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栀子、当归、生地(均酒炒)、黄芩、泽泻、木通、车前、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笔者从事皮肤科临床20余年,运用此方治疗各种皮肤病,疗效显著,现略举数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名称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丸、益气丸。方剂组成东垣原方:黄芪5分~1钱炙甘草5分人参3分当归2分陈皮3分升麻3分柴胡3分白术3分。上方分量过轻,现一般用量稍大。现代用方:黄芪(蜜炙)3钱炙甘草2钱党参3钱当归3钱陈皮1钱升麻1.5钱柴胡3钱白术(土炒)3钱生姜1.5钱大枣4枚。  相似文献   

3.
止嗽散新解     
名称止嗽散。方剂组成荆芥5分~1.5钱桔梗2~3钱白前1.5~3钱百部1.5~3钱紫菀2~3钱陈皮5分~2钱甘草5分~1.5钱。源流发展本方为清代程钟龄所拟,见于《医学心悟》(公元1732年),可以看作是由《证治准绳》(公元1602年)的甘桔汤加味而成,程氏认为止嗽散  相似文献   

4.
桃红四物汤新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名称桃红四物汤、元戎四物汤。方剂组成桃仁3钱川红花1钱当归(酒洗)3钱生地黄3钱赤芍2钱川芎1.5钱。源流发展本方为四物汤的加味方,最早见于宋代的《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四物汤源出《金匮要略》中之芎归胶艾汤,去阿胶、甘草、艾叶而成,用于补血和血、调经止痛,对偏于血瘀者加用桃  相似文献   

5.
泻黄散系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载之名方,书中记“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治脾热弄舌。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上剿,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水煎服。临床以治疗小儿或成人顽固性复发性口疮、舌炎、唇炎等口腔疾病(后统称:口疮)而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6.
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出自《景岳全书》,由炒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四药组成,有泻肝补脾之功,主治肝旺脾虚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笔者1998年5月-2004年10月运用此方加味治疗49例因肝脾失调所致的妇科常见病(如痛经、崩漏、妊娠腹痛、产后恶露不绝等),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 10味药组成。其方见于《医宗金鉴》 ,此方有泻肝经湿热之功效 ,临床运用甚广。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男性病 ,临床疗效满意 ,现举例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患者男 ,2 5岁 ,1992年 5月 2 0日就诊 ,因新婚后 2个月来阳事不举 ,自认为肾亏 ,自服男宝等补品未能奏效 ,反而出现鼻出血 ,心情急躁 ,忧虑重重。症见 :失眠多梦、遗精、口苦咽干、目赤、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少腹隐痛坠胀涉及睾丸、阴囊潮湿、舌红苔黄 ,诊为阳痿。谅由心肝火旺 ,湿热内阻 ,疏泄失…  相似文献   

8.
益气汤新解     
名称益气汤、四君子汤(旧名)、四君子丸(旧名)。方剂组成《局方》:人参1~3钱白术1~2钱茯苓1~1.5钱甘草0.6~1钱研为末,每服5钱,清水1杯,加生姜,红枣,煎至7分,饭后温服。现代用方:党参4钱白术4钱茯苓4钱炙  相似文献   

9.
名称清瘟败毒饮。方剂组成生石膏1~4两知母3~5钱甘草1钱生地1两黄连3钱栀子3钱桔梗3钱黄芩3钱赤芍5钱元参5钱连翘3钱丹皮3钱淡竹叶3钱犀角5分~1钱。源流发展本方为清代余师愚所拟,见于《疫疹一得》。本方实导源于石膏知母汤(白虎汤)、黄连  相似文献   

10.
<正>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临床应用广泛。笔者临证采取循经辨证运用龙胆泻肝汤,每获良效。今取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名称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丸。方剂组成汤剂:生地3钱熟地3钱麦冬3钱百合8钱白芍3钱当归2钱川贝3钱甘草2钱玄参5钱桔梗3钱丸剂:生地2钱熟地3钱麦冬1.5钱百合1钱白芍1钱当归1钱川贝1钱甘草1钱玄参3分桔梗8分研末,制成蜜丸。源流发展本方为《医方集解》录赵蕺庵方,编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们采用健脾消食散,对病程在二周以上的220例久泻患儿进行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方药:土炒山药一两,焦神曲四钱,微炒鸡内金二钱(微炒加强消食作用)。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日用量,6个月以内五分,6个月以上~1岁一钱,每岁一钱,按年龄逐增,加糖适量,用热水调成糊状,分3次口服,5日为一疗程。临床分析:男145例,女75例;1岁以内62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丸致慢性肾衰竭病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院收治 1例因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而致慢性肾衰竭的患者 ,报告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男性 ,6 4岁 ,住院号 11935 3,于2 0 0 3年 7月 10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 ,无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入院前 2年因湿疹 ,经常自服龙胆泻肝丸 (天津达仁堂、乐仁堂制药厂生产 ) ,后出现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胃部不适。一年前就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胃镜检查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血生化检测结果中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 )明显升高 (具体数值不详 ) ,肾 B超检查示双肾萎缩 ,经多处医治病情逐渐加重 ,于 2 0 0 3年 7月 10日收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和口服阿昔洛韦片配合局部用抗炎、抗病毒药物,对54只眼、42只眼进行治疗,观察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前者有效率87.03%,后者有效率69.05%。结论: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9年以来 ,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鼻衄 1 6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大部分病例为后鼻腔出血 ,出血部位难以明确。其中肝硬化 3例 ,高血压 2例 ,血小板减少症2例 ,原因不明者 9例。2 治疗方法 龙胆泻肝汤组成 :龙胆草 9g,黑栀子9g ,黄芩 6~ 1 2g ,生地 1 2g ,木通 6g ,泽泻 6~ 1 2g,车前子1 2g ,当归 6g ,柴胡 6g,甘草 3g。服用方法 :日 1剂 ,水煎服。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目眩、肋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等证候者 ,用以上基本方 ,酌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各 1 5~ 30g,若口鼻干燥…  相似文献   

16.
平胃散新解     
名称平胃散。方剂组成陈皮去白50两,厚朴姜汁炒锉50两,苍术米泔水浸2日,焙干5斤炒,甘草锉炒30两,每服2钱,水一杯,生姜2片,大枣2枚。(注:此为宋代古方剂量组成)。  相似文献   

17.
名称解表逐饮汤、温肺化饮汤、小青龙汤(旧名)。方剂组成麻黄1~3钱白芍2~5钱干姜1~3钱细辛1~3钱五味子1~3钱桂枝1~4钱炙甘草1.5~3钱半夏2~3钱。源流发展本方原名小青龙汤,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伤寒论》(公元219年),治太阳病“伤寒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和外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病程1~15天。疱疹类型:出血性2例,出血坏死性3例,坏死性5例,余11例为普通型。治疗方法:①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黄、岑、云苓、丹皮、泽泻、车前子各10克,龙胆草、木通各6~10克,生地15~30克,金银花、板蓝根、生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基本上适用于临床各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将该方应用于皮肤性病科,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随证加减治疗各种疾病,获效颇著,介绍如下,供同道商讨。方剂探源龙胆泻肝汤初见于金代李杲《三室秘藏》,方含柴胡梢、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龙胆草。主治: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有多种处方,其组成药味不同,临床应用也有差异。原方出自《兰室秘藏,》7味药,无黄芩、栀子、甘草。本文用《医宗金鉴》方,为10味药,后世广用者即为此10味药。即李东垣方,由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当归组成,用于肝胆实火、肝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