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目的:掌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汇总,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竹山县共有2个乡镇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波及3所小学2所中学,罹患率201.13‰;发病率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住读生明显高于走读生,5~10岁学生为发病的重点人群;以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发病高峰.结论:人群免疫水平低下,疫情报告不及时,控制措施落实不力是暴发流行的原因.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予以推广,以提高人群整体免疫水平,同时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积极落实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是控制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广州市2006-2018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6-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发病数据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不同年份不同类型学校的暴发疫情发生数以及不同类型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罹患率进行比较,同时对介入时间和控制时间作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 广州市2006-2018年学校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32起,报告病例992例,波及人数26 764人,罹患率为3.71%.报告疫情较多的年份为2006年(9起,28.13%)与2012年(6起,18.75%),暴发疫情主要出现在3-6月及12月,其中4月份最多,共7起(占21.88%).从化区报告暴发疫情数最多(9起,28.13%),小学为暴发疫情主要场所(25起,78.13%),介入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5,P=0.05).结论 广州市郊区的小学是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高危场所,及早介入疫情能缩短疫情持续时间.应加强学校晨检和因病缺勤监测及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常州市新北区某中心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学校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北区某中心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3月24日—2013年7月9日,新北区某中心小学暴发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共发生病例145例,罹患率9.99%;疫情流行过程中出现3个发病高峰共71人患病,占总数的49%,第一个高峰4月24-27日,有28人患病;第二个高峰在5月12-15日,有23人患病;第三个高峰在6月1-5日,有20人患病。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极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流行,加强晨检、加强医疗机构和学校传染病报告、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加强接种,是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连市2008~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其防治策略及规划。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三间分布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4年大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34/10万,无死亡病例。冬春季为高发月份;病例主要集中于14岁以下年龄组,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其中5~9岁发病率最高为173.70/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金州新区(30.25/10万)、西岗区(30.12/10万)、甘井子区(29.76/10万)。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63起,其中有6起构成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儿童为高发人群,加强重点人群疫情监测和管理,提高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是控制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句容市某校发生的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起暴发疫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资料分析.结果:该起疫情持续时间长达113 d,共发病161例,罹患率为28.85%.结论:学校防控措施不得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应急接种率低,使实施的防控措施效果不理想.虽然疫情最终得到控制,但警示深刻.  相似文献   

6.
开封市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暴发疫情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为了解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现将开封市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7-05-16T:10,甘肃省会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汉岔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汉岔小学、刘岔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确诊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湖北省学校2005 - 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 - 2019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不同地区暴发疫情的罹患率进行聚类分析,对疫情处置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5 - 2019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288起,报告病例12 488例,罹患率为3.16%。报告疫情较多的年份为2017、2006和2011年,月份主要集中在3 - 6月及10 - 12月;襄阳市、十堰市报告事件起数最多,武汉市和荆州市的平均罹患率最高,且所有地区疫情暴发场所均以小学为主。目前,疫情主要由属地医疗机构报告发现干预时间中位数为8.8 d,疫情持续时间为27.0 d。结论 小学是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重点场所,冬春季节应加强疫情防控,及早干预疫情缩短疫情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庄伟  张祥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96-1397
2012年5月4日至28日,吉林省白山市红旗小学相继发生31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构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依据《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1],判定为一起学校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一般级突发事件.现将疫情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6年宁化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暴发疫情有关资料。[结果]2006年共报告190例,并发睾丸炎和脑炎各1例;疫情呈散发与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暴发病例占发病病例的56.3%,集中在3所小学,发病107例,罹患率7.1%。疫情流行时间长,波及面广,全县16个乡镇中12个乡镇有病例报告,为多疫点、多传染源的暴发疫情。[结论]应重点加强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敏  陈田木  叶健  李基  廖玉学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713-1715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情况及疫苗保护效果,为评价应急接种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宝安区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史与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结果 该学校儿童流腮罹患率为2.58%,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率为68.35%;接种1剂次的疫苗保护效率为76.30%,2剂次以上的疫苗保护效率为100%,总体疫苗保护效率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1,P<0.05).接种不同种类含腮成分疫苗(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和麻腮风疫苗)的疫苗保护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3,P>0.05);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为71%.结论 接种2剂次含腮成分疫苗能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在流腮暴发疫情中采取应急接种能有效降低流行强度,缩短流行周期,结合洗手及健康教育能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1],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2004年1月1日开通<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后,才有了较为完整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为了解网络直报以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状况,促进流行性腮腺炎的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我们现将十堰市2004-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泛,常会引起暴发流行。为了解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水平及其流行特征,给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今后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7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流行的调查处理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学校、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荆门石化第二小学从2012年10月16日至2012年11月18日,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36例,罹患率为367.34/万。全校病例集中四年级3个班,其中四(2)班20例;占55.56%,通过实施积极治疗病人、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宣传、停课、消毒等措施后,疫情已得到全面控制。结论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者,及时报告,早期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对教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明高坪区江陵镇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原因及传播特征和掌握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扑灭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提供借鉴作用。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共发病101例,罹患率为10.67%,病例主要集中在4月8-12日和4月27-5月16日,各占发病总数的34.65%,发病年龄以7-12岁学生为主,共发病82例占发病总数的81.19%。所发101例病例均无确切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史,免疫空白、疫情报告不及时以及对暴发的防范意识不敏感是本次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和完善对学校疫情报告和传染病管理,加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是防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启东市实验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市疾控中心接报后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迅速采取针对性综合预防措施,短期内控制了疫情蔓延.现将有关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确定流行强度和暴发因素。结果本次疫情历时90 d,共发病111例,罹患率8.48%,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2岁,发病与性别、班级、通住校和免疫史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防控措施落实不及时和不科学、该年龄组易感性上升是引起本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伍芽  龚双秋 《中国校医》2012,26(11):835+837
目的 了解乡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1年洋湖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樟树市洋湖乡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为100/10万,发病具有季节性、发病集中在不通风和无光照的教室,主要发病为一年级学生. 结论 分析两所小学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原因,推广及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防护,提高免疫力,从根本上降低腮腺炎发病,达到控制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泛,常会引起暴发流行。为了解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水平及其流行特征,给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今后当地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6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情况及处理对策,对一起学校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总结出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