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0月,治疗症状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64.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2°,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采用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9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1分,改善率平均为83.3%。术后平均矫正角度平均为16°,骨融合率达到100%,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11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并随访,观察Cobb角的改变及腰背痛的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功能改善,矫形无明显丢失.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37-137
目的探究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效果明显,能有效矫正侧弯角度,缓解疼痛,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系统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9月至2002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47.9%,疼痛缓解率90.6%,假关节形成1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平均随访15个月(6-57个月),随访期间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通过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案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10月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正侧住、卧位左右侧屈曲位片和卧位过伸过屈位片)以及三维CT重建和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0~10)(VAS)和cobb角的改变进行主客观评价,手术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或者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2例,经对症和内科处理后好转.晚期并发症9例,主要包括手术区域近远段退变、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螺钉松动.经过2年随访,患者ODI和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按照腰椎的退变侧弯程度选择性行椎管减压或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有效手段,但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100例,均经后路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变化、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足下垂、并发症、死亡及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均Cobb角变化、VAS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有88例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比例减至1.0%、足下垂患者比例减至0.0%,明显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矫正为-45~-16B,明显小于术前;冠状面平均Cobb角矫正为0~21B,明显小于术前;VAS评分为(0.78±0.22)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实现彻底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u HY  Zhou DG  Wang HM  Yi B  Wang B  Jin ZH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6-106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技术要点、手术适应证,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2年2月手术治疗的45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其中21例患者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行后路同定融合并同时进行侧弯矫正;16例患者行椎管减压结合单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8例患者行单纯减压手术。随访期间观察侧弯的矫正效果、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6—49个月)。88%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使用内固定及融合器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未行内固定者术后残留下腰痛症状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使用内同定患者。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应根据侧弯程度、椎管狭窄程度、间盘及小关节退变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是治疗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单侧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方法:2004~2006年采用单侧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24例,并在手术时间、神经损伤、融合率、平均矫正丢失度、椎间隙高度维持率及临床疗效方面和PLF及PCF组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上单侧PLIF组和PLF组无差异,但和PCF组有差异。在神经损伤、断钉方面三组无差异。在融合率、维持间隙高度及平均矫正丢失度方面,单侧PLIF组和PCF组无差异,但和PLF组有差异,优于PLF。结论:单侧PLIF术式为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9.
田建红 《吉林医学》2014,(26):5860-5860
目的:探究通过后路治疗对合并椎管狭窄的退行性腰椎侧弯的治疗关键点以及治疗过程对节段的选择。方法:选择通过后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23例。对比分析手术之前以及手术后患者椎管狭窄退变性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后大多患者间歇性的跛行症状和神经根的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有的患者腰背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只有3例患者在手术之后依然有下腰痛,在3个月后2例患者情况缓解,1例患者情况减轻。结论:退变性的腰椎侧弯治疗最首要的任务是彻底进行神经的减压,缓解患者症状。固定以及融合的范围,需要综合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2000年初-2006年底收治的50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行单纯摘除术,腰椎管狭窄症150例,行单纯椎管扩大术,腰椎退变性滑脱,不稳定,侧弯118例,行椎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腰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 随访卜7年,平均4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1、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4%,仅1例术后本节段间盘复发,无医源性滑脱,无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治疗适当,会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37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5.8)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ODI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18.5±5.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ODI功能评分(59.6±12.5)分,术后(34.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评分(36.3±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25.3±5.7)°矫正至术后(11.4±6.3)°,改善率平均为84.5%;骨融合率达到100%,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塌陷、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开荣  赵烽  熊鹰  柳百炼  张仲子 《西部医学》2012,24(8):1487-1489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42例。随访并分析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5~4.5h,平均3h,术中失血量300~850ml,平均400ml,透视时间2~20min,平均5min。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一种良好手术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重新评价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2例伴腰椎退行性侧弯,18例伴腰椎退行性滑脱,3例同时伴腰椎退行性侧弯和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术前采用CT、MRI和椎管造影伴CT扫描(椎管造影后同时摄动力位片)进行综合诊断,并与术中减压探查结果相比较。结景CT、MRI和椎管造影伴CT扫描的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8%,76%和83%,综合三项影像学结果,则诊断一致率为100%。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侧弯及动力性腰椎管狭窄症时优于CT和MRI。结论椎管造影伴CT扫描检查尽管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种经椎弓根脊柱侧凸体外矫正系统并初步用于临床。方法;常规方法处理脊柱侧凸病变后,在上端中立椎体之上一推凹侧椎弓根与下端Harrnigton稳定区的一推弓根安置推弓银钉,其尾部露于皮外,以器械逐渐矫正畸形。结果:经3.5~4年随访,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C0bb50°~90°效果满意。1例退行性腰椎侧凸获得症状改善。结论:经椎弓根外矫正固定术矫正力强,符合脊柱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安全,避免了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并可直接对撑开棍作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一家族内6例骶椎发育不全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在MRI检查影像上,6例患者骶椎均不同程度缺如,其中2例伴有腰椎形态发育畸形,2例骶椎形态发育畸形.1例出现第4、5腰椎和第5腰椎、第1骶椎椎体骨质融合.在X线影像上,4例伴脊柱侧突.6例均未见脊髓栓系、脊髓纵裂及脊膜膨出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TSRH), and to investigate its early clinical outcomes.Methods.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s of 15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or lumbar scoliosis treated by anterior spinal fusion with TSRH instrumentation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Fourteen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1 as neuromuscular scoliosis.Results. Preoperatively, the Cobb's angle on the coronal plane was 55. 8° (range 35° - 78°), and 14° postoperatively,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of 74. 8 %. The average unfused thoracical curve was 35. 9 ° preoperatively (range 26° - 51°) and 21. 8° (10°-42° ) postoperatively, with 40% correction. The sagittal curve of lumbar was kept physiologically, preoperative 27. 9° and postoperative 25. 7° respectively. The trunk shift was 13.4 mm (5 - 28mm) preoperatively and 3. 5 mm (0-7 mm)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d apic vertebra derivation was 47. 8 mm (21 - 69 mm) before opera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在临床腰腿痛中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670例腰腿痛患者,均行L3/4,L4/5,L5/S1椎间盘多层螺旋CT扫描,软窗和骨窗分别显示.结果: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多出现于关节突的外侧缘;腰椎小关节间隙以变窄多见;腰椎小关节面毛糙、硬化、凹凸不平及关节骨皮质下囊变;腰椎小关节半脱位;腰椎小关节腔内积气.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段增大MSCT阳性率越高,67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中20岁-70岁年龄段经统计学卡方检验,CT检查阳性病例数与阴性病例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征象:腰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腰椎间盘轴位扫描骨窗可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其退行性变的病理改变,更有利于显示细微的骨质改变(如骨皮质下囊变),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诊断提供充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从而提高诊断率,明确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在获得性椎管狭窄引起的腰腿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S)相比较,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通过对站立位X线、Bending像的相关参数测量及脊髓造影和CTM检查,回顾性分析98例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DS和成人Is的发病年龄、性别、侧凸的解剖位置和顶点分布上有明显区别,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67±7.62)°和(56.2±10.10)°,顶椎旋转度(1.36±0.33)°和(2.34±0.61)°,顶椎偏距(27.4±10.7)mm和(44.7±12.1)mm,主弯的节段数(3.7±2.3)节和(7.1±4.4)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侧凸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区别,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