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们遇到3例股骨颈骨折钢针内固定进入腹盆腔。例一:女,56岁,右股骨颈骨折,克氏钢针固定4个月,小腹痛不适,以大小便时显著。有一枚克氏钢针脱出皮外,针眼感染,在门诊予以拔除。X光片示:另一枚克氏针于腹盆腔内纵立位存留,股骨颈骨折位置尚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0岁,9个月前因不慎摔倒后左髋部疼痛,不能行走,经某医院摄X片示左股骨颈骨折,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打入3枚钢针行内固定术,钢针尾部未折弯。术后摄X片示骨折对位良好,3枚钢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2岁,吞服钢针6枚,4小时后急送我院。X线下发现中上腹6条长约3.5cm密度增高线状阴影。急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部4枚钢针,胃窦部2枚,且见2枚针尖分别刺入胃窦小弯侧,针尾刺入胃窦大弯侧,针体横架于胃窦部。用普通型活检钳反复取6次,钳挟出6枚钢针。术中仅原窦部2枚刺伤胃粘膜,有少量出血外,未见损伤与出血。体会:(1)用金属活检钳挟金属异物极易滑脱,只有钳夹针尾呈扁圆沟槽处,使针尖向下才较牢靠,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滑脱;(2)对针头、针尾两端同时刺入胃窦粘膜内的钢针,取出时,先钳挟针体外…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取胃内钢针的体会宋世明患者女,22岁,吞服钢针6枚,4小时后急送我院。X线下发现中上腹6条长约3.5cm密度增高线状阴影。急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部4枚钢针,胃窦部2枚,且见2枚针尖分别刺入胃窦小弯侧,针尾刺入胃窦大弯侧,针体横架于胃窦部。用普通...  相似文献   

5.
198 5年 4月至 1998年 2月 ,我院采用闭合穿针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198例 ,效果满意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 4例 ,女 94例 ;年龄 6 5~ 81岁 ,平均74岁。其中 Garen 型 46例 , 型 73例 , 型 41例 , 型 38例。骨折部位头下部 6例 ,头颈部 36例 ,中部 6 8例 ,基底部 88例。治疗方法 :一般闭合穿入 4枚直径 3.5 mm克氏针 ,4针分布为 ,第 1枚于粗隆顶下 10~ 11cm进针 ,经股骨距股骨头内位置中 1/ 3偏内后方。第 2枚于粗隆顶下 8cm进针 ,经张力骨梁与第 1枚针交叉 ,头内位置中偏前。第 3枚于粗隆顶下8cm进针 ,经张力骨梁头内位置中…  相似文献   

6.
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亮 《山东医药》2007,47(30):107-108
在C形臂X光透视下牵引床牵引复位,经皮穿入2—3枚导针,顺导针拧入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10例。术后随访2—6a。平均3a8个月。结果除1例术后第6天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骨折不愈合外,其余107例均获得愈合。远期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29例。认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针多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已为公认,但长期在X线下操作对骨科医师有伤害。为此,笔者采用钢针刺探定位法行经皮穿针多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一、治疗方法(一) 定位:①假设股骨颈中轴线:用龙胆紫标出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交点外1cm处为X点。在大转子下缘经皮钻入1枚克氏针直指X点达8~10cm深,将骨质外部分头向折至与股骨干垂直,此针用以固定股骨头  相似文献   

8.
1992~ 1998年 ,我们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及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16例 ,经 2~ 7年随访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2 0~ 48岁 ,平均 34岁。左侧股骨颈骨折 10例、右侧 6例。受伤原因为坠落伤 5例 ,车祸伤 8例 ,摔伤 3例。骨折为头下型 4例 ,头颈型 8例 ,颈中型 4例。均为内收型骨折 ,X线片有明显移位。伤后距就诊时间为 1~ 3天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 5天。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平卧位。取 S- P切口 ,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2 .0 cm至髂骨中间部位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4岁,因仰面跌入沟中,伤及右肩部1小时来诊。检查见锁骨局部肿胀,中外及/3处压痛并触及骨折畸形,肩部高凸。X线片示右锁骨粉碎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治疗:取冠状切口显露,术中见锁骨外端移于肩峰后上方,锁骨外端及肩峰处三角肌、斜方肌附着纤维撕裂,喙锁韧带断裂,骨折远端有一 1. 0cm ×2.0cm大小的骨折片。用两枚2.0mm克氏针固定.一针从远骨折面过形打入,从锁骨远端后面出针,另一针从肩峰关节面打入,肩峰外侧出针,清理关节内组织,用持骨钳维持骨折良好对位,复位肩锁关节,将启峰外钢针打入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依据Gruen法将股骨假体柄侧分为7个兴趣区,并运用双能X线BMD仪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术后1 w、术后3、6个月、1年股骨假体周围BMD监测。并将各时间段、各区BMD值与术后1 w各区BMD值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0髋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手术植入假体后的3个月假体周围BMD值开始下降,6个月内平均值可降至91.02%,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即R1、R7区)BMD下降最为明显,随着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时间的延长,功能训练的增加,术后1年时人工假体周围BMD平均值又升至92.56%。结论双能X线BMD仪原理(DEX)是THA后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股骨侧假体近端松质骨的骨吸收及骨丢失最为明显,但是远端密质骨的失骨量相对较少,近端松质骨区骨吸收程度与假体松动是否呈正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新技术.方法 对3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二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加缝匠肌蒂髂骨瓣植骨、克氏针固定,适度制动及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127 d骨折均愈合,随访平均36个月,按Harris评分优20例,良7例,可4例,关节功能满意,恢复日常工作,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加缝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效果好,能促进骨折愈合,对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我们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 45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9例 ,女 2 6例 ;年龄 3 8~6 3岁 ,平均 5 5 .6岁。均为新鲜骨折。骨折分型 :头下型 5例 ,头颈型 2 9例 ,基底型 8例。左侧 3 0例 ,右侧1 5例。全部在 5天内手术。使用国产尾外六角双端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及配套空心钻头 (4.5 mm)、2 mm导针等进行治疗。1 .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法复位 ,采用Whitman法 ,判断复位以 Garden对线指数为标准。术中用 C型臂电视 X线机监视 ,首先经皮沿股骨颈长轴打入 1枚导针 ,远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骨代谢标志物在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38例,其中女性106例,男性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70例;明确骨折日期、手术日期,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AL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e D,25OHD)水平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1)髋部骨折以女性居多;(2)骨折后1周内术前男性、女性之间,以及两种髋部骨折之间的骨代谢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差异,骨折术后40~50 d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明显上升;(3)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40~50 d女性患者的P1NP上升约3倍,男性患者P1NP上升达到4倍左右;CTX及ALP上升幅度均在1.5倍左右;(4)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P1NP上升约1.5倍,CTX变化不明显;(5)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中部分患者术后CTX呈下降趋势,与基线血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骨折类型不同会影响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研究标志物变化规律有助于评估骨折术后骨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平  西永明  常西海 《山东医药》2012,52(41):64-66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盆骨折患者15例,骨折按AO分型:A型3例,B型8例,C型4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3 h~2 d。9例术中一期闭合复位内固定,6例术前因骨折移位严重或严重合并伤需先行股骨髁上骨牵引再行闭合内固定。结果术中共置入空心螺钉28枚,平均每枚置入时间为53 min。除1枚耻骨空心螺钉置入受髂骨螺钉干扰改用骨圆针固定外,均一次性准确置入,成功率为96.4%。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15例均获随访,根据Majeed骨盆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在有效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的同时,可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0岁,因右小腿开放性骨折行双边式骨外固定架治疗术后3个月,右小腿内侧肿块1个月,于2001年3月8日入院。3个月前因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行清创加双边式骨外固定架固定术。术中在骨折近端打入一枚全针时沿针孔向外侧渗血,经加压包扎,血止,出院。术后1个月患者频繁伸屈患肢后,右小腿胀痛,并从针孔外侧渗血,每次量10~50ml不等,均经加压包扎,血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全身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的定量测定与分析,探讨假体周围和全身BMD变化的规律以及假体松动、不稳的相关因素。方法于术后1w、1、2、3、6、9个月、1、2、3年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37例年龄在65~80岁、因新鲜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全身BMD与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进行3年的连续动态测量,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进行测量。然后将测得的各时相BMD值与术后1w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较术后1w下降6.63%(P0.05),而1~3年则下降速度减缓,但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与全身BMD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内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主要在Gruen1、7区最明显,其中术后9月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术后1~6个月内,Gruen1区术后3月与6月分别较术后1w下降18.88%和21.02%,Gruen7区术后3月与6月BMD分别较术后1w下降22.79%和25.29%。而Gruen4区BMD术后3个月BMD回升,1年后恢复正常(P0.05)。结论 DEXA仍是目前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简单有效的方法。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丢失主要发生在术后3~6个月内,且以Gruen1、7区最明显,其变化规律不但提示了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以及早期防治股骨近端骨丢失、骨溶解的重要性,而且为术后早期假体松动或不稳定的评估、预测及进一步临床预防性治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骨代谢标志物在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 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38例,其中女性106例,男性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70例;明确骨折日期、手术日期,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AL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e D,25OHD)水平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1)髋部骨折以女性居多;(2)骨折后1周内术前男性、女性之间,以及两种髋部骨折之间的骨代谢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差异,骨折术后40~50 d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明显上升;(3)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40~50 d女性患者的P1NP上升约3倍,男性患者P1NP上升达到4倍左右;CTX及ALP上升幅度均在1.5倍左右;(4)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P1NP上升约1.5倍,CTX变化不明显;(5)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中部分患者术后CTX呈下降趋势,与基线血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骨折类型不同会影响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研究标志物变化规律有助于评估骨折术后骨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自发性应力性骨折发生在外观上正常的或与年龄有关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患者存在非外伤性持续性髋部疼痛,最初X线乃至闪烁照相检查所见均可能很少。本文报告4例股骨颈自发性应力性骨折,并讨论其放射线和闪烁照相的征象及其病因学。 1978年1月~1982年12月作者治疗592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4例为无外伤只因骨质疏松而骨折,但其它部位骨正常。例1,男性,83岁。持续性左髋部痛而新近无外伤,最初X线片显示股骨颈中度骨质疏松和非同质性骨小梁硬化性线状区域,符合骨内膜骨痂,有轻微骨小梁排列紊乱,6天后体层摄影证实一个透明的骨折线,当天行放射核素骨扫描显示在股骨颈的该部位摄入增加,符合应力性骨折,3周后X线片显示股骨头下骨折移位,行内固定术。例2,女性,60岁。突然发作性无外伤右髋部疼痛,最初X线片在股骨颈的侧上方显示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张清  牛晓辉 《山东医药》2011,51(40):12-13,16,I0001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切除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患者5例,采用CT数据导航,采用Stryker公司的脊柱导航软件,术中导航指引定位、精确切除肿瘤,并保留股骨颈结构的完整。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导航手术,术后疼痛及活动受限缓解。经术野判定、术中导航指引器确认和术后X线平片确认手术边界充分、肿瘤去除彻底、股骨颈形态结构完整。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骨软骨瘤。平均随访28.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病理骨折。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可术中实时指导手术切除入路、检验切除结果,从而达到复杂累及股骨颈骨软骨瘤的精确切除,避免了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股骨颈的病理骨折。  相似文献   

20.
多钢针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钢针的早期移位和针道感染是两大并发症。现结合我院30例治疗情况,就并发症的预防问题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56~81岁,平均59岁。骨折类型:头下型6例、经颈型9例、基底型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