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后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可降低病人的心率、血压,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降低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的级别,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引起猝死。心绞痛患者多有紧张、焦虑、恐惧等症状。已有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对此类病人有重要意义,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心绞痛是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积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预防并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笔者将溶栓与抗凝同时应用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观察两种方法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绞痛不同证型心律失常发作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其一般由“气滞血瘀”所致, 心律失常是其发作过程中常见的甚至有时是主要症状。本文观察其发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发现心绞痛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阴虚型患者多以发生室型心律失常为主; 而寒凝心脉型及阳气虚衰型患者则表现以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缓慢突出。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两者具有不同的病理和生理基础, 对于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梅 《河南中医》2001,21(3):23-24
8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人灵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采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GIK极化液,治疗组静滴生脉注射液,经近1年临床观察,发现生脉注射液能有铲的控制心绞痛发作,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心律失常,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对缺血性损的耐受力,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6.
劳光生 《新中医》2009,(7):90-90
目的:分析评价自制参七胶囊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效果和药理作用。方法:选取心绞痛、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参七胶囊治疗。结果:经参七胶囊治疗后,均有显著效果。结论:参七胶囊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作用明显,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地奥心血康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奥心血康致过敏反应1例王卫卫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地奥心血康为我国特有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甙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胸痹、眩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以往临床使用中未见不良反应的报道,本...  相似文献   

8.
针刺内关间使治疗心绞痛300110天津市黄河道医院赵菱珍笔者近7年来临床遇到心绞痛患者,多采用针刺治疗,疗效非常满意。对一些有规律发作者,提前使用该法,可以预防或减少心绞痛复发。其法:取双侧内关、间使穴。直刺0.5~1寸,先大幅度捻转约半分钟;得气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65岁、心肺病史、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胃潴留、手术时间〉3h、术后时间在24h内、术后疼痛、焦虑情绪等因素与并发心律失常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吸氧,采取纠正低氧血症、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减少疼痛刺激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往往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常规应用的抗心绞痛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的同时又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难以耐受,临床医生亦颇感棘手。为选择更适合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笔者观察了律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报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专方专用、中成药和静脉制剂、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动物模型等方面,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已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样本临床观察,发展到21世纪伊始较大规模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对于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治疗都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对于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已不仅局限于纠正心律失常.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和减少房颤后卒中的发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确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17)
复方丹参滴丸是中医理论与现代医药科技相结合而成的新型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还有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此文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疗效及安全性近3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夏祯芸  许勇 《中成药》2004,26(12):80-8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39例,常规西药加麝香保心丸治疗)与对照组(37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麝香保心丸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84.6%)均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与对照组接近,心律失常明显减少(P<0.05),血镁升高(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血镁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西药加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高脂血症、主动脉钙化、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间歇性跛行、血尿酸升高等,因此,任何老年人都必须主要根据临床情况,使用合适的降低血压药物、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方尼群地平片是将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尼群地平(nitrendipine,1)和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2)联合应用,尼群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氢氯噻嗪为中效利尿剂,也是抗高血压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二者联合应用能减少药物剂量和保持稳定的降压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国内外已有的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对心衰患者的内皮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素(Puerarin,Pur)是从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Ⅱd)Ohwi的根中提取的异黄酣化合物,分子式为C21H2009,分子量4160,大量研究表明其有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脑缺血等疾病。我们观察了40例心衰患者经葛根素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从Prizmetal等最初叙述了不寻常的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以来,已经引起对此证的注意。此型心绞痛与典型心绞痛是不同的,其主要临床特点为休息时发生自发性绞痛、明显的S—T段上升,并发心律失常及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由于本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大可能,目前倾向于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单一大冠状血管的阻塞。以下详述3个附加病例,并讨论诊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心脏功能指标、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室性心律失常转复律时间、入院到出院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转复律时间、入院到出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高,可改善心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加速患者心功能好转和出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30多年来,继承先父郑孙谋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系列法则及本人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体会,从中医病因病机入手,探讨阴、阳、气、血、痰、瘀的病理产物,对"胸痹"证的发生、发展规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准则,宣通心阳、益气活血、祛瘀化浊,再有灵活的药物配伍的特点,起到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发作的预防和减少,疗效显著,餮予同道。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又可以称为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克山病、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冯小燕教授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心肌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并在治疗中注重中西医结合,善于使用中医的体质学说,辨别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冯小燕教授在临床上兢兢业业,对科研认真严肃,于教学治学严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冯小燕教授经验学术思想,主要包括自制心痛舒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预防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温阳活血法治疗心衰,重视芳香温通治法的应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使用气药,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