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寒湿痹阻证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为银质针治疗寒湿痹阻证AS提供可靠的疗效分析依据。方法选取51例确诊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证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脱落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前后BASDAI、BASFI、BASMI比较,分析银质针对寒湿痹阻证型AS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SDAI、BASFI、BASMI评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ASDAI、BASFI、BAS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疗法对寒湿痹阻证AS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补肾健骨,调节整体。AS早期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风寒、瘀血相挟杂为主,晚期则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肾虚为本,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 1.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候可分五型: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肾蠲痹汤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25例,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腰背痛(分)、中医证候评分、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枕墙距、扩胸距、指距地、Schober及TNF-α、ESR、CRP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BASDAI、BASFI、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枕墙距、扩胸距、指距地、Schober及TNF-α、ESR、CR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肾蠲痹汤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能改善腰痛等症状及增加关节活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腰椎骨质增生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疗效.方法:辨证分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肾阳虚及久病劳损4型施治.结果:痊愈145例,有效4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7.67%.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热痹丸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沉(ESR)和抗O(AS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1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辩证均为热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口服抗风湿病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热痹丸,经中医辩证后,加减药量(一般3.0~6.0g)日两次,连用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ASO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分别为71.9%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ESR更明显.结论 热痹丸具有清热、凉血、消炎,消除中部关节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和降低ESR、ASO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除痹汤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脾虚湿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双氯酚酸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除痹汤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总体评价(BAS-G)、AS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VAS评分、晨僵程度、晨僵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变化。疗效评估采用ASAS评分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 (1)治疗组ASAS20缓解率(69.6%)优于对照组(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和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BAS-G、BASDAI、BASFI、脊柱痛VAS评分、晨僵程度、Schober试验及ESR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4%)低于对照组(56.5%)(P0.05)。结论健脾除痹汤联合沙利度胺治疗AS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与体质分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直性脊柱炎(AS)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引入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通过观察患者的体质与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其潜在的相关性,并将其应用于AS的预防、治疗及康复三个阶段,以期能够为AS提供较为完善的中医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8.
浅谈痹症中医治疗的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痹症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治疗中应坚持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扶正与驱邪的结合,通痹与解结的结合.三结合能很好地应用就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除湿蠲痹方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64例活动性AS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给予除湿蠲痹方(由麻黄、红花、徐长卿、防风、赤芍、葶苈子、川萆薜、鸡血藤、青风藤、黄柏、七叶莲、细辛等组成)熏洗并口服通痹合剂、塞来昔布,对照组单纯口服通痹合剂、塞来昔布.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病人总体评价、患者躯体功能(BASFI)、肿胀关节总数、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评估(BASMI)和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安全性指标(血分析、尿分析、肝功能、肾功能)检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满意率分别为81.25%和61.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Schober试验和指地距离等临床指标以及ESR、PLT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且2个疗程后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1个疗程后(P<0.05),其中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除湿蠲痹方熏蒸治疗能有效地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活动期的炎症反应,安全性高,是治疗AS活动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我们从中西医两方面浅谈对该病的认识。西医认为AS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疾病,诊断可以从临床表现和骶髂关节X线表现两个方面着手;治疗早期以药物为主,晚期可考虑手术治疗。中医认为AS的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肾阳虚致一身之阳俱虚,加之外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发病;可分为四型辨证施治:阳虚寒湿型、阳虚血瘀型、阴虚湿热型、气血亏虚型,并可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治疗。总体而言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正清风痛宁辨证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以及寻求联合方案所适合的RA类型。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风湿痹阻和瘀血痹阻的活动期RA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MTX联合正清风痛宁)52例和对照组(MTX)52例,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早于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12周时,治疗组整体改善率分别为69%、81%、96%,高于对照组的44%、63%、87%,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风湿痹阻证的整体改善率分别为86%、86%、96%,高于瘀血痹阻证的50%、75%、96%,两种证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正清风痛宁辨证治疗活动期RA,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独使用MTX,尤其适用于风湿痹阻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逐瘀汤加减灌肠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AS瘀血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逐瘀汤加减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痹祺胶囊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膝关节炎患者124例,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肝肾亏虚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痹祺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肿胀、压痛及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4%比74.19%,P<0.05),疼痛、肿胀、压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痹祺胶囊可有效改善肝肾亏虚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通痹泰颗粒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服用通痹泰颗粒剂和来氟米特,并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腰背痛、展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痹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腰痹病患者,予骨盆牵引+中药烫熨+中医辨证口服汤药治疗,配合中西医护理,治疗30天,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控制21,显效24,有效3,无效2,总有效率96%。结论:采用腰椎牵引+中药烫熨+中医辨证口服汤药治疗及中西结合护理腰痹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祛瘀强骨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合治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合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瘀强骨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统计疗效。结果:合治组总有效率86.57%,对照组67.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改善腰骶疼痛、脊背疼痛、晨僵、刺痛、夜间疼痛等中医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BASDAI、CRP、ES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合治组用药后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口干不欲饮、肌肤干燥少泽及BASF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强骨汤联合西药能够缓解AS症状,降低ESR、CRP等炎性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背痛和背部强直,主要侵犯骶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约35%以上的病人可累及髋、肩、膝、踝、肘、足关节等.约有30%的病人以周围关节病变为其早期表现,其中主要为下肢关节.最后可因慢性脊柱强直、髋关节破坏而致残废.AS在祖国医学属“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对痹症的病因、病机及分类做了精辟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古人又将AS称为“龟背风”、“竹节风”、“尪痹”、“顽痹”、“骨痹”、“肾痹”.199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症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归属祖国医学"肺痹"肺痿"咳嗽"喘证"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其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中医抗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发挥综合治疗效果.随着络病学兴起,将应归属于"络病"范畴.IPF在诊治过程中应抓住其病机的关键,即气虚则络虚不荣,痰瘀阻络则络脉痹阻,将传统辨证与络病理论相结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和西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型以滋阴清热,理气活血祛瘀.西药用具有免疫抑制并具有抗组织胺,抑制血管渗透性亢进的磷酸氯喹治疗.结果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疗效确切.在中药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治疗中,疗效高于服用磷酸氯喹的对照组,两者之间的疗效有明显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OLP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108例就诊于广州市正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AS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型,进一步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型最终聚为四型最为合理,且确立证型名称分别是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亏虚证。ESR、CRP、PLT与AS证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岭南AS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重,与岭南人湿热体质及该调查是小样本、单区域研究有关。(2)湿热痹阻证ESR、CRP水平升高最明显,痰瘀痹阻证PLT水平升高最明显,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