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IFN-γ、IFN-α、PDGF-BB、bFGF对TGF-β1启动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含有人TGF-β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1 328~+812 bp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构建重组体phTGF2.14, 将其瞬时转染大鼠nFSC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进行干预,测定CAT活性.结果10 ng/ml TNF-α可以使重组体的CAT活性升高3.24倍;浓度为1 000 U/ml的IFN-γ、IFN-α使phTGF2.14的CAT活性分别降低至对照的(42±12)%、(58±6)%;浓度为10 ng/ml的PDGF-BB、bFGF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没有影响;IFN-γ、IFN-α和TNF-α联合应用TGF-β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32和1.46倍.结论TNF-α可促进TGF-β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IFN-γ、IFN-α则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启动活性有抑制作用;IFN-γ、IFN-α可以阻断TNF-α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促进作用;PDGF-BB、bFGF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启动活性无影响,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在纤维化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是一类现已明确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对细胞外基质(ECM)基因表达、降解、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功能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前期我们研究发现,TGF-β1启动调控序列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509C>T与肝纤维化进展及血浆中TGF-β1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纤维化细胞因子(IL-10、HGF、IFN-γ)对含TGF-β1基因-509C>T启动调控序列活性的影响。我们以特定-509C>T基因型患者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一对长度为2.14kb(-1328~+812)含有-509C>T变异的TGF-β1上游基因片段,并将其与不含启动子的pCAT3-enhancer报告基因载体重组,构建重组体phT-GF2.14C和phTGF2.14T。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两种重组体分别转染至正常人肝脏细胞中,分别用IL-10(4ng/ml)、HGF(10ng/ml)、IFN-γ(20ng/ml)干预转染后细胞。ELISA法测定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CAT活性。结果表明:肝细胞转染重组体phTGF2.14C细胞的CAT活性明显高于转染重组体phTGF2.14T(t=12.5882,P=0.0002)。IFN-γ对TGF-β1基因启动子phTGF2.14C、phTGF2.14T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因子IL-10和HGF对其调控作用不显著。TGF-β1基因-509C>T中C等位基因可明显增强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的转录活性,IFN-γ作为一种抗纤维化细胞因子在基因转录水平对含有两种等位基因-509C>T的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作为抗纤维化细胞因子的IL-10与HGF在2.14Kb(-1328~+812)区域内对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TGF-β1基因转染对大鼠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对大鼠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TGF-β1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大鼠树突状细胞,经过G418筛选后,采用Western blot和水貂肺上皮细胞(Mv1)生长抑制试验,了解转染细胞TGF-β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FGF-β1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可以分泌TGF-β1,而且具有特异性抑制Mv1增长的生物学活性。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TGF-β1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而空载体pcDNA3对照组与未转染组的树突状细胞具有强烈的激发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利用构建的TGF-β1表达质粒转染大鼠树突状细胞,转入的TGF-β1基因可以在树突状细胞内稳定表达,并且使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人α2(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Ⅰ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及TGF-β、PDGF-BB、IGF-1等细胞因子对其活性的影响. 方法从人α2(Ⅰ)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4kb至+58bp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5个重组体,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同时加入细胞因子,以测定其对Ⅰ型胶原启动序列的影响. 结果除 -129~+58bp序列外,其余4个重组体CAT表达水平均较高,其中-2292~+58bp、-1476~+58bp序列具较强启动CAT表达活性,-339~+58bp、-616~+58bp片段次之.TGF-β、IGF-1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人α2(Ⅰ)胶原基因启动活性. 结论人α2(Ⅰ)胶原基因片段-2292~+58bp、-1476~ +58bp、-339~+58bp有高启动活性,是进一步研究纤维化相关DNA结合蛋白的重要调控靶序列.TGF-β、IGF-1促进胶原表达,与其上调胶原基因启动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构建并鉴定靶向大鼠TGF-β1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为探索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有力工具。根据大鼠TGF-β1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条编码shR-NA的特异性寡核苷酸片段,另选通用阴性对照序列HK,将上述片段退火后分别克隆入线性化质粒载体PGenesil-1.1中,构建出含靶基因片段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TGF-β1-A、PGenesil-TGF-β1-B及PGenesil-HK,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并采用脂质体介导法体外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构建的shRNA成功插入到载体,重组质粒的插入序列与设计的靶基因片段完全一致,3种重组质粒均能转染入Hela细胞表达绿色荧光。成功构建出靶向大鼠TGF-β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为后续研究抗肝纤维化的基因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α2(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器官纤维化形成中调控I型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片段及TGF-β、PDGF-BB、IGF-1等细胞因子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从人α2(I)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2.4kb至+58bp的片段中,取长度不等的片段作为启动子与含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质粒组成5个重组体,转染上述重组体至正常人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细胞CAT表达水平以比较各重组体的启动子活性,同时加入细胞因子,以测定其对I型胶原启动序列的影响。结果 除-129~+58bp序列外,其余4个重组体CAT表达水平均较高,其中-2292~+58bp、-1476~ 58bp序列具较强启动CAT表达活性,-339~ 58bp、-616~ 58bp片段次之。TGF-β、IGF-1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人α2(I)胶原基因启动活性。结论 人α2(I)胶原基因片段-2292~ 58bp、-1476~ 58bp、-339~ 58bp有高启动活性,是进一步研究纤维化相关DNA结合蛋白的重要调控靶序列。TGF-β、IGF-1促进胶原表达,与其上调胶原基因启动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构建并鉴定靶向大鼠TGF-β1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为探索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有力工具。根据大鼠TGF-β1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条编码shRNA的特异性寡核苷酸片段,另选通用阴性对照序列HK,将上述片段退火后分别克隆入线性化质粒载体PGenesil-1.1中,构建出含靶基因片段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TGF-β1-A、PGenesil-TGF-β1-B及PGenesil-HK,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并采用脂质体介导法体外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构建的shRNA成功插入到载体,重组质粒的插入序列与设计的靶基因片段完全一致,3种重组质粒均能转染入Hela细胞表达绿色荧光。成功构建出靶向大鼠TGF-β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为后续研究抗肝纤维化的基因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质粒,探讨其在低氧条件下对BeWo细胞转化生长因子3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3β,TGF-3β)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设计原则,针对HIF-1α基因设计并合成两条寡聚DNA片段,退火后克隆入pSilencer2.1-U6-neo质粒,应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BeWo细胞。缺氧培养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滋养细胞HIF-1α和TGF-3β蛋白表达水平,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滋养细胞HIF-1α和TGF-3β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HIF-1α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eWo细胞。低氧条件下,细胞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同时细胞TGF-3β蛋白和mRNA表达也降低。结论构建的HIF-1α基因shRNA表达质粒在低氧条件下明显抑制滋养细胞TGF-3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rhTGF-β1及转染TGF-β1基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及TGF-β1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GF-β1作用下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TGF-β1基因转移入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HE染色法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DNA电泳法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检测示5-20 μg/L rhTGF-β1抑制角膜内皮细胞增殖;0.5-1 μg/L组对增殖无影响;0.05~0.1 μg/L组促进细胞增殖。TGF-β1基因转染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约为(98±3)ng/L。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基因转染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I值降低,但加入EGF后细胞生长基本正常。DNA电泳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未见凋亡带。结论: rhTGF-β1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TGF-β1基因转染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但不诱发凋亡,其抑制作用可被外源性EGF拮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构建成功的三个针对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小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siSTRIKE-RNAi1、psiSTRIKE-RNAi2、psiSTRIKE-RNAi3和对应的阴性对照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以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人肺成纤维细胞,48小时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并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蛋白质的浓度.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和DNA测序证实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与预期设计一致.转染组细胞TGF-β1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以psiSTRIKE-RNAi2的抑制效应最为显著(P<0.01).结论:三个针对TGF-β1shRNA的重组质粒均能抑制TGF-β1在人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GF-β及中药抗纤复方对小鼠前胶原α2(Ⅰ)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含小鼠胶原α2(Ⅰ)基因上游0.4、0.8、2.0 kb启动片段为研究靶序列,以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作报告基因,应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小鼠胶原启动子活性。结果TGF-β可促进小鼠前胶原α2(Ⅰ)基因启动序列的启动活性,而中药抗纤复方可明显抑制其启动活性。结论TGF-β和中药抗纤复方都可作用于胶原α2(Ⅰ)基因调控片段,进而促进或抑制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mad7基因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mad7-EGFP-BMSCs)在体外抑制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BMSCs并经Smad7基因腺病毒质粒(Ad-Smad7-EGFP)转染建立Smad7-EGFP-BMSCs。实验将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与Smad7-EGFP-BMSCs、BMSCs、Smad7质粒及PBS进行共同培养72 h,采用ELISA测定培养液中Smad7和TGF-β1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法测定细胞Smad7、TGF-β1、ColⅠ、α-SM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ELISA结果显示,B组、C组和D组培养液TGF-β1蛋白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P0.01),而Smad7蛋白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1);D组TGF-β1蛋白水平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P0.01),而Smad7蛋白水平较B组和C组显著升高(P0.01);(2)Western印迹法和PCR结果显示,B组、C组和D组TGF-β1、ColⅠ和α-SMA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P0.01),而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1);D组TGF-β1、ColⅠ、α-SMA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P0.01),而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B组和C组显著升高(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B组、C组和D组HSC-T6细胞凋亡率较A组显著升高(P0.01),而D组细胞凋亡率较B组和C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Smad7基因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作用肝星状细胞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以及促进星状细胞凋亡而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IL1-Ra与TGF-β1基因转染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然后用构建的IL1-Ra与TGF-β1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的表达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鉴定证实转染的软骨细胞中转基因得到表达。结论:IL1-Ra与TGF-β1基因共转染软骨细胞可以获得表达,为基因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CV 核心蛋白对Wnt信号通路抑制分子SFRP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系Huh7基因组为模板,扩增SFRP1启动子区不同片段(-407~-27bp, -837~-27bp, -1202~-27bp, -1619~-27bp, -2029~-27bp),以pGL3-Basic为载体分别构建SFRP1启动子区截短报告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与pRL-TK共转染HEK293细胞,确定启动子区活性最强区域;分别用编码HCV 核心蛋白的腺病毒或GFP对照腺病毒感染已转染重组报告质粒的SK-Hep1细胞,观察AdCore对SFRP1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 SFRP1启动子区域-407~-27bp片段活性最强;与pGL3-Basic对照组相比较,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加了37.31±4.45倍(P<0.01),pGL3-S2~S5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8.74±2.47、13.56±2.52、12.97±0.87和8.29±0.09倍(P<0.01);HCV Core蛋白能够抑制SFRP1基因启动子区活性,其对pGL3-S1的抑制作用最强,与GFP对照组相比较,抑制率为63.8%±1.0% (P<0.01)。结论 HCV核心蛋白通过抑制SFRP1启动子区活性下调SFRP1基因的表达,可能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血病细胞是否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量的异常以及这种异常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白血病细胞株和原代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TGF-β1水平,进一步应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法将TGF-β1基因转染HL-60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及G418筛选得到抗性细胞,应用RT-PCR、白血病细胞集落培养、裸鼠移植瘤成瘤试验、片段化DNA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细胞内TGF-β1、bcl-2、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变化等方法了解外源性TGF-β1基因对HL-60细胞体内外增殖、凋亡的影响。 结果: 白血病细胞株和原代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转染TGF-β1基因后,HL-60细胞内TGF-β1 mRNA表达上调,bcl-2、hTERT mRNA表达下调,细胞体外增殖受抑制,集落形成抑制率达78.3%,裸鼠移植瘤生长受抑制,荷瘤鼠生存期延长,细胞呈现凋亡特征性的梯形条带,凋亡比例达73.4%。 结论: 内源性TGF-β1水平降低是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外源性TGF-β1基因能够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该基因通过下调bcl-2、hTERT mRNA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s,HELF)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启动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TGF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观察TGF-β_1和THD对HELF细胞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同时以带有生物素标记的CTGF基因启动子序列作为探针,采用DNA pull-down技术分析TGF-β_1和THD对CTGF基因启动子结合蛋白的影响。结果:TGF-β_1能显著增强HELF细胞中报告基因的活性(P0.01),而THD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TGF-β_1上调报告基因活性的效应(P0.01)。同时,TGF-β_1引起的CTGF基因启动子结合蛋白变化也能被THD所抑制(P0.05)。结论:CTGF基因启动子结合蛋白调节可能参与TGF-β_1对HELF细胞中CTGF基因启动子的激活过程,而THD能有效拮抗此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质粒,探讨其在低氧条件下对BeWo细胞转化生长因子3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3β,TGF-3β)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设计原则,针对HIF-1α基因设计并合成两条寡聚DNA片段,退火后克隆入pSilencer2.1-U6-neo质粒,应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BeWo细胞.缺氧培养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滋养细胞HIF-1α和TGF-3β蛋白表达水平,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滋养细胞HIF-1α和TGF-3βmRNA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HIF-1α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eWo细胞.低氧条件下,细胞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同时细胞TGF-3β蛋白和mRNA表达也降低.结论 构建的HIF-1α基因shRNA表达质粒在低氧条件下明显抑制滋养细胞TGF-3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SOX-9和TGF-β1基因转染大鼠ADSCs(Adipose stromal cells,ADSCs)后,目的基因分泌情况及向软骨细胞的分化效果,为构建新型的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提供思路。方法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只,体重约150g。扩增、提取质粒pcDNA3.1-TGF-β1、pcDNA3.1-SOX-9。分离、纯化Wistar大鼠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ADSCs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将SOX-9和TGF-β1基因单独或共转染第3代ADSCs,按转染情况分为5组: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组、转染SOX-9组、转染TGF-β1组、SOX-9与TGF-β1共转染组。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筛选,MTT法测定筛选后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筛选后细胞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的CD29、CD44呈阳性反应,CD34、CD106呈阴性反应。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在49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值,未转染组、空载体组与SOX-9组、TGF-β1组、SOX-9与TGF-β1共转染组间差异显著(P<0.01)。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SOX-9表达以转染SOX-9组最多;TGF-β1表达以SOX-9与TGF-β1共转染组组最多;II型胶原表达以SOX-9与TGF-β1共转染组最多。结论SOX-9和TGF-β1基因共同转染ADSCs修复软骨缺损是一个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对组织工程软骨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类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Ⅰ,XBP1)基因启动子在不同细胞系中转录活性的差别,研究其转录调控机制。方法在对XBP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6种XBP1启动子缺失突变体,分别包括剧XBP1基因5’上游-1039~66bp、-859~66bp、-623~66bp、-351~66bp,-227—66bp、-227~-45bp,针对每一种缺失突变体构建相应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ansferase,CAT)报告基因载体,再分别瞬时转染K562、HepG2、NIH-3T3和LO2细胞,应用报告基因CAT瞬时表达系统,检测XBP1每一种缺失突变体在K562、HepG2、NIH-3T3和LO2 4种不同细胞中的活性差异,并进一步确定脚,基因启动子的具体调节部位。结果成功获得XBP1基因启动子6种缺失突变体的正确克隆和6种相应的报告基因载体p1—XBP1p,p2-XBP1p,p3-XBP1p,p4-XBP1p,p5-XBP1p,p6-XBP1p,每一种报告基因转染K562、HepG2、NIH-313和LO2 4种不同细胞系后,p4-XBP1p和p5-XBP1p在K562、HepG2细胞中的转录活性均高于其它报告载体,p5-XBP1p在HepG2细胞中转录活性最高;而6种报告基因载体在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不具有转录活性。结论。XBP1基因的转录激活能力在不同细胞中有所差异,其表达活性具有一定的细胞类型特异性,与细胞类型和细胞状态密切相关;XBP1基因启动子的-227~66bp区域是该启动子的核心部位,而且核心启动子区包括ATG翻译起始密码子的下游部位,这一部位是转录活性的重要部位,一旦缺失,XBP1基因启动子会丧失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含RGD肽K16GRGDSPC(记作K16-RGD)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对BMSCs的增殖和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固相合成法合成K16-RGD,以其为载体将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pcDNA3-TGF-β1导入兔BMSCs,以导入空载体pcDNA3作为对照,G418筛选得到阳性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BMSCs-TGF-β1和BMSCs-pcDNA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r)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并进行成骨诱导扩增,检测转基因细胞经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蛋白(OCN)含量、核心结合因子a1(Cbfal)的表达、矿化(钙结节形成)情况。以经诱导的BMSCs—pcDNA3和未转染BMSCs作为对照。结果 RT-PCR显示转基因细胞能高表达TGF-β1,BMSCs-TGF-β1的体外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MSCs-TGF-β1经成骨诱导后表达的成骨特征性表型(ALP、OCN、Cbfal的表达和矿化)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含RGD肽K16-RGD可以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新型基因转移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BMSCs;TGF-β1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理想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