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荧光反射薄层扫描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技术探讨谭雯茵,陈捷目前国内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TB1)普遍采用薄层色谱法。此法延用已久,但由于手续繁复,用肉眼观察荧光强度进行测定,易引起系统误差,一般仅限于半定量。使用薄层扫描仪测定AFTB?..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组以二呋喃香豆素为基本结构的化合物。在花生、玉米、麦类等农作物中的存在形式为B1、B2、G1、G2。自60年代末期,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被发现后,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证实,AFT的急性毒性是氰化钾的 10倍  相似文献   

3.
对30例启东肝癌病例和16例对照用竞争抑制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成物,7例血清HBsAg、抗-HBc均阳性的手术病例的石蜡包埋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病例组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成物水平在1.07~3.46pmolAFB1/mg白蛋白之间,对照组在0.85~2.99pmolAFB1/mg白蛋白之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例癌组织、4例癌旁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且这6例阳性者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成物平均水平为1.815±0.622pmolAFB1/mg白蛋白。提示较长时间内病例和对照黄曲霉毒素暴露的蓄积剂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启东肝癌病例p53蛋白表达率很高,但引起p53高蛋白表达率的原因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结构相似,均为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它对人类及某些动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TB1)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花生是最容易受污染的食品之一[1]。福建省惠安县盛产花生,花生油的色、香、味均佳,但花生油中的AFTB1污染状况如何?引人关注。本文报道了1990~1998年惠安县花生油中AFTB1的监测结果。1 材料与方法样品来源 1990~1998年的花生油榨季(8~9月),派出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到各乡镇主要的榨油厂,结合现场作卫生…  相似文献   

5.
昭通酱中黄曲霉毒素消长情况的探讨吴璇,王佩琼调味品在酿制过程中用霉菌制曲,其成品中有无黄曲霉毒素(AFB_1)及含量多少,为人们所关注。我们研究了昭通地区特产昭通酱酿制过程中AFB_1消长情况,报告如下:一、方法对居民自酿的酱采酱曲、酱醅、成品,按卫...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AFT)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二次毒性代谢产物 ,现已证实有数十种存在形式。由于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致畸及致基因突变等危害[1] ,尤其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广泛使用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纷纷制订了食品及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卫生限量标准加以控制 ,其中最低限量达 0 .0 5 μg/kg[2 ] 。黄曲霉毒素在牛奶及奶制品中 ,通常以M1的形式存在 ,AFTM1是AFTB1在生物体内的羟化产物 ,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AFTM1列为ⅡB类可疑致癌物。由于儿童和老人是牛奶消费的重要人群 ,因此加…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_1抗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曲毒素B1是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半抗原,不能直接刺激动物抗体,只有和牛血清蛋白(BSA)、卵清白蛋白(OV)等载体蛋白连接后才能刺激动物产生分泌抗体,黄曲霉毒素B1抗原的构建是黄曲霉毒素B1免疫学检测研究的第一步。本文首先研究了回流温度和时间对黄曲霉毒素B1肟产生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85℃,回流2h时黄曲霉毒素B1肟的产率最高,产率高达8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黄曲霉毒素B1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反应的起始摩尔比对产物摩尔比的影响,随着反应起始摩尔比的增加,产物的摩尔比也稍有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显著,而黄曲霉毒素B1肟的利用率则随着起始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少,选择30∶1为黄曲霉毒素B1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反应起始摩尔比得到摩尔比为6.5∶1的黄曲霉毒素B1肟与牛血清蛋白的连接物。  相似文献   

8.
李斌  郭红卫 《卫生研究》2000,29(6):393-395
为了解黄曲霉毒素(AFB1)与镰刀菌毒素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用化学物质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变化实验,(replicative DNA synthesis,RDS)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FB1和DON均可诱导细胞分化的S期DAN的合成,并且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结果提示:AFB1与DON在肿瘤的发生中既以遗传毒性物质的形式发挥作用,又以非遗传毒性物质的形式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种危险因素的协同致肿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黄曲霉毒素,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时可能的协同作用,对同份人HCC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嵌套式PCR及逆转录嵌套式PCR检测,AFB1,HBV,DNA和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67.7%,88.2%,和13.2%。其中,AFB1和HBV DNA重叠检出率为58.1%,HBV DNA和HCVRNA重叠检出率为8.8%,由4例HCC患者重叠检出AFB1,HBV、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致肝癌的分子机制及其化学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生物标志物、黄曲霉毒素B1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B1与p53基因突变、吡噻硫酮预防黄曲霉毒素B1致肝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素致肝癌的分子机制及其化学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生物标志物、黄曲霉毒素B1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B1与P53基因突变、吡噻硫酮预防黄曲霉毒素B1致肝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细胞系CHL-3A4的建立及其代谢活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CHL3A4细胞系为某些遗传毒性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研究提供模型细胞系,并用于新合成化学物质的致突变性检测。方法应用RTPCR和DNA重组技术从人肝组织中克隆细胞色素P4503A4基因的cDNA至BluescriptM13载体上,经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和克隆片段部分序列测定,证实为CYP3A4cDNA。然后构建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pREP93A4,导入中国仓鼠CHL细胞。结果建立了CHL3A4转基因细胞系,双核细胞微核试验证明该细胞系能代谢活化黄曲霉毒素B1(AFB1)、杂色霉菌毒素(STC)、环磷酰胺(CPA)。结论所建CHL3A4细胞系确实能表达人细胞色素P4503A4,并能代谢活化AFB1、STC、CPA。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目前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大,污染范围最广的毒素之一,能引起人类及各种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可致畸、致癌和致突变。过去我们一直采用国家标准推荐的薄层色谱法(TLC法),但该法操作繁琐。现在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粮食、豆类发酵食品、食用油类等食品中的AFB1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经典的TLC法对比结果完全一致。但由于ELISA法中酶的高度敏感性,在测定啤酒中AFB1时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否则易造成假阳性,作者对全区20个品种37份啤酒在检测AFB1,时进行了对比。结果报告如下。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内尚未报道的新型穿梭质粒Psp189与非洲绿猴肾veroE6细胞组成穿梭质粒/哺乳动物细胞诱变检测系统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atoxinB1,AFB1)的诱变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AFB1作用质粒DNA时间的延长,经哺乳动物细胞内复制并在宿主菌中筛选得到的突变体逐渐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检出的突变体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大多为点突变  相似文献   

15.
抗氧化剂对黄曲霉毒素染毒的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的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2,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对黄曲霉毒素(AFB1)染毒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肝肿瘤发生的防护作用。方法对AFB1染毒和未染毒的49只转基因小鼠与48只非转基因小鼠,测定肝醌还原酶(Q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肝丙二醛(MDA)含量、肝氧自由基浓度(OFR)。结果染毒的转基因小鼠BHA组肝腺瘤发生率17%,癌变率0,显著低于普通饲料组的肝腺瘤发生率(67%)和癌变率(22%)。与普通饲料组比较,BHA使肝OFR和MDA含量显著降低;BHA组肝QR和GST活性平均升高3~7倍。结论BHA能显著诱导肝脏生物转化Ⅱ相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变异肝细胞生长,可能与抑制或延缓小鼠肝癌的发生、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癌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饮水污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相对危险度函数参数簇模型(从次相加结构到超相乘结构)来拟合病例对照资料,评判何种模型为佳。本文的结果提示: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饮水污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AFB1)污染间存在协同作用;AFB1与另两个肝癌主要危险因素乙型肝炎和饮沟塘水的联合作用似一种倾向于相加的结构,而乙型肝炎和饮沟塘水的联合作用似一种偏向于相乘的结构。不同模型间数量上的差别对病因学的解释和预防措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繁殖时产生的外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分为A、B、C、D、E、F和G型,其中仅A、B、E、F型能引起人类中毒[1]。C型肉毒素(Bo-tulintypeC)是由C型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高分子蛋白质毒素[2],由两...  相似文献   

18.
对常见的几种粮食霉菌及其毒素两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毒素含量与其产毒的霉力数量有关,并取决于该毒素适应的基质,小麦适合于产生伏马菌素(FB),烟曲霉震颤素(ST),杂色曲霉素(AFB1)及黄曲霉毒素又适合于在多种粮食上产生,提示易产生毒素的粮食在贮存过程中应加强防霉措施,在制定粮食中的霉菌毒限量标准时,不同的粮食应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抗黄曲霉毒素B_1蛋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黄曲霉毒B1-牛血清白蛋白(AFB1O—BSA)连接物免疫注射4只(A、B、C、D)产蛋鸡。研究了抗AFB1蛋黄抗体的产生进程,除鸡B外,其它3只鸡从第一次注射抗原后的第90天开始有较明显的抗体产生,第135天达到高峰,从第165天开始下降。在抗体产生高峰期,蛋黄抗体A、C、D的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8000、1∶6000、1∶6000。以蛋黄抗体A为材料,研究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抗体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是抗体与AFB1的结构类似物(AFB2、AFG2、AFG1、AFM1)除AFM1外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达到50%的竞争抑制率时,AFB1、AFB2、AFG1、AFG2的灵敏度分别为6、25、125和2495ng/ml。  相似文献   

20.
三种危险因素的协同致肝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黄曲霉毒素B1(AFB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时可能的协同作用,对同份人HCC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嵌套式PCR及逆转录嵌套式PCR检测AFB1、HBVDNA和HCVRNA,检出率分别为67.7%(21/31)、88.2%(60/68)和13.2%(9/68)。其中,AFB1和HBVDNA重叠检出率为58.1%(18/31),HBVDNA和HCVRNA重叠检出率为8.8%(6/68),由4例HCC患者重叠检出AFB1、HBVDNA和HCVRNA;同步检测对照组,3种危险因素全部阴性。结果表明,3种危险因素均与人类肝癌直接相关,并且存在着协同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