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厥证是常见的严重病证,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已有记述,如公元前五世纪扁鹊曾用针灸、药熨、汤剂等治好了虢太子的尸厥证。《内经·厥论篇》对厥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后世医家又作了大量的补充论述。考《内经》有暴厥、寒厥、热厥、煎厥、薄厥、大厥、尸厥等;后世又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蛔厥、暑厥、肝厥、实厥、虚厥、秽厥之名。这些名目繁多的厥证,临床上如何区分?它与现代医学之休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急症之一厥脱证的治疗是当前较为重视的国家研究课题。厥脱证是以脉微欲绝、神志淡漠或烦燥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为主证,按中医学理论可分为热厥证和寒厥证。热厥证由热毒内陷、热深厥深发展至元气外脱的热厥气脱证,热厥证多见于感染性休克的前期和早期,元气外脱证出现于感染性休克阴阳离决的临终阶段,而由厥至脱,用抗厥注射液。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气阴耗伤,气滞血瘀,又研制了具有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功效的救脱1号。寒厥证是由寒邪直中、内外皆寒之证,寒厥证可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理、证治几方面,对《伤寒论》的寒厥、热厥、气厥、痰厥、脏厥、蛔厥以及寒热错杂厥进行扼要阐述,同时对有关类似证进行鉴别。《伤寒论》之厥证不同于内科疾病中猝然昏倒而多能苏醒的"厥证"。  相似文献   

4.
厥证是指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四肢厥冷,移时即醒,甚则一厥不复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急危重症,相当于西医之休克。关于厥证的分类,你可能听说过气厥、血厥、痰厥、食厥等等,  相似文献   

5.
简讯     
我院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厥脱证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包括热厥、寒厥证动物模型及“抗厥注射液”的研制已取得进展。热厥证动物模型已初步建立。经多次试验重复性较好。寒厥证动物模型经反复探索,已出现可喜苗头。抗厥注射液经过反复研制,生产工艺有新的突破,目前已进入临床初试阶段。  相似文献   

6.
厥,通常有二种涵义:一指昏厥不省人事;一指手足逆冷。《伤寒论》中所论及的厥,主要指后者,有时亦包括前者。厥证的种类有寒厥,热厥、蛔厥、脏厥、痰厥、水厥、血厥、气厥等。其原因虽多,但总不外乎人体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所致。故“阴阳气不相顺接”是形成厥证的一个共同的病理特点。对于厥证的治疗,我们可以从《伤寒论》中学习到九种方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对厥证有较详细的论述,后世医家对《伤寒论》厥证主要从寒厥、热厥的角度讨论,从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论述了阳气在厥证中的重要地位,概括厥证的病机主要为阳虚、阳郁两类,并从具体的治法中体现了温补阳气和发越郁阳的治则。  相似文献   

8.
凡小儿脏腑功能及阴阳气血逆乱而产生的手足厥冷,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手足厥冷等均可称之为厥证。厥证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都可能出现的一类证候。小儿因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神气怯弱,抗病力差,故厥证的发生率较成人高。但是,如果临证时对引起厥证的病因认识不清,总以阳虚寒盛统之,投以温阳救逆之品,则后果不堪设想。导致厥证的原因甚多,如阳气衰  相似文献   

9.
谈厥     
厥,考之古籍,大致有三方面的含义:(1)逆气自下而上,上冲胸咽;(2)突然昏晕不省,移时方苏,或一厥不还;(3)手足寒冷。《伤寒论》中的厥证主要论述四肢厥冷甚则体厥之证,对昏厥和逆气上冲间有论述,不属主要。今就论中四肢厥冷证(姑称狭义厥证)作一总结,以利更好地体会论中辨治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中"厥"的含义有二:一为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一为厥逆,亦称厥冷,系四肢清冷不温,即肢厥.<伤寒论>第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逆又分寒厥、热厥.<素问@厥论>首先提出"热厥"一词,"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张仲景论及了外感病阳明实热内结致厥.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指出温病热厥有三,其论补<内经>、仲景言之未尽.然厥证不同,治疗各异.兹依据<条辨>所论,对温病热厥证治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三、厥证的主要证型厥证病因繁多,见症复杂,历代分类颇不一致,有以五脏分的肝厥、肾厥;有以病因分的酒厥、色厥、暑厥、中恶等;伤寒、温病分阴阳寒热,杂病分气、血、痰、食诸厥;本文分类原则一是根据病机分类使之有利于辨证论治,二是合伤寒、温病、杂病诸厥为一体,分为寒、热、气、血、痰、食、蛔、水八类.其中,中恶归于寒厥;痛厥归于寒厥或瘀血;暑厥、酒厥归于热厥;色厥归于血厥;肝厥归于气、寒、热之厥;肾厥归于寒厥、热厥.  相似文献   

12.
气厥证因暴怒伤肝。导致肝气不舒,气机逆乱,上逆之气阻塞清窍.从而使经气厥逆,阴阳失调所致。笔者近年来,采用点刺十宣穴放血治疗气厥症8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内经》中有关厥证的记载颇多,除了在《素问·厥论》中专篇论述外,还散见于六十一个篇章之内,而且厥的概念及含义也不一致,有从病因病机而言的,有从病变部位而言的,也有从症状而言的。因此初学时觉得杂乱,不易掌握。笔者在重温《内经》的基础上,对厥证进行了初步归纳,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分析及对当前厥证证型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综述,提出厥证中医证型的研究思路与设想如下:(1)规范厥、脱概念;(2)寻找能指导厥证辨证分型的特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3)摒弃一些不太常见的厥证证型使之更具实用性;(4)在统一证型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协作攻关,适时吸纳现代科学成果,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休克是西医名称,可见于多种疾病,它属于中医的厥证范围。其临床表现以卒然昏仆、人事不省、面色苍白、自汗淋漓、手足厥冷为主证.感染性休克,属于中医的热厥或寒厥。热厥治宜清热泻火,方用水牛角30克,生地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手足发凉归属于"肢厥"范畴,《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实证的"厥证"有寒热之分,寒证乃由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不能达于四末所致,热证系由热盛伤津,热邪阻遏,阳气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内经》厥冷症郑禹林(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南昌330008)《厥冷》即手足逆冷,为《内经》厥证中的一个类型。《内经》论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泛指脏腑经络气血逆乱;二是指昏厥不省人事;三是指四肢逆冷。第一类厥逆是讲病机,后二类厥逆是指症状。厥虽可...  相似文献   

18.
温病中的厥证,是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属"阳厥"、"热厥"的范围,是外感性疾病致厥的一种.温病在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常常伴有昏迷、呃逆、痉、瘈等症状.就其病机而言,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火伏阴中而为厥,火出阳分则发热.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337条云:“凡厥者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指出厥逆的含义及其病因病机。然厥证不同,施治则异。兹对《伤寒论》不同厥逆证治作一初探。 一、寒厥:多见于伤寒少阴病阴寒内盛的危重阶段。禀气不足之人,复感风寒之邪,重伤正阳;或治疗失误,汗下杂施,均可病及少阴,导致真火式微,阳气不能布达于四  相似文献   

20.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多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严重者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故《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笔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此类病人,下面就此谈一下最常见的气血两厥的辨证施护,有不当之处,敬请同道给予以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