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散内熄法对中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期的风证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行14~28 d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平熄内风法治疗(天麻钩藤饮),观察组采用外散内熄法(自拟中药方剂双解汤),均口服,1剂/d,共14 d.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风证积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早期改善C-反应蛋白(CRP)(P<0.05).结论:风证型中风患者急性期存在外风因素的参与,外散内熄法能早期改善风证积分,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痛证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痛证自制方:偏正头风散,引火芍药甘草汤,葛根双五止痉汤,乌头当四稀鹳汤,类关培元固本散,类关乌头酒,类关乌头外熨方,苍术白虎汤,脱疽乌头汤,黄芪四妙勇安汤;治痛证思路:寒热分型,开表不止,透邪汇粹,霹雳手段。  相似文献   

3.
类中风痱是类中风之一种,以川芎龙蛭汤为主,辨证治疗类中风痱为:(1)肝阳上亢,风痰阻络证;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方用川芎龙蛭汤为主,佐以天麻钧藤饮加减。(2)风痰阻络,瘀血内停证;治宜涤痰熄风,化瘀通络;方用川芎龙蛭汤合涤痰汤加减。(3)气虚血瘀,痰浊痹阻证;治宜益气化瘀,涤痰通络;方用川芎龙蛭汤加减。(4)肝肾阴虚,风痰瘀阻证;治宜滋补肝肾,搜风涤痰化瘀;方用川芎龙蛭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中风为内科急危重症.究其病机,历代诸说纷纭,刘河间主火,李东垣主气,朱丹溪主痰.近代医家张柏龙、张寿甫则遵《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旨,倡导"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之论.当代医家及中医药教科书则把出血性中风归纳于中脏腑之中,分为闭证、脱证两大类.闭证治以豁痰熄风、开窍启闭为法;脱证治以益气回阳、救阴固脱为法,作为当今之常法.笔者临床用常法而不应者,多另辟新径,或可向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丽红 《国医论坛》2006,21(2):13-15
中风是一种遍及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笔者在<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证治分型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认为中风可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脉络阻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风火上扰清窍,痰热内闭心窍,痰湿蒙塞心神,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等9个证型.通过对中风证型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又认为活血化瘀法与中风证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活血化瘀法是古今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6.
中风心悟     
陈荣钟  陈淑慧  陈耀龙 《中医杂志》2004,45(11):876-876
1 识病因,风、火、痰、瘀 外风真中,多有六经形证,然属少见;内风类中,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多责之于肝,根源在肾,水不涵木.<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然有肝阳化风之镇肝息风汤证,有热极生风之羚角钩藤汤证,还有虚风内动之大定风珠证,故治有平肝息风,清肝息风,滋阴息风之别.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元以后五脏中风研究逐渐淡化,至今罕有研究的现象,追溯《千金方》、《太平圣惠方》中的相关内容,剖析唐宋时期五脏中风证治特色。认为,与康宋以前相比,该时期的五脏中风在病证上,逐渐由一般证候向具体病证转化;在治疗上,《千金方》寒温并用,创内风论治之先河;《太平圣惠方》突出各脏中风特点,区分五脏用药,拓展内风治法。指出唐宋时期五脏中风证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对今日中医临床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8.
探讨"外风"学说指导下的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病的临证实践体会。认为"外风"是中风病发病机制的主要方面,治风方剂在中风论治中占主导地位;并通过总结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阐述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潘华信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21-522
唐宋前治中风 ,主用大、小、西州续命诸汤 ,延绵七八百年 ,为治风准绳。然至金元戛然而止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说 ,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 ,后世翕然相从 ,遂论治改观 ,以为中风乃心火、痰热、肝风之证 ,断无辛燥益火之理 ,迄亦七八百年 ,医者辄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辈为治风常规 ,与古方冰炭迥别 ,遂视续命诸汤为砒鸩 ,习俗相沿 ,无人或稍疑焉。而诸文献则续命汤犹虚设 ,令后学持疑 ,不知古方之义及其所由来也。窃以为中风为内伤杂病第一证 ,续命汤历来为方书治风第一方。第一证 ,昧真理 ;第一方 ,废其用 ,宁有其理…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风病治疗中的三对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病情,分析了闭证、脱证,缺血、出血,内风、外风之间的关系,认为闭证脱证常常兼见,治当开闭固脱与扶正固本兼顾,出血与缺血常有共同病理基础,可选三七、茜草等止血活血之剂,内风和外风可以分别采用柔息和疏解之法。临床上当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