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肠外瘘合并胆或胰外瘘时的营养支持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 :2 3例肠外瘘合并胆或胰外瘘病人行TPN→PN +EN→TEN→EN +口服饮食序贯营养支持。收集各阶段的营养物质供给量、天数、所占比例及各营养支持阶段末期的肝酶谱 ;统计肠内营养给予途径、全组病例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TPN支持前、TEN支持后 1 5天病人的体重、上臂中点周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 结果 :2 3例病人住院总天数为 1 498天 ,使用TPN 90 1天 (60 1 % ) ,供给非蛋白质热量 (1 35 .9± 2 3 .4)kJ/(kg·d) ,氮 (0 .2 1± 0 .0 6) g/(kg·d) ;使用PN +EN 445天 (2 9.7% ) ,供给非蛋白质热量 (1 2 3 .4± 1 4 .2 )kJ/(kg·d) ,氮 (0 .1 8± 0 .0 3) g/(kg·d) ;使用TEN 1 52天 (1 0 .2 % ) ,供给非蛋白质热量 (1 1 6 .3± 1 9.6)kJ/(kg·d) ,氮 (0 .1 7± 0 .0 4 ) g/(kg·d) ,肠内营养途径依次是鼻肠管1 3例 ,空肠造口管 5例 ,堵瘘 3例 ,鼻胃管 2例。全组死亡 4例 ,治愈 1 9例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2例 ,肝酶谱改变 6例 ,腹胀、腹泻 3例 ;TEN支持后阶段营养指标明显改善。 结论 :TPN→PN +EN→TEN→EN +口服饮食的序贯营养支持模式是肠外瘘合并胆或胰外瘘病人的合理、有效营养支持方法 ,其中PN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尿瘘是指生殖器官与泌尿系统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表现为漏尿。常见的有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和输尿管阴道瘘(统称尿瘘)。尿瘘是一种极为痛苦的损伤性疾病,由于尿不能自行控制,外阴部长期浸泡在尿液中,不仅给妇女带来  相似文献   

3.
4.
肠瘘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为创伤、手术后的并发症。本院1989年12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十二指肠瘘3例,胃肠吻合口瘘2例,用周围静脉营养与肠内营养,及附有滴水管的双腔负压吸引管局部引流等措施,均获得瘘口自愈,报道如下。1临床病例(附表)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Whipple法和Child法与胰瘘、胆瘘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探讨其之间的关系。认为若吻合满意,胰管空肠粘膜吻合法在预防胰瘘上仍是可靠的。而近年倍受推荐的Child法可适用于各种口径之胰管,技术上改进后,尚可兼有Whipple法的优点,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术式。胰管内置支撑管且空肠内短管引流即可有效地减少胰瘘的发生。而胆瘘的发生与安置胆道引流无关。胆管戳孔T管引流仍不失为一项有效的预置措施。认为胰腺残端继发性出血可能是Child法的一大缺陷而须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6.
徐小艳  肖琳  周颖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27-3328
目的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方法通过对78例长期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穿刺的方法及拔针后处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患者自我保健。结果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科学的护理和患者自我保健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徐剑 《现代保健》2009,(15):160-160
治疗后天婴幼儿肛瘘28例,平均住院8d,全部治愈。直型皮下瘘采用直接切除肛瘘Ⅰ期缝合术,肌间瘘采用挂线术治疗,均能达到根治肛瘘的目的,又能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该两种术式具有组织损伤小、瘢痕小、引流通畅、便于换药等优点,是治疗婴幼儿肛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10年7月~2014年7月4年间收治的14例肠造瘘患儿进行临床护理,配合患儿进行治疗,为患儿早日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14例意儿进行临床护理研究,找到治疗患儿的最佳效果。结果:肠造瘘患儿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临床分析研究我们得知主要有一是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二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适情况;三是担心高额的医药费用;四是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五是自理能力的下降;最后是担心患儿自我形象的破坏。结论:儿童肠造瘘进行良好的临床护理,能够促进患儿治疗效果,在护理方面要加强对患儿情感的支持,重新医疗塑造自我,并进行认知重建,同时建议护士对患儿加强造疼口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避免内瘘闭塞,提高内瘘成熟。  相似文献   

10.
1994年7月~1997年4月,本院共收治肠结核伴肠外瘘3例,经静脉营养及抗结核治疗均治愈。1临床资料例1女,24岁,因腹痛、腹胀半年,加重10天,于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腹腔多部位结核,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13天并发切口裂开、肠外瘘转本院。查...  相似文献   

11.
胃空肠吻合口复发性溃疡屡见不鲜,合并瘘者后果严重。随着胃大部分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该并发症已时有发生,现报告我院1987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吻合口溃疡并瘘22例,就其发生原因及诊治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性别、年龄 本组22例均为男性,最大年龄78岁,最小36岁,平均527岁。1·2 首次手术时情况及手术种类 本组22例中,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复合性溃疡3例,其中择期手术7例(318%)、溃疡穿孔急诊手术15例(682%)。全部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其中毕Ⅰ式2例、毕Ⅱ式20例。13例(591%)为乡镇医院手术、…  相似文献   

12.
本院外科十年来共收治颈侧部鳃裂性囊肿及瘘19例,均经手术切除,兹将经验教训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7例,均为成人青壮年。病灶位于胸锁乳突肌中点附近10例,稍下6例,稍上2例,锁骨下1例,囊性肿块11例,瘘8例,有手术史3例(其中1例有反复感染及手术史,周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并发恶性食管呼吸道瘘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的对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上腹正中切口,经食管下段行食管造瘘并在造瘘口远端结扎食管消除胃反流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再行胃和空肠造瘘解决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均得到控制,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期由平均4~6周延长到平均13个月。结论对于患有食管癌晚期并发食管呼吸道瘘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困难情况下,选择食管、胃和空肠造瘘加食管末端结扎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有效方法。该法能迅速消除因胃反流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解决患者的饮食困难问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近期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回肠代膀胱术是膀胱肿瘤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后病人的尿液自造瘘口不断流出,需要在造口处黏贴造口袋,若造瘘口护理不当,无疑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良好的护理可以避免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感染、溃烂,电解质紊乱以及预防和控制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避免患者的焦虑、恐惧,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现对我院十余例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造瘘口的护理和并发症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3收治需要进行胃造瘘和空肠造瘘术的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空肠造瘘,对两组手术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30.8±8.2min,研究组为63.7±10.3mm,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44.4%,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透视引导下进行胃造瘘和空肠造瘘术,其安全性高,手术简单,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翻转膀胱皮瓣对15位患有复杂性混合型膀胱三角-膀胱三角上膀胱阴道瘘(VVF)进行修复。方法15位病人都曾进行过复杂性膀胱三角-膀胱三角上VVFs的修复术,历史修复次数1-4次。手术需开腹,沿矢状面打开膀胱,向下翻转膀胱皮瓣,皮瓣大小适合修复瘘缺损即可。首先,阴道缺损需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修补;然后,将带蒂大网膜置入阴道与膀胱间并固定;最后将膀胱瘘缺损和膀胱前壁使用单层缝合法进行仔细缝合。结果1位患者因引流管通过手术缝线插入膀胱而导致手术失败,再次手术成功,其余14位病人手术一次成功,无复发和再插管的情况出现。结论本膀胱皮瓣翻转术修复复杂性膀胱三角-膀胱三角上膀胱阴道瘘(VVF)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映玲 《现代医院》2007,7(7):83-8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护理措施后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中17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200ml/min,重新造瘘16例,改为持久性颈内静脉置管5例。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等。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速度;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780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是否患糖尿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分期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观察预防性造瘘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8例,发生率为6.2%。性别及肿瘤位置因素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χ2=12.96,P〈0.05;χ2=9.38,P〈0.05),其余因素均未明显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男性、低位肿瘤高危个体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未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男性、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7cm是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性造瘘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结果全组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发生于胆道探查2例,胆囊切除1例,胆总管二次手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处理方法分别为损伤修补、十二指肠造瘘。其中治愈4例,死亡1例。结论良好的手术麻醉和细致耐心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而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术式是治疗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刘壮  张海峰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880-2881
自体动静脉內瘘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临床中最为常用的血管通路,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狭窄、硬化或阻塞等并发症,内瘘逐渐失功,而针对內瘘失功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