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之中67例患者,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试验组HDL-C与常规组比较明显升高,其LDL-C、TG、TC与常规组比较则明显降低,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总体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比使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接诊的2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及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DL-C、HDL-C、TG及TC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于hs-CRP水平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于hs-CRP水平改善明显更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对照组为11.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中,效果相当,但瑞舒伐他汀安全性较高,且改善血脂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6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各62例)。3组患者均进行规律运动,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压及动脉弹性(baPWV)。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0周后的baPWV水平与基线值比较均降低,但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联合规律运动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弹性明显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74-76
目的比较冠心病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者,将患者以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比、观察两组,其中对比组48例(用药阿托伐他汀)、观察组52例(用药瑞舒伐他汀)。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事件。结果用药后观察组hs-CRP、Hcy及血脂指标水平降低效果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临床用于冠心病治疗均良好降脂效果,且后者降脂效果优于前者,两种药物用于冠心病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28例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服用,对照组每晚给予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服用,连续21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的变化和安全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同等剂量下,瑞舒伐他汀的调脂效果和安全情况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以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91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hs-CRP、LDL-C水平分别为(3.0±0.6)mmol/L、(1.9±0.3)mg/L、(0.9±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0.5)mmol/L、(3.6±0.4)mg/L、(1.3±0.4)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MD、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有良好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效果,但后者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LDL-C、TC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35):4963-4966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7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78例)。所有患者均调整生活习惯,给予抗血小板和调整血压药物等基础治疗。同时,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po,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po,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D),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IMT、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和D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TC、TG、LDL-C、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D值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HDL-C和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瑞舒伐他汀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后自行缓解;两组各有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经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善AS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面较阿托伐他汀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低血脂幅度的比较.方法 连续入选12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10mg/d)65例,B组(30mg/d)62例,比较各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均<0.01),阿托伐他汀30mg/d组和10mg/d组相比,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有更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照随机序贯的方法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肱动脉血管介导的内舒张功能(FMD)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的hs-CRP、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且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均具有显著的效果,而瑞舒伐他汀可改善血脂和炎性指标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TC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TG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DL-C、T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LDL-C、TC水平,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提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还可减少心肌损伤及氧耗,同时还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进行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血脂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4.33±1.44)mmol/L,TG为(5.89±0.78)mmol/L,LDL-C为(3.67±0.71)mmol/L,治疗后分别为(1.51±0.57)mmol/L,(3.47±0.69)mmol/L,(3.13±0.71)mmol/L;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4.58±1.85)mmol/L,TG为(6.12±0.83)mmol/L,LDL-C为(6.12±0.83)mmol/L,治疗后分别为(2.12±0.83)mmol/L,(4.12±0.95)mmol/L,(3.16±0.84)mmol/L;瑞舒伐他汀组治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有效率92.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为72.5%(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比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冠心病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使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各90例。对比两组降脂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86/9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44%(76/90)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LDL-C、HDL-C、TC和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TC和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9/9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2%(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7-4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医院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水平、LVEF及hs-CRP。结果随访6个月,瑞舒伐他汀组1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2例血运重建;阿托伐他汀组2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4例血运重建。治疗后两组TC、TG、HDL-C、LDL-C、LVEF、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TC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调节血脂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选取我院治疗的129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所用他汀类药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62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程度。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hs-CRP明显下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但心功能等级、药物不良反应(4.48%)、心血管不良事件(10.45%)与阿托伐他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脂、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某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56例参与研究,根据动态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外周血中趋化因子(CX3CL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PA、PAI-1和CX3CL1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因此可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兼高血脂患者12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所有冠心病患者接受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照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血脂降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冠心病患者接受相应药物治疗1年后,血脂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三酰甘油(TG)及血浆总胆固醇(TC)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应用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均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与阿托伐他汀药物相比,瑞舒伐他汀对治疗效果的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脂达标率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于本院住院的6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两组血清载脂蛋白B(ApoB)、血清载脂蛋白A(ApoA)、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脂改善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poB[(0.58±0.18)g/L]、TG[(1.93±0.16)mmol/L]、TC[(2.82±0.62)mmol/L]、LDL-C[(1.45±0.32)mmol/L]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15%)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0.71±O.16)g/L、(2.08±0.17)mmol/L、(3.27±0.73)mmol/L、(1.65±0.34)mmol/L及39.3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改善达标率90.91%,对照组66.67%(P<0.05).结论 对于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20 mg/d阿托伐他汀用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提高血脂改善达标率,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