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例低热深度烧伤临床分析天津武警总队医院冯中明,张宝春低热烧伤是指温度在50℃以下热源所致的烧伤。低热烧伤无论深度如何,都表现为水泡创面,因此,一些深度烧伤常被误诊为浅烧伤而延误治疗。本文总结了14例低热深度烧伤的收治情况,提出:除了低热热源接触时...  相似文献   

2.
低热烧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烧伤[1],在烧伤临床上经常出现[2]。臀骶部低热烧伤作为低热烧伤的一种,在烧伤临床上也时有发生,如何处理这样的病人,这方面的资料文献报道并不多。我科于1992年2月~1997年12月,共收治8例此类病人,均行臀部双叶筋膜皮瓣修复,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病人,男3例,女5例。年龄:28~45岁,平均36岁。烧伤原因及方式:火炕烧伤5例,电热毯烧伤2例,电热坐垫烧伤1例,其中CO中毒4例,醉酒3例,安定中毒1例。烧伤面积0.5%~2%,平均为1%,均为Ⅲ度烧伤。接触低热热源时间为3~10h,平均为5h。8例…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特殊类型的烧伤病人——相对低热烧伤,其致伤原因及创面情况、治疗都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我科近十三年收治的45例此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l临床资料l.l一般资料1985-1998年收治相对低热烧伤病人45例,男对例,女14例,年龄id-76岁,平均32.7岁。烧伤面积1%-15%,均Ill度伤(部分合并肌肉及骨骼的损伤)。1.2相对低热烧伤原因的特点病人致伤温度(即作用于创面的温度)一般并不高,而致伤时间较长。因此,病人多有一个持续烧伤的特点。具体原因分类如下:1.2.l各…  相似文献   

4.
低热烧伤是指温度在50℃以下热源所致的烧伤。低热烧伤无论深度如何.都表现为水泡创面,因此,一些深度烧伤常被误诊为浅烧伤而延误治疗。本文总结了14例低热深度烧伤的收活情况.提出:除了低热热源接触时间过长.局部受压等致伤因素外,机体感觉障碍长时间接触热源而无反应是造成低热深度烧伤的主要原因。低热烧伤一经确诊为深度烧伤,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芦荟烧伤膏治疗烧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8月~1999年12月,应用自行研制的芦荟烧伤膏,对95例烧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本组95例,男58例,女37例,年龄11个月~77岁,平均年龄34.2岁.烧伤原因:热液烫伤39例,火焰烧伤37例,化学物质烧伤12例,电烧伤7例.烧伤面积<10%的65例,11%~20%的10例,>20%的12例;浅I度烧伤75例,深Ⅱ度烧伤20例.所有病例均在烧伤后24 h内治疗,就诊时未发现严重创面感染及休克征象.  相似文献   

6.
老年低热烧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科1998~1999年共收治老年低热烧伤病人29例,占同期烧伤患者的5%,笔者对老年低热烧伤患者进行了临床  相似文献   

7.
持续长时间接触略高于体温的致伤因素引起的损伤称为低热烧伤.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各种低热烧伤76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76例,男性8例,女性68例.年龄12岁~72岁,平均23岁.年龄分布:12岁~22岁64例,45岁~72岁12例.致伤原因:热水袋或电热烫钵烫伤67例,热红外理疗仪灼伤6例,中药艾灸烫伤3例.烧伤部位:下肢69例,其中小腿56例,足部13例;躯干7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70—1978年共收治小儿特重烧伤(总面积>25%或Ⅲ度>10%)病儿共109例。本文依据这109例的临床总结,谈谈我院对小儿特重烧伤在防治休克、败血症以及创面处理方面的一些体会。一般临床资料本组109例中,男性73例,女性36例。年令最小为50天,最大为12岁。年龄分组;3岁以下者39例;3—7岁者58  相似文献   

9.
小儿烧伤较为常见,且小儿全身各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烧伤后病情较成年人更为严重,治疗不当常易导致后期畸形,而防止创面感染是减少后期畸形的关键。在应用MEBO处理创面时,常有部分创面因感染而影响愈合。我院自1994~1997年,应用碘伏加MEBO治疗20例大面积°烧伤患儿,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3岁,平均1.91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3岁,平均2岁。两组均系开水烫伤。1.2 类型 治疗组 浅°烧伤15例占75%,深°烧伤5例占25%;烧伤面积20%~30%者5例,30%~45%者13例4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温苑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30-4631
在临床工作中常见有蒸汽烫伤、烧伤、摩托车排气管烫伤等各种小面积热力损伤,需紧急处理。我科2010年2月—2012年3月采用紫草油外敷治疗小面积烫伤患者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32岁;热水烫伤26例,油烫伤2例,化学烧伤6例,电烧伤18例,火烧伤16例;烧伤部位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浅Ⅱ度烧伤48例、深Ⅱ度烧伤20例,平均面积3%~15%,烧伤面积和烧伤深度均依中国手掌法和三度四分法计算。就诊时间:均为伤后4h内就诊,就诊时创面均无明显感染表现。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本组手部烧伤患者30例(30只手),男性25例,女性5例;6~11岁10例,20~30岁15例,40~50岁5例.其中电烧伤12例,热压伤10例,强碱烧伤8例.均为Ⅲ度烧伤,以手背为主,有部分肌腱、关节囊及骨外露.于烧伤后3 d以内手术17例,3~7 d手术13例.其中腹部轴型皮瓣15例,任意皮瓣5例,腹部筋膜皮瓣8例,腹部薄皮瓣2例.皮瓣最大面积15 cm×20 cm.腹部皮瓣断蒂时间为术后3周.  相似文献   

12.
足部低热烧伤较常见,且多为深度烧伤;积极处理创面,细致而科学地护理,可更好地预防和减轻瘢痕增生、挛缩和畸形。我科于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足部低热烧伤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焱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062-306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手术疗法治疗老年低热烧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低热烧伤患者70例,烧伤度Ⅲ度。其中35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另35例采取 VSD 联合手术疗法(观察组)。对2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除平均手术时间以外(P>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P<0.05)。结论VSD 联合手术疗法治疗老年低热烧伤的疗效值得肯定,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学剂的广泛应用,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烧伤逐渐增多。现将我院1976年1月—1984年4月收治119例化学烧伤中资料较完整的89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男60例、女29例、为2.1:1。二、年龄最大60岁,最小2岁,20—40岁52例。成人80例,小儿9例,为8.8:1。三、致伤剂和烧伤例数共19种致伤剂。其中硫酸烧伤34例,沥青28例,石灰5例,2-4-2′-4′四氯过氧化苯甲酰和硝酸各3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52年至1977年8月治疗烧伤住院伤员413例,简介如下。一般情况 413例烧伤伤员中男性285例,女性128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82岁, 1岁以下57例,1—5岁153例,6—12岁41例,13—49岁152例,50岁及50岁以上者仅10例,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最多。烧伤原因以开水、火焰、热蒸气为最多,达293例;汽油72例,其余为电灼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对30例烧伤患者外用中成药制剂"伤科灵"喷剂治疗烧伤创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1岁.烧伤面积2%~20%,浅Ⅱ度28例,深Ⅱ度2例,其中28例为新鲜烧伤(伤后6h内),2例就诊时已感染.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7.
<正> 编辑同志: 不明原因的低热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诊断、治疗较困难。我院采用冷水浴治疗1例不明原因、反复低热10年的患者,已10年未复发。报告如下: 患者,女,45岁。于1971年元月行甲状腺囊肿切除,术后第8天拆线后,开始发热,体温在37.5°-38.5℃之间,当时经青、链霉素抗感染半月,并静脉输液,同时服用其它中、西药,共治疗45天,体温仍在37.5~38℃之间。经多方检查和多次会诊,仍未明原因。出院时诊断为发热待查。出院后至9月底,体温逐渐正常。但  相似文献   

18.
低热烧伤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热引起烧伤的机制,致伤原因及创面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15例低热烧伤中9例行早期切痂、缝合或植皮;6例行保痂治疗,其中4例后期行肉芽创面植皮.结果:早期切痂缝合或植皮修复创面,愈合快;保痂治疗及后期肉芽创面植皮,愈合时间长.发现皮肤低热烧伤,创面可出现红斑、水疱,但疱皮去除后基底苍白,可有淤血、坏死灶,痛觉低,提示属深度烧伤,多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头部烧伤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常易复发,一般换药治疗见效甚微,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新鲜胎膜换药,治疗头部顽固烧伤创面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6岁。病程最长10个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7~1998年应用氯胺酮联合哌氟合剂,用于烧伤病人切痴植皮手术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烧伤病人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7~58岁.其中轻度烧伤者10例,中度烧伤者10例,重度烧伤者5例.烧伤面积为35%~98%.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O.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将哌替啶100 mg、氟哌利多5 mg混合稀释至20 ml,切痂前15~20 min缓慢静滴7~10 ml,使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