和 (2 9 1± 8 7)dBHL ,言语识别率为 (85 5± 5 5) % ;对照组纯音听阈为 (2 3 2± 1 0 6)dBHL和 (2 6 2± 1 1 8)dBHL ,言语识别率为 (87 6± 6 8) %。虽然AD组周围听功能检查结果低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测听可信度、声导抗和ABR阈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老年性痴呆患者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与老年聋相似 ,其周围听功能障碍与MMSE认知量表得分无关。  相似文献   

2.
周围听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周围性听功能障碍程度与认知障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临床痴呆量表(clinicdementiarating, CDR)检测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患者24例,轻度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 AD)患者31例,健康老年人50例,评定受试者测听可信度,统计测试结果,并将其得分同受试者的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声导抗、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将受试者按其听力损失程度分成4级(纯音听阈<25dB为0分, 25~30dB为1分, 31~35dB为2分, >35dB为3分),分别依其CDR得分不同(正常人0分,MCI患者0 5分,轻度AD患者1分),应用Kendalls等级相关法分析。结果受试者2耳间听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右耳听力结果进行统计,发现MCI组周围听功能检查结果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轻度AD组听力障碍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发现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轻度AD患者的CDR得分也明显增加(Kendallstaub=-0 285, P=0 018)。而测听可信度、声导抗和ABR阈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MCI患者与正常老年聋纯音测听、言语测听结果相似,轻度AD患者与MCI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受试者听力障碍程度与其CDR量表得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听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听功能的关系,并为认知障碍寻找客观的评估方法。方法健康老年人(正常组)、年龄相关认知障碍(agerelatedcognitiondeclination,ARCD)老年患者(ARCD组)以及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mildcognitiondeclination,VMCD)的老年患者(VMCD组)各30例,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状态评分,并进行纯音听阈(puretoneaverage,PTA)、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言语测听等听功能检查。结果①纯音听阈、ABR波V反应阈ARCD组及VMCD组较正常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言语测听言语识别阈VMCD组显著高于其它组;最大言语识别率VMCD组显著低于其它组,而ARCD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BRIII-V波间期VMCD组显著高于其它组,而ARCD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不影响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等测试结果,系列外周听功能测试方法不能作为评估认知障碍的手段。引起认知障碍的血管病变波及听觉及其它皮层中枢可能导致言语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位于耳蜗和脑干段之间的听觉通路(听神经)病变引起听觉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是耳科和神经科的交叉综合病变。以听觉功能障碍及言语识别能力差、且言语识别率的降低与听阈水平的降低不相一致为特点[1,2],听力学检查主要表现为OAE正常而ABR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探讨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对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90例60岁以上老年性聋者为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三组,60~69岁(44例88耳)、70~79岁(32例64耳)、>79岁(14例28耳),完成纯音听阈测试、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分别获得0.5、1、2、4kHz平均听阈、MHINT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总得分;分析年龄、平均听阈、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平均听阈、MHINT信噪比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同年龄组间的平均听阈、MHINT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间的MHINT信噪比差异显著(P<0.01),控制认知得分的情况下其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平均听阈与MHINT信噪比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326,P<0.01),随着受试者平均听阈提高,MMSE得分下降,二者有直线相关性(r=-0.187,P<0.05);3MHINT信噪比与MMSE量表得分具有相关性(r=-0.201,P<0.01),认知功能减退组(<27分)的MHINT信噪比平均值较认知功能正常组(27~30分)显著增加(P<0.01);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组中,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减退组之间MHINT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下言语测试可用于老年人听觉功能评估,老年性聋者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之间相互影响,评估老年人听觉功能时应考虑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脑的认知功能依赖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输入,在听觉系统中,外周听器损伤可以立即导致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的听觉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言语识别能力,本文所讨论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Late-onset anditory deprivation)与听力损失程度无关。例如,对称性听力损失患者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一段时间以后,助听耳的言语识别能力将得以改善,但这种改善并非在佩戴助听器后立即发生,因此不能简单归因于听觉放大本身,相反,非助听耳的言语识别能力却发生与听力损失无关的进一步下降,这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源于外周信号输入改变后听觉中枢功能的改变,是使用依赖性认知功能重塑的结果,但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不会发生在双耳佩戴助听器的患者,本文对多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的认识发展过程,可逆性以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并对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对助听器佩戴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推进中文言语测听材料的标准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听觉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因此早期听力学的发展是以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为基础的。二战结束后,言语测听在评估听力伤残和选配助听器时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走向规范化。用于言语识别阈测试的材料(扬扬格词表)和方法(阶梯式降低言语声级)得以确立,同时用于日常交流障碍评估的阈上英文单音节词识别率测试方法也逐渐普及,20世纪40—60年代因而被称为听力学发展历程中的“言语测听年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语前聋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数字化远程认知评估系统(electronic cognitive assessment system,E-CAS)对20例5-17岁的语前聋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进行听觉、言语、认知功能的评估,分析其听觉及言语获得后大脑认知功能的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CAP、SIR评分、E-CAS量表得分随植入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大龄儿童组的同时性加工、注意能力术后6个月末较术前明显提高(P分别为0.02和0.03),青少年组的注意能力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提高(P=0.02)。两组患者计划能力1年后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1)。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1年与健听人在认知功能方面,除注意能力,其余分量表得分仍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听觉言语及认知功能虽有提高,但认知功能总体认知水平仍处于同龄人低水平,且认知功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E-CAS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的可用工具。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聋的中枢听觉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系统分为外周部分和中枢部分。自外耳至第八对颅神经称为听觉的外周部分,脑干及大脑为听觉的中枢部分。也有人将第八对颅神经-脑干的连接称为听觉的外周部分和中枢部分的分界线。美国言语和听觉协会(American Speech and Hearing Association,ASHA)将中枢听功能障碍(central auditory dysfunction)定义为:非听敏度损害和智力损害而致的对听信号信息处理功能的缺陷。Keidl的定义为听敏度和智力均正常的患者对听信号的识别、记忆、认知和理解障碍或不能。这种功能障碍在有竞争声信号或低冗余力言语情况下表现尤为突出。来自双耳的声信号几乎在自耳蜗核至听皮层的所有平面都发生相互作用以对声信息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0.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和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CF)有着密切的关系。耳蜗是听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重要结构,即中枢听觉系统接收和反馈听觉信息的重要窗口。耳蜗精细结构就具有言语编码的功能,耳蜗的基底膜(basal membrane,BM)和毛细胞(hair cells,HCs)从基底圈到顶圈有序的改变,以及传入和传出突触复合体在耳蜗水平为言语编码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耳蜗每个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s,IHCs)上有20-30个活动区(active zone,AZ),这种空间分布与言语声的时空分布的识别密切相关。当外周HL后,听觉中枢输入减少及重组,导致言语识别困难。探讨HL导致的听皮层CF变化的发生机制,可在临床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干预对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较好,且为治疗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