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铁军教授,系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现任长春中医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被评为全国第四批及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长春名医,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在临床工作近四十年,在总结中医前辈对肝病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对治疗肝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其临床拟方遣药,精妙实效,尤其擅长"对药"使用.现将刘铁军教授应用"对药"治疗肝病经验归纳整理,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仲瑛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立论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莉  叶放  郭军 《江苏中医药》2010,42(12):4-6
围绕周仲瑛教授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理论,回顾分析了古代中医文献相关理论源流和现代肝病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肝病临床实践认为现代中医依据相关标准制定的肝病辨证分型论治具有局限性;基于肝病湿热瘀毒互结的临床特征,强调肝病湿、热、瘀、毒、郁等多种病理因素之间相互滋生,胶结和合,进而提出"湿热瘀毒互结"为其基本病机特点;瘀热相搏是患者病情加重、慢性化和难治性的关键所在,提出清化湿热瘀毒法是各型肝病的共性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系统阐述现代肝病中医临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详细介绍现代肝病与中医肝病的三层关系,指明现代肝病中医临证的作用领域和作用目标,解读现代肝病中医临证的临床指向和规范用药的原则与方法,通过以上内容对现代肝病临证进行理论衔接和实践渗透,从而为实现现代肝病的中医精准治疗奠定基础,也为中医药治疗现代医学疾病的可行性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医杂志》2012,(8):672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2年9月14日-17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专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肝病多从肝、脾、肾着手,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相关理论肝病亦可以从肺论治。一方面肝肺两脏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肺两脏共调气机升降,共调畅气血、调节水液代谢,肝肺共主卫表而御邪,并且经络上相连。另一方面肝肺两脏病理上互相影响,五行中肺金克肝木,病理上肺病传肝,肝病也可传肺。临床上治疗肝病从肺论治,具体治则包括宣肺疏肝,清肺泻肝,调肺活血,舒肺利水和补肺固卫。由此可见,肝病从肺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相关的理论,为治疗肝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提高中医对肝病治疗提供了又一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肝病胁痛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将肝病胁痛进行分析,并从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及中医外治方法如针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面研究中医治疗肝病胁痛的方法。中医药在治疗肝病上种类繁多,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中医外治在肝病胁痛的治疗上疗效尤为突出,值得大范围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在今后肝病胁痛的治疗中应加大对中医外治方法的研究力度,力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为提高肝病胁痛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医杂志》2012,(11):985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2年9月14-17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专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经验,使学员开阔视野,在短期内获得该领域内名老中  相似文献   

8.
《中医杂志》2012,(15):1311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2年9月14-17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专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经验,使学员开阔视野,在短期内获得该领域内名老中  相似文献   

9.
《中医杂志》2012,(14):1177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2年9月14-17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专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经验,使学员开阔视野,在短期内获得该领域内名老中  相似文献   

10.
《中医杂志》2012,(12):1067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2年9月14-17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专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经验,使学员开阔视野,在短期内获得该领域内名老中  相似文献   

11.
《中医杂志》2012,(13):1132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2年9月14-17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专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经验,使学员开阔视野,在短期内获得该领域内名老中  相似文献   

12.
“治肝实脾”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确定的治疗肝病的重要治法,是五脏一体观的重要体现。“治肝实脾”即通过“实脾”以治疗肝病,从而达到脾胃健、肝病愈的最佳治疗效果,在肝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成为治疗肝病的重要法则。酒精性肝纤维化(ALF)归属于中医“酒癖”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湿热酒毒为致病之因,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且贯穿于疾病始终,病机的关键为脾胃受损、肝脾不和。中医历来重视整体观,本文基于“治肝实脾”理论浅谈“实脾”在酒癖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酒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五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定于2010年5月21日~24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专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经验,使学员开阔视野,在短期内获得该领域内名老中医诊治经验以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中的肝所主之病,范围甚广,不可单一以形质而论,它是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下的脏腑辨证观的体现。清代医家王旭高有言:"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由于肝在中医脏腑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临床上肝病往往比其他四脏病证多见,五脏六腑,上、中、下三焦均可发病。本文通过几例成功运用"肝主疏泄"理论进行辨治的验案,说明肝失疏泄之太过、不及病理表现的复杂性、多样性,展示疏肝理气、酸收敛肝治法临床运用广泛性、灵活性,探讨"肝主疏泄"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涛 《四川中医》2010,(8):32-3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程长,进展缓慢,发展到后期可转化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等不可逆性损害。但在该病早期,甚至中期,通过非药物性干预,可使疾病得到有效缓解甚至痊愈。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阶段。尤其在"既病防变"这个关键阶段的积极干预,使疾病得到有力的控制,不但没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展,反而逆向好转甚至痊愈。使我们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现代医学治疗学中发出它应有的灿烂光芒,开拓了我们在疑难重症治疗方面的眼界,为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肝体阴而用阳",阐述该理论在临床辨治肝病及其他病证中的运用要点,并结合江泳副教授、李常度教授的特色经验及笔者本人的经历加以说明;此外,还阐述了江泳老师融合肝体阴用阳和"少火生气"理论,明确指出临床存在肝气虚证,并创造性的运用"少火生肝气"理论来治疗肝气虚证的观点,以冀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指导老师吴寿善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肝病临床专家,对中医经典特别是《温病学》理论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造诣颇深。吴寿善教授中医肝病学术思想的主要体现点是:把握中医主要证型,灵活论治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医治疗有优势;慢乙肝的病机关键是湿热蕴结;慢乙肝的病机枢纽是肝络瘀阻;慢乙肝无症可辩,舌诊当先;慢乙肝治中焦如衡,治湿勿忘清透气机、平调寒热;重症肝病患者,大黄量重须防白蛋白低下;衷中参西,重视肝病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医肝病疗效评价主要以症状、舌脉、实验室指标、半定量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对软指标定量测评的量表测评方法是解决中医临床软指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把量表测评建立于中医基础理论上,通过复习中医肝病理论,结合中医肝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从宏观、整体角度考虑,认为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建立的理论结构为二维结构,即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在主观部分又分为肝主藏血和主疏泄两个领域和六个方面,探讨中医肝病疗效评价量表初步构想和结构模型,预想可研制出既有中医特色又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医肝病量表,以推动中医药的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医学入门》提出"肝病宜疏通大肠",指出"肝病"可从中医之大肠论治,治疗应以疏通大肠为要。临床诸多医家将疏通大肠法运用在现代肝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们从中西医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探究、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应用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1理论探究最早提出"肝病宜疏通大肠"乃明代著名医家李梴。《医学入门·脏腑》云:"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李梴之后未见有阐释"肝病宜疏通大肠"的专论。对于肝与大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