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脂质代谢情况.方法 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分别测定3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期脑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的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脑出血组ISI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CX37)基因I1297D多态性位点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脑卒中组348例和对照组235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CX37基因I1297D多态的分布并进行分析。根据诊断将脑卒中组又分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116例(脑出血组)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2例(脑缺血组),脑缺血组又分为脑梗死组、脑栓塞组、腔隙性脑梗死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SBP、DBP和TG水平升高、有吸烟史者比例高(P<0.05)。CX37基因I1297D多态性,各组中均以Ⅱ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为主。脑出血组、脑缺血组及其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Ⅱ型、ID型、DD型)、Ⅰ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CX37基因I1297D的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来自全国7个临床中心病例对照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890例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缺血性脑梗死854例,腔隙性脑梗死528例,脑出血508例),159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别为(13.26±17.28)和(14.14±15.9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4±11.33)mg/L(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0.25±11.18)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尿微量清蛋白330 mg L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OR=1.6,95%的可信区间1.073-2.268,P< 0.05)和脑出血(OR=1.7,95%的可信区间1.054-2.650,P<0.05)的危险性增加;尿微量清蛋白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密切,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关系。方法选择住我院的111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和91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均行头颅CT或MRI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脂等指标。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载脂蛋白A(apoA)降低与高血压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有关(P<0.05)。高血压病程越长的患者越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动脉数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的颈动脉内径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窄(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脉冲指数、阻力指数明显较非腔隙性脑梗死组高(P<0.05)。结论收缩压升高、apoA降低、高血压病程延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 94例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IR)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 1997~ 2 0 0 0年 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组 ,腔隙性脑梗死组 ,脑出血组 ;测定其空腹血糖和餐前、餐后C -肽及胰岛素质量浓度 ,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并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组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脑出血组的ISI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脑卒中的IR主要见于肥胖或TG、LDL -c、UA、APO -B、HDL等生化指标三项以上异常的患者 (3 9 4% )。结论 IR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而与脑出血无关 ,可能与胰岛素本身或其伴随的其它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348例为脑卒中组和健康体检者235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MMP-2基因C1306T、C735T和MMP-9基因C1562T多态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诊断又将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16例)、脑梗死组(115例)、脑栓塞组(31例)、腔隙性脑梗死组(86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收缩压、舒张压和TG水平明显升高,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MMP-9 C1562T的CT+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MMP-2C735T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P-2、MMP-9各基因型均不是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MMP-2 C735T的C等位基因、MMP-9 C1562T的T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同时后者也是脑出血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MMP-2、MMP-9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37(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临床分型、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组)232例,又分为3个亚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115例、脑栓塞组31例、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组)86例;另选健康者235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各组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分布。结果脑卒中组及脑梗死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后,Cx37基因C1019T的TT基因型脑卒中其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风险明显增加(P<0.05)。但其各基因型与脑卒中预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 Cx37基因C1019T的T等位基因是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Cx37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分布及特点,分析年龄对两类脑卒中动脉狭窄分布、程度影响。方法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200例,颅脑常规序列扫描,3DMIP成像,图像由两位医师双盲评定,追踪寻找狭窄颅内动脉。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狭窄48.00%低于脑血栓形成93.00%,主要狭窄位于颈动脉系统63.89%比重低于脑血栓形成84.41%,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与闭塞合计比重47.61%低于脑血栓形成63.44%,脑血栓形成ICAI4.84%、ACA31.72%、MCA47.85%、VAI1.61%、BA2.15%、PCA11.83%,腔隙性脑梗死ICAI4.17%、ACA22.92%、MCA36.81%、VAI5.56%、BA6.25%、PCA24.31%,脑血栓形成PCA、ACA、MCA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中青年组26.67%高于脑血栓形成11.5%,两类脑卒中老年组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轻度狭窄率低于中青年组,中度、重度与闭塞合计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形成合计多发率63.00%、中青年多发率56.52%高于腔隙性脑梗死51.67%、17.57%,两类脑卒中中老年组多发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分布、狭窄程度、多发与单发比重均存在差异,这与两类脑卒中发病机制、颅内血流流速与分布有关;两种卒中青年组多发、单发比重差异较明显,腔隙性脑梗死中青年比重较高,这可能与与血管病变早期具体机制有关;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与前循环关系更密切,特别是青年患者病发可能与急性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不同病变部位对各认知域的影响。方法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84例非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腔梗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5.83%,对照组为26.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腔梗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分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功能、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定向能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额叶深部、基底节区、颞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各认知域功能均有影响,但对空间及执行能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影响更明显,执行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认知损害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卒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6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分为脑血栓组(126例)和脑出血组(60例),另选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ACE第16内含子中长度为287bp碱基片段的插入/缺失情况,并分别测定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脑卒中组D等位基因频率为41.9%,对照组为3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组DD型基因频率为21.5%,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血栓组和脑出血组D等位基因和DD型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脑卒中相关,其DD型基因和D等位基因是老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2000名脑卒中患者和2000名对照间血清尿酸水平,对1823例卒中病例队列(包括808例脑梗塞,513例腔梗和5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利用kaplan-meier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中、低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结果男性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对照显著为低,亚型分析,脑出血患者较脑梗塞和腔梗也显著低。女性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别,但亚型分析显示,脑出血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比对照低,差异有显著性。对卒中患者经过5年随访,323例卒中病例死亡,其中183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男女,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与脑卒中预后无明显关系,校正年龄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仍与脑卒中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出血可能有关联,与脑卒中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青、中年脑卒中及其不同类型、类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分析原理分别测定248例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及212例正常健康青中年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全部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又高于中年患者(P〈0.05),同年龄组青年、中年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脑梗死患者与全部脑出血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平均Hcy水平为最高,与其他类别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是青、中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重要病因,Hcy对青年脑卒中影响比中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体肥胖指数(BAI)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28例(男219例,女209例),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腰围、BA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WHtR),比较不同性别间各项人体测量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BAI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人体测量学指标诊断肥胖的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BAI的理想切点值.结果 除体重指数外,腰围、BAI、腰臀比、WHtR在男性、女性患者间均有差异(t=-12.283~4.626,P均<0.01).男性患者的BAI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172、0.164、-0.150,P均<0.05).女性患者的BAI与HbA1c、舒张压呈正相关(r=0.194、0.142,P均<0.05).ROC分析显示,在预测肥胖时,BAI的价值低于腰围及WHtR,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BAI的价值高于WHR(P均<0.05).男性、女性患者预测肥胖的BAI切点值分别为27.67和31.52.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AI值具有性别差异,可作为评价糖尿病人群肥胖的新人体测量学指标.仅女性患者中其诊断价值高于WH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性脑梗塞812例,腔隙性脑梗塞530例,脑出血507例)和1798例对照检测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的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突变型多态对VEGFR-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VEGFR-2基因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脑梗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塞者:TC36.7%,CC8.4%;对照组:TC41.8%,CC10.3%;P<0.01),脑梗塞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比31.2%,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604C等位基因与脑梗塞的低发病风险相关(OR:0.78;95%CI:0.65~0.95;P<0.05)。多态-604C与野生型-604T相比,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2.93倍。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变异-604C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相关。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下调,降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程度,从而延迟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选择无大肠癌病史且年龄在25~88岁的结肠镜检查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根据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纳入大肠腺瘤组(250例)和正常对照组(289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肥胖或腹型肥胖(以WC划分)患大肠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48(95%CI=1.19~5.20)和1.75(95%CI=1.15~2.66),P<0.05和P<0.01,其中男性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4.10(95%CI=1.26~13.31)和1.70(95%CI=1.00~2.88),P均<0.05,超重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肥胖者患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71(95%CI:1.01~7.29)和2.39(95%CI:1.05~5.47),P均<0.05;腹型肥胖者(以WC划分)患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为2.03(95%CI=1.25~3.28),P<0.01;但在进展期腺瘤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超重组在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患病风险较正常人群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以WHR划分的腹型肥胖在各种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显著相关,肥胖男性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肥胖对各期腺瘤的发生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脂类代谢与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方法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CI组)4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组)急性发作期48例、急性栓塞性脑梗死组患者14例和对照组5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apoE基因HhaI多态性测定,并进行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测定。结果ACI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脑卒中亚型及对照组(P<0.05)。ACI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ACI组各等位基因间血脂水平比较,含ε4等位基因者LDL-C水平高于含ε3者(P<0.05)。无论是E3/3还是E3/4 ACI组的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E3/4 ACI组的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与ACI发病及血脂代谢改变有关;LI的apoE基因多态性研究与ACI不一致,说明apoE基因多态性在LI的发病中无明显的致病作用;不同类型的脑卒中亚型急性发作期血脂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8.
In addition to advanced stenosis, earlier stage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for stroke. Based on a recent report,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stroke subtypes. The authors report increased sever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atherothrombotic and lacunar infarction patients, compared to nonstroke patients. However, the severity was similar between nonstroke patients and those with cardioembolic infarction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es, although 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ppears to help for risk assessment of atherothrombotic and lacunar infarction, the potential for benefit may be greater for atherothrombotic. Large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still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link between earlie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future risk for specific stroke subtyp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4例脑梗死(CI)、53例脑出血(CH)的尿酸指标与53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在四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心肌梗死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显著,脯梗死组、脑出血组也与对照组有一定差异。结论尿酸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