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罕见的肾盂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结合10例肾盂内翻性乳头状瘤复习国外文献,对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结果:肾盂内翻性乳头状瘤多以血尿就诊,IVU检查肾盂充盈缺损,CT片示肾盏占位性病变。3例行内窥镜检查见有蒂灰色实性团块,病理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3例内窥镜下局部切除,电灼术,随访三年无变化。结论:此属良性病变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以及对化学性致癌物质敏感不同导致,虽为良性,但易同时或异时并发泌尿系恶性肿瘤,治疗以内窥镜治疗首选,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术后13例行CT随访.结果肿瘤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中鼻道为中心,同时侵犯同侧鼻腔及副鼻窦21例,单纯累及上颌窦2例;所致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术后肿瘤复发率高(85%),3例恶性变.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01~2012-12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基本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10%。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NdYAG激光配合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林庆瑞近两年来,我科采用内镜鼻内进路,配合以NdYAG激光的手术方法切除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临床病理确诊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4例患者,均为男性,病史1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及更经济、简便的检查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乳腺钼靶X线误诊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钼靶X线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触及肿块并行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其中34例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1月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结果:54例误诊病例中误诊纤维腺瘤18例(33.3%),囊性增生或增生结节2例(3.7%)、良性肿瘤可能性大26例(48.1%),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5例(9.3%),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3例(5.6%)。34例行FNA检查,找到癌细胞28例(敏感度82.4%,漏诊率17.6%)。结论:部分乳腺恶性肿瘤影像表现缺少特征性,诊断具良性征象的恶性肿瘤时应结合各种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必要时行FNA检查,其可操作性强,诊断恶性肿瘤敏感度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良性病变的手术概率。  相似文献   

6.
89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CT对鼻腔及鼻突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9例经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均行横断及冠状位鼻窦CT扫描。结果;本组病例CT扫描均可见鼻腔、鼻窦内占位病变,经组织学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结论:CT扫描检查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预测预后及确定手术方案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肾脏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嗜酸细胞腺瘤9例、后肾腺瘤1例、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4例(上皮样型2例,平滑肌瘤型2例)、纤维瘤3例、中胚叶肾瘤2例、神经鞘瘤1例。15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进行了CT和MRI检查。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中胚叶肾瘤和1例神经鞘瘤外,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均质性的实性肿块影。中央瘢痕及可以高于肾皮质的强化方式是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不典型AML、纤维瘤、后肾腺瘤及实性中胚叶肾瘤,在抑脂序列T2WI上呈较明显的低信号,且纤维瘤和后肾腺瘤都具有延迟强化的特征。良性神经鞘瘤具有境界清楚和易于发生坏死、囊变的特征。囊性中胚叶肾瘤缺少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肾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肾癌进行鉴别,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女性,2例男性,发病年龄为17~46岁.3例行CT和US检查,1例行CT和MR检查,2例单独行CT检查,1例单独行US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MR、US表现.结果: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1例诊断为恶性,6例诊断为未定性.6例未定性中,1例于术后半年复查发现肿瘤复发及肝转移.CT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肿块囊壁与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出血坏死区无强化.MR可见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能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US可见肿块呈孤立性、囊实性结构,边界清楚锐利,有包膜回声.肿块周边及实质内可探及血流信号,以静脉血流为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对术前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导管内窥镜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6例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行乳腺导管造影与导管内窥镜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诊断中央性乳头状瘤62例,其中乳腺导管造影正确诊断56例,符合率90.3%,导管内窥镜诊断60例,符合率96.8%;病理诊断外周性乳头状瘤9例,造影诊断7例,符合率77.8%,内窥镜诊断5例,符合率55.6%;病理诊断乳腺癌12例,造影诊断10例,符合率83.3%,内窥镜诊断7例,符合率58.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导管内窥镜可以提高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RCT及MRI在鼻腔-副鼻窦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及22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HR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发病年龄低于内翻性乳头状瘤(P0.05)。生长方式上,部分出血坏死性鼻息肉表现为膨胀性生长,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则无此特点。病灶周围局部骨质破坏是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提示。在CT平扫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密度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P0.05),出血坏死性鼻息肉CT增强各期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强化峰值出现于实质期,延迟期强化减低。MRI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中的出血成分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结节状明显不均匀强化,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片状相对均匀强化。结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区别,HRCT增强扫描及MRI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