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产妇的焦虑症状与分娩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婉  黎培石  张莲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38-1639
目的:研究产前心境不良对孕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在产前1周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孕产妇进行了精神心理表现评估,分成焦虑组和对照组,并测评两组分娩质量主要生理学指标(总产程时间、分娩总出血量和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100例产妇中焦虑组35例(占35%),对照组65例(占65%),产妇焦虑发生率为35%。焦虑组总出血量平均为305 m l,对照组总出血量平均为215 m l,焦虑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焦虑组的第1、第2产程和总产程较对照组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产程也较之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组疼痛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焦虑状态可明显影响分娩质量,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产科质量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护理健康教育对围生期孕产妇抑郁、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38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69例围生期孕产妇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9例围生期孕产妇给予护理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问卷评价2组孕产妇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及纯母乳喂养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2组孕产妇分娩前后抑郁、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围生期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孕产妇依从率(73.91%)、护理满意度(69.57%)、纯母乳喂养(52.17%)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和EP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3,11.317,4.328,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和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8,9.268,7.900,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孕产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纯母乳喂养率,同时明显降低孕产妇分娩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减少产妇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孕中期引产与正常孕足月分娩产妇的精神状态(焦虑和/或抑郁)的差异.方法 抽取60例孕中期引产的孕妇和60例正常孕足月产的产妇分别在产前及产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其精神状态,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中期引产组孕产妇产前和产后焦虑和抑郁总发生比例分别为80.0 %和63.3 %,正常孕足月产组产前和产后分别为28.3 %和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中期引产对孕产妇的精神状态有重大影响,更易发生抑郁和/或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SRL998分娩监护镇痛系统和硬膜外麻醉在足月初产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足月初产妇2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138例),观察组给予SRL998分娩监护镇痛系统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治疗,观察两组孕产妇镇痛效果、应激反应、产程时间、孕产妇及新生儿临床结局。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痛后两组均较镇痛前降低(P0.05),但镇痛前和镇痛后10min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C反应蛋白、皮质醇两组产前无差异(P0.05),产后24h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RL998分娩监护镇痛系统在足月初产妇中可以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具有无创性,可降低孕产妇应激反应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2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对孕产妇分娩过程中3个产程的精神心理状态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每个产程分别设置焦虑组和无焦虑组、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比较不同组间孕产妇的基本情况,调查每个产程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第一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7.27%、55.91%,独立危险因素为家人的关心程度低和生产年龄≥3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4.09%、51.82%,独立危险因素为产时不自信和孕期未接受过健康教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4.55%、24.09%,独立危险因素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不同产程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初产妇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4月本院接收的初产妇192例,均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根据镇痛效果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调查产妇临床资料,分析镇痛效果不良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创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镇痛效果不良的预测效力,并以交叉验证法检验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92例中镇痛效果良好171例,占89.1%,镇痛效果不良21例,占10.9%。单因素分析,两组体质指数(BMI)、文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抑郁、产前焦虑、镇痛时机、胎儿出生体重等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产妇文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抑郁、产前焦虑、镇痛时机、胎儿出生体重均为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镇痛效果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应用交叉验证法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2.7%(178/192)。结论:初产妇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仍存在一定镇痛不良几率,产妇的文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抑郁、产前焦虑、镇痛时机、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疼痛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自然分娩的120例足月初产妇纳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将其分为镇痛组(硬膜外镇痛,53例)与对照组(自然分娩,67例),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镇痛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组产妇实施镇痛措施30 min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且整个产程中疼痛程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同时期内疼痛程度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活跃期疼痛程度达到最大,整个产程疼痛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显著(P0.05)。镇痛组产妇实施镇痛措施后,产程各个时期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会阴侧切及器械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_2、PaC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两组产妇SDS及HAMA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后,两组产妇SDS及HAMA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SDS及HAMA量表得分均较分娩前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能有效降低分娩疼痛,促进产程顺利进行,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并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为高龄孕产妇的心理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842例高龄孕产妇(年龄35岁)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分为不良组(312例)及健康组(530例),Logistics分析高龄孕产妇不良心理影响因素,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842例高龄孕产妇SDS评分:正常624例(74.11%)、轻度焦虑106例(12.59%)、中度焦虑68例(8.08%)、重度焦虑44例(5.22%);SAS评分:正常684例(81.23%)、轻度抑郁84例(9.98%)、中度抑郁57例(6.77%)、重度抑郁17例(2.02%);经logistcs多因素分析,有流产史、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好、男孩期望值高均为不良心理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自然受孕为不良心理应激的保护性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73%)、妊娠期糖尿病(5.77%)、早产(8.65%)、低体重儿(11.22%)及胎儿窘迫(9.29%)的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2.26%、2.08%、3.21%、3.9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不良心理应激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罗琪 《实用预防医学》2014,(1):85-86,82
目的探讨产妇焦虑/抑郁程度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纳入研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S)评价产妇精神心理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比较镇痛良好组和不良组、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精神因素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31例(25.8%)存在焦虑,22例(18.3%)存在抑郁,分娩镇痛效果不良19例(15.8%);产后出血9例(7.5%)。分娩镇痛效果不良组轻度(57.9%vs11.9%)、中度(21.0%vs.2.9%)焦虑和轻度(57.9%vs6.9%)、中度(15.8%vs.1.0%)抑郁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镇痛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轻度(22.2%vs.18.9%)、中度(66.7%vs0.9%)焦虑和轻度(55.6%vs.12.4%)、中度(44.4%vs.0%)抑郁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分娩镇痛效果,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娩恐惧和产前焦虑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特征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对在2016年7至12月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定期建卡产检的单胎、头位、健康初产妇进行调查问卷。孕35~40周以数字评定量表(NRS)对分娩恐惧评定,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孕妇进行产前焦虑测量,以自行制定的问卷对产前焦虑和分娩恐惧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特征进行调查。跟踪记录产妇分娩过程的信息。结果信息齐全的286例孕产妇纳入研究范围,其中分娩恐惧(NRS≥6)77例(26.90%),产前焦虑(SAS≥50分)52例(18.2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娩认知缺乏(OR=2.07,95%CI:1.16~3.69)、负面的分娩疼痛预期(OR=10.51,95%CI:5.64~19.60)增加分娩恐惧发生的风险,居住状况不满意(OR=3.51,95%CI:1.84~6.70)和较差的孕期心情(OR=3.77,95%CI:1.68~8.44)增加产前焦虑发生的风险。妊娠晚期,分娩恐惧孕妇较非恐惧孕妇更意愿剖宫产分娩(χ^2=26.95,P<0.01);分娩恐惧产妇镇痛需求增加(χ^2=4.44,P=0.04),临产前剖宫产率亦显著增加(χ^2=5.80,P=0.02)。产前焦虑产妇较非焦虑产妇剖宫产率升高(χ^2=9.12,P<0.01),产时剖宫产率亦较非焦虑产妇显著增加(χ^2=5.30,P=0.02)。无论是否镇痛,产前焦虑和分娩恐惧均对产程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分娩恐惧和产前焦虑具有相关的负性的社会-心理学特征,对分娩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法联合导乐仪分娩镇痛对产妇心理状况及分娩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分娩质量、减轻疼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对象为2016年9月-2017年11月于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分娩的150例产妇,所有产妇均拟行自然分娩并采用导乐仪镇痛;将采用传统膀胱截石位分娩的72例产妇设为对照组,78例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产时、产后2 h出血量以及疼痛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两组产妇产后2 d焦虑、抑郁水平,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5 min、10 min Apgar评分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新生儿5 min、10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法联合导乐仪分娩镇痛能显著降低产时疼痛感,降低产后焦虑、抑郁水平,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及围生期康复干预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孕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差异,通过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比较两组焦虑状态,通过抑郁(HAMD)量表比较两组抑郁状态。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前,两组HAMA及HAMD评分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孕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心理辅导课程及围生期个体化的康复干预可使孕产妇分娩过程更顺利、安全,有助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可改善孕产妇的负面心理情绪,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对初产妇产前、产后心理状态改善效果的调查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拟进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导乐组各30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分娩,导乐组在常规分娩的基础上给予导乐陪伴分娩。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产妇产前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定产妇产后2 d的抑郁程度,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导乐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乐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产妇,阴道助产率与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乐组产妇产前HAMA评分与产后2 d的EP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程度,并且能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中产后出血量,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助产护士产前门诊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分娩结局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1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接受产前常规门诊及产前助产士门诊的80例孕产妇纳入观察组,仅接受常规产前门诊的80例孕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心理状态、分娩结局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8.75%(23/80),低于对照组的42.50%(34/80)(P0.05);观察组出院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100%(80/80),高于对照组的93.75%(75/80)(P0.05)。结论助产护士产前门诊对改善孕产妇负性心理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和提高分娩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导乐陪伴分娩过程中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水中分娩两种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50例,随机纳入TENS组、水中分娩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TENS分娩镇痛、水中分娩镇痛和常规助产,均给予导乐陪伴。比较三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长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最终纳入TENS组45例,水中分娩组45例,对照组44例。三组产妇孕周、年龄、身高、体重、胎儿双顶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口开至2.5~3 cm、5~7 cm后0.5 h和10 cm时,TENS组和水中分娩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TENS组和水中分娩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方法与宫口直径对产妇VAS评分的影响无交互效应(P0.05)。TENS组和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TENS组与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S组、水中分娩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22%、2.22%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过程中,TENS和水中分娩均能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缩短第一产程时间,两者镇痛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妇产前精神状态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78例,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其产前精神状态。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按产后乳汁分泌不同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观察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78例产妇出现焦虑26例,发生率33.33%,出现抑郁24例,发生率30.77%。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剖宫产组明显高于顺产组(P0.05),产后出血组与无产后出血组相比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加代乳品喂养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P0.05)。结论:产前焦虑与抑郁状态是影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应对其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阴性者不良心理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中文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阴性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暴露方式、暴露程度者焦虑、抑郁状况发生情况。结果 195例研究对象中有138例存在焦虑症状(70.77%),110例存在抑郁症状(56.41%)。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狂犬疫苗知识了解程度、暴露方式、暴露程度者焦虑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初中及以下组(80.88%)、农民或民工组(84.38%)、完全不了解狂犬疫苗组(92.11%)、咬伤暴露组(74.12%)和暴露程度Ⅲ度组(83.58%)的焦虑发生率为最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暴露程度者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18~年龄组(67.07%)、初中及以下组(69.12%)和暴露程度Ⅲ度组(67.16%)的发生率为最高。结论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阴性者较多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计划妊娠孕妇在妊娠晚期的抑郁状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择嘉兴市南湖区中心医院产科非计划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计划内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妊娠晚期时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两组量表得分和抑郁的发生率,分析非计划妊娠孕妇抑郁的高危因素。结果非计划妊娠孕妇SDS得分及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计划内妊娠的孕妇(P0. 001),且抑郁不同程度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非计划妊娠孕妇SSRS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计划内妊娠的孕妇(P0. 05),客观支持得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非计划妊娠的孕妇中,大专学历抑郁发生率高于本科、硕士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本科学历抑郁发生率高于硕士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P0. 05),硕士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之间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常住地为城镇、有分娩史以及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常住地为农村、无分娩史级无不良孕产史的孕妇(P0. 05);抑郁孕妇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低于非抑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本科学历、有分娩史以及有不良孕产史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是抑郁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计划妊娠孕妇在妊娠晚期抑郁发生率高于计划内妊娠孕妇,其危险因素包括本科学历、有分娩史以及有不良孕产史,社会支持度较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rrjk》2017,(14)
目的探讨应用舒适护理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0例硬膜外分娩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1.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实施舒适护理,有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其可靠有效的护理效果,具有推广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助产士陪伴孕产妇分娩与家属陪伴分娩效果,为助产士陪伴孕产妇分娩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医院妇产科孕产妇30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家属陪伴分娩、观察组采用助产士陪伴分娩。观察和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和第一、二、三产程、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舒适度、新生儿Apgar评分、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2.00%,剖宫产率为18.00%,对照组分别为44.67%和5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分娩前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陪伴分娩优于家属陪伴分娩,该照护模式能显著改善孕产妇分娩体验、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母婴健康,因此助产士陪伴孕产妇分娩是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